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把握时机 巧用母语

2015-12-15 10: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近年来,笔者多次参加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观摩活动,关于母语在课堂中的使用情况发现还存在两种不当做法:要么纯英语教学,无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接受实效;要么使用了太多的母语,冲淡了英语学习应有的氛围。英语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小学阶段,母语在外语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做法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同。国内不少专家也曾先后著书讨论过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原则问题,如李庭芗、袁士朴等。完全回避的做法显然是观念上需要更新,而过多过滥地使用则需要对母语使用的原则及时机进行再学习和再反思。那么本文则只想就如何把握这个适当灵活的运用母语的“时机”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1.首次介绍游戏规则时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手段。但是游戏规则的英文解释学生常常难以明了。如果长时间地要求他们集中注意力去猜测、揣摩老师的英语解释,则会使他们产生疲劳,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让学生最快最好的了解游戏规则,母语解释便是最佳方案了。
  2.解释抽象词句及词义时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词句可以通过图片、手势等让学生明白其含义,但是抽象的单词和句子往往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长时间处于一知半解的学习状态。比如讲授牛津4A的“smart boy”时,”“smart ’’(帅气)这个词的英文解释就让老师很为难。事实上,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头脑中已具备了一定的母语背景知识和认知理解能力。在遇到这些抽象的词、句时,教师就可以简洁地使用中文进行解释,而不必作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3.理解记忆语法知识时
  当我们处理语法问题时,母语是一个有效工具。记得F · G · French曾经告诉我们:“再说一遍,语法上的要点要用母语来解释透彻。把英语语法要点与母语的相比较,也是一个有用的做法。”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法规则时,很难接受。于是,我们经常编写一些生动易懂的儿歌把英语和汉语串联起来,比如:我跟am,你跟are, is跟着他、她、它;单数is,复数are,人多全用are。这样学生很容易便能理解记住be动词的用法。
  4.教授语音教学时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音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其教学难度让不少老师心里直打鼓。在邓一琳副教授的论文《小学生要不要学习音标?——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的一点另论》中,对教学中存在的汉语拼音对音标的正迁移也作了阐述。文中说:作为中文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孩子们接触英语的时间十分有限,绝不可能像幼儿学习母语那样习得一门外语。而且10-12岁的儿童已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汉语拼音的学习和掌握已十分牢固。这时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作用,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像学习汉语拼音那样来学习英语国际音标及最基本的读音规则,是可行的有效的办法。
  5.新知呈现时
  就每一节课的教学步骤而言,呈现这一步骤,我们通常是尽可能用英文呈现的,必要时辅以图片、肢体语言。我也是本着这个原则教学的。但有一次,在教授牛津英语3A的对话练习后,一个女孩子问我在课上练的 Nice to meet you 的中文意思是什么?这一问顿时让我意识到这个孩子(肯定还有别人),在虽然会用却不明白意思,或不完全明白的情况下,进行了一节课的英语训练。虽然我们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体验,但依然出现了现在的结果。如果在呈现阶段用中文帮助学生一下,他们就不会小和尚念经不知所云了。所以新知呈现时,在必要时可以适时地使用母语中,以确保每个学生明白所学所练的内容。
  6.课堂总结时
  每节课结束前的小结是学习的最后机会,这最后机会能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在一节课上究竟学了什么,练了什么。这里恰当地使用母语,便于师生作小结表述或提问质疑,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