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趣味故事的运用功效

2015-12-15 10: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兴趣是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最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如果我们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表达一种看法或传授某种教育思想,使儿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 “没有故事的人生是乏味的人生。”那么,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特别是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没有故事的课堂也必定是缺少活力的课堂” 。
  多次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故事教学”是对低年级孩子进行各方面训练的有效途径。课堂中运用趣味故事教学妙在何处呢?下面我就谈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趣味故事教学的神奇力量。
一、趣味故事巧妙导入课堂,引人入胜。
  如果说把一堂课比作是参观一座房子,那么课程的导入就相当于是走近这座房子的门,是不是一堂有魅力的成功的课,第一印象就要看这扇门是否与众不同,是否吸引人。一直以来教育者们大都是把故事作为上课的引子,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故事导入是诸多导入法中较佳的一种。
  创设童话情境导入课堂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比如:在进行综合复习课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海中霸王——大鲨鱼把海洋动物们都抓进了集中营,我们一起去营救它们好不好?孩子们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在营救过程中,学生们只有通过一个个难关才能营救成功。每一道难关都是同学们要复习的知识点,同学们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复习知识,不需要教师的任何提示,孩子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变灌输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二、趣味故事教学,将知识化抽象为形象,促进记忆。
  我们知道,对于老师而言:低年级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教学是枯燥的、乏味的。而对学生而言:姑果老师在教学抽象的拼音字母时只是简单地进行传授,想必孩子们课堂很容易就会思想涣散,并且记忆的效果也不太明显。
  孩子们爱听故事,也爱做故事大王讲故事。如果我们的老师在拼音教学时能巧妙地运用故事教学,那课堂效果和知识的掌握则截然不同。这里我想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个运用故事教学的小片断。
  在教学汉语拼音的第一课《a o e》的时假。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习三个字母时不至于死记硬背,我把相关的内容做成Flash课件,让孩子们边看动画,边听故事:天刚亮,勤劳的大公鸡就来到小河边,它张开嘴巴“O OO”地叫了起来(课件中,公鸡边叫,嘴里边吐出O这个字母)。小红听到公鸡的叫声也赶快来到河边,她也张大嘴a  a  a地唱起歌来(课件中,小红边做唱的动作,嘴里边出来a的字形)。歌声吸引了大白鹅,大白鹅向河边游过来,边游边e  e  e地叫起来(课件中,大白鹅边叫嘴里边出现e的字母)。三只小鸭子也游过来凑热闹,顿时,河边出现了一派热闹的景色。这里,我就利用课件中的故事,把抽象的三个字母通过学生喜欢的故事配上动画,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事,不知不觉地把字母的字形深深地记在了脑海里。而学生呢?在不知不觉的故事教学中,不光掌握了知识,还得到了学习的快乐。课后我再让学生回家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家长听,知识在他们的脑海里形象地再一次重现,加深了印象。
  三、趣味故事教学能调节课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会让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
  课堂实践表明: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一般只能坚持二十分中钟左右。那么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集中注意力就更难了。课堂上我们通常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调节课堂,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利用趣味故事来调节课堂,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我觉得效果明显。
  记得在我的课堂上曾经出现过这么一个小插曲:两个坐在一桌的小朋友,因为不能做到互相谦让而在课上偷偷地吵起架来。而坐在周边的同学也因为他们的吵架而变得无心上课。面对此情此景,如果我直接批评这一桌吵架的同学以及看热闹的孩子的话,毫无疑问孩子们肯定会马上坐端正来,但思想能不能跟着老师继续深入地学习呢?这就得打个问号了。于是我灵机一动问他们:“你们想听故事吗?”孩子们一听都专注地看向我,并认真听我讲故事。于是我把两只躲雨的小鸟因为不懂得谦让,争夺蘑菇伞,导致蘑菇伞断,谁也没法躲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学生在故事中,不光注意力集中了,而且思想上得到熏陶。之后,课堂内外再出现如情矛盾时还时常会听到有小朋友劝告道:“你们不要争了,要不就像那两只争蘑菇伞的小鸟啦!”
  四、故事教学能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没有趣味的语文教学只会让学生上课思想涣散,但如果将教学内容用趣味故事的方式体现出来,效果就大为不同了。想象力丰富是儿童的一大天性,学生的想象力在故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逻辑思维得到发展,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对鲜艳的插图、莫测的情节及教师的讲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故事的重复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使他们的视听能力得到训练提高。随着精彩的故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温馨友好的氛围中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众所周知,人类思维的发展,是从学习语言开始的,及时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有利于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在各种交际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这里我仍然想举一个我在拼音教学中的例子。在教学声母y、w这一课的拼音词wū、yú、yā、wō、wā时,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读准这五个音节词,我充分利用故事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的设计如下:第一步,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待学生说出图意后,我小结道:在一个小村子的旁边,有一条美丽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鸭子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寻找食物。大青蛙看见了,跳上荷叶,呱呱地唱起了歌。小河边有一间小草屋,主人正在做饭,烟囱里冒着袅袅炊烟。河边还有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鸟妈妈在树上做了个窝,三只小鸟看到周围这么美丽的景色,大声地唱起了歌。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喜欢吗?我按讲述的顺序,随机在图上贴上相应的音节词。第二步,我引导学生分清整体认读音节和两拼音音节,并变换形式, 引导大家读准、读熟五个音节词。第三步,巩固练习。我先让学生看图找音节,再学着老师的样儿,看图编故事,并用上五个音节词。同桌两个人先说一说,听听谁编的故事最美、最好听。其中两位学生编故事如下:例1:有一天,鸭[yā]妈妈带小鸭[yā]去河里游泳,树上鸟窝[wō]里的小鸟说:“小鸭小鸭你真幸福,妈妈专门陪你去游泳。”鸭[yā]妈妈说:“你乖乖地呆在鸟窝[wō]里吧!表现好了,你妈妈也会带你出去玩的。”小鱼[yú]儿听见了说:“我也要好好表现,听妈妈的话,妈妈肯定也会找时间带我去玩的。”鸭[yā]妈妈说:“是啊!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小鱼[yú]儿听了高兴地游回家去了。荷叶上的大青蛙?? [wā]说:“那我也要表现好一点!”小鸭[yā]说:“那你妈妈也会像我妈妈一样有时间陪你出去玩的!”小鸭和鸭妈妈开开心心地在河里游起了泳来!天黑了,河边草屋[wū]里的小主人开始做晚饭了。鸭[yā]妈妈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要回家了,明天再玩吧。”这一天小鸭玩得真高兴。例2:有一天,天快黑了。草屋[wū]里的小主人已经在做饭了。小鱼[yú]儿回家了,鸭[yā]妈妈带着小鸭[yā]慢慢地回家去。树上鸟窝[wō]里小鸟着急地叫着妈妈。荷叶上的大青蛙[wā]说:“别急别急,你们的妈妈就要回家了。别害怕,我给你们唱歌吧!”过了一会儿,鸟妈妈果然回来了。
  总之,课堂上巧妙地运用趣味故事教学的这种随机性是最适合孩子们的。我想,如果我们长期用下去、长期研究下去一定会把它的更大的神奇性发挥出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