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课堂教学从激励性评价走向学习性评价

2015-12-15 10: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评价发生了重大变革,从以前的“评教”为主发展成为现在的“评学”为主。课堂教学效果不是以老师是否讲得精彩来衡量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确定的。教学模式由以往的激励性评价渐渐走向学习性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将从激励性评价出发,结合自己在小学的教学工作,重点谈谈学习性评价的核心理念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 激励性评价 学习性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以人为本,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然而,随着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这种单纯的激励性评价不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了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必要采取一种更为积极的课堂评价——学习性评价。
  一、学习性评价的内涵及其实施原则
  1.内涵:“学习性评价”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演变而来的一种评价方式,它是专门为学生学习的提出的评价。其首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上高效率地学习,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性评价是为了适应新一轮的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而发展起来的课堂评价理论,它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日常教学互动过程中的积极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性评价中,教学与评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常很难划清界限。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课堂中都伴有“学习性评价”活动,只有在优秀的小学教师课堂上体现出来。
  2.实施原则:英国一个评价小组提出了用以指导小学教师实施学习性评价的十项基本原则:学习性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作为有效教学的一部分;学习性评价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必须明确学生学习动机;在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上应该接受建构式的指导;应充分肯定学生在任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专业技能;学习性评价应该是鼓励性的;学生与教师应共同分享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学习性评价应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科学实施学习性评价,必须遵循以上十个方面的原则。
  二、学习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1.在备课中故设“漏洞”,开放问题
  从一般意义上讲,备课是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大多数教师在备教材和备教法方面,仅仅关注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想方设法采取一种快捷有效地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而这种做法是不太科学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性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进行独立地学习,加强自学能力。所以我们教师可以采取的策略之一便是增加备课内容,故设“漏洞”。这些“漏洞”可以是可以是解题或实验过程中学生容易犯的错误,也可以是学生考虑不周全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发现这些错误,进行独立地思考,找出错误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教师也可以对课堂上或课后所提的问题增强开放性,也就是一些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以及发散性的问题。这种问题往往没有确定的答案,要学生解决这类问题,重要的不是要求学生给出合理的答案,关键是激发学生思考这类问题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提问时适当补充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在课堂上,大多数老师提问往往追求的是问题本身的答案,学生只要给出了教师想要的答案,便会得到教师的赞赏,并且单方面地认为,这个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如果是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则会自己强调一遍。而事实上,这种所谓的答案的产生,可能并不是学生本人的判断和理解,小孩子具有较强的依赖心理,期待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答案,或者是靠感觉凭空猜测的。即使有些学生对答案的得出能够讲出一些大致的推理过程,但往往也是含糊不清,缺乏逻辑性。所以,教师上述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多数学生一听就懂、一做题纠错。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采取策略之二,便是在提出问题之后,继续追问,如“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等等类似问题。通过这些补充问题的提出,能够直接暴露出学生的思维方式,揭露出其思考过程中的拐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跨过障碍,使学生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
  另外,对于课堂提问教师应该等待的时间,有关研究表明平均时长只有0.9秒。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果是没有任何难度的问题,则没有提问的必要;如果是思维强度较大的开放性问题,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学生不可能进行充分的思考,从而得不出正确的答案,即使问题本身是个好问题,那也只是徒有其形。因此,教师在补充问题之后,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紧张的状态下,思维得到充分激发。
  3.批改作业时,以评语代替分数
  教师在进行作业批改时,一般只是用对和错来作批示,最终以等级或者分数的形式反映出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尽管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有激励作用,但往往会使学生将自己与其他学生作比较,让小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或满足感。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分数,一味地追求正确答案,不在乎答案获得的途径,不利于小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习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反馈信息,让他们充分认识自我,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和正确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以适当的评语代替单纯的分数或等级。这样做可以具体指出学生到底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以及哪里是需要改正的地方,或者还可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这种措施的具体做法是每周有2-3次的作业,教师给出评语反馈作业信息。如“你这道题目解法很独特,如果没有小小的计算失误,就非常完美了”、“从这道题目可以看出,你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比较好的,但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解题方法来做题”,或者采取当面批评的方式,对其中的好的方面进行充分肯定,并且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给出建设性的意见,提出希望。这样,可以使学生不再去关注分数,而是加强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找出思考过程中的错误地方,促进学生长足的进 步。
  4.提倡多元评价,实现自我评价
  如果对学生的评价单纯地来自于教师,由于客观环境的不同,以及教师未能全面了解学生,这种评价难免有些片面。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生活、学习都在一起,彼此之间比较了解,往往能够从不同于教师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倡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评。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判,提升自我认识,监控自己的发展,认识并肯定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实现有效地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同学对他的评价进一步审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以利于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不管是那种评价方式,都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这是一种最大程度的被认同感,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多元化的评价能让学生对自己负责,最终促使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达到自我学习的目的。
  激励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学生,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习性评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实现有效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年龄还小,教师应以学习性评价为主,适当进行激励性评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06,(9):40.
[2].丁邦平.从“形成性评价”到“学习性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8
[3].丁邦平.以学习性评价促进探究式教育.2007
[4].Rova MA.Wait time and rewards as instructional ariables,their influence on language,logic and fate control[J].Journal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1974,(11):8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