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试论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2015-12-15 10: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和完整理论的教学音乐体系之一,它被作为一种指导性的教育思想传播着。本文将从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和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启示
    奥尔夫音乐教育作为现在最流行、教育意义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它带给人们不仅是对音乐享受,也展示出了音乐最原始、自然的东西。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思想最大的特点是即兴,使听众自由发挥,所以它非常的适合儿童,使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简单的说就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不仅包括乐曲,也包括人们对舞蹈的感觉、听到音乐后的舞蹈、动作,对音乐想法等。人们不是作为观众在聆听,而是事件的参与者去表达你的感受。奥尔夫音乐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只是要求学生发挥最自然的感受。奥尔夫音乐的形式是简洁,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形式是自然的、最初的形态,它又是综合性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
   奥尔夫音乐适合的对象是幼龄孩童,因为小孩的观念和行为没有受到社会的渲染,所以他们在音乐的表现是最自然的。
   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将采用演唱、演奏、舞蹈、朗诵、音乐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将学习与音乐文化紧紧地相连,使我们的小朋友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中去学习。针对儿童在不同年龄所呈现出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教学法中采用更直接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充分的使用现代高科技设备,如投影仪、电脑。老师也可以制作内容多样的幻灯片,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还可以使用实物、电视、录像等可以直接观看的方式,使学生的脑、手、身体等充分去感受音乐,从而引导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对于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一个民族的强盛繁荣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中国的教育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是主要内容,是为了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在孕育下一代,是一个良好的循环过程。在素质教育中实行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展望,而对于艺术的培养又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行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思维和方式,对于音乐的学习者和传播者影响深远。我国的音乐发展就需要融入这样优秀的力量,从而为教育事业做出一份贡献。就奥尔夫音乐本身而言,它的教学方式和音乐魅力是无穷的,使人们在最原始的音乐中感受着精神世界和对音乐最纯净的感觉。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为教育者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指导理论,为学生今后在艺术方向的发展开启了启蒙之路。
   2、奥尔夫教学法在功能方面而言,突出儿童在发展中体现最真实自我,重视其自身的发展,使学生发现自己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在音乐的培养的中,老师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也是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奥尔夫教学法在教育方面不仅适合幼龄儿童,也适合成人教育。这类的学生大都在18岁以上,他们对音乐已经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想要表达的内容。但是他们缺乏基础和技巧,已经过了培养音乐技能训练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抓住这一心理和规律,采用从他们的情感方面入手的切入点,使他们在放松的情景下,很自然的融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在学生学习舞蹈时,老师也会讲解最原本性的词曲关系、作词构成法等。奥尔夫乐器是以节奏为主的原始乐器,简单容易上手,在学生接触乐器时,老师也会讲解最原本性的音乐,这种音乐所体现出来的感受,是外界难以获得的,只有通过真实的感官才能获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利用学生自身的习惯性动作和对乐感的理解,而进行因材施教。
   3、艺术在培养人才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在传统音乐课中教学手法都是采用聆听、记录的方式、很少有参与的过程,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奥尔夫教学法则更为优秀。中国人对孩子的关怀备至的,甚至是骄纵、溺爱,所以这导致了孩子的依赖性强,自我意识强,不能独立的去生活、思考,减弱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减弱了他们的竞争能力。所以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在奥尔夫教学法中,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老师在经过课堂的观察后,发现了一个喜欢舞蹈的孩子,这是就需要老师给予帮助和指导,通过她听了在音乐中反映,根据其本身的舞蹈特点设计一套专有舞蹈,并鼓励其排练,这样不仅使该同学在联系时找回了自信,也相应的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参与性。
    综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有着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它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和十分巨大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 李妲娜等译编.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 奥尔夫.学校音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 杨立梅,李妲娜.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M].海南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