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谈中国共产党领导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历程和

2015-12-15 10: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夺取全国政权,从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初步探索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领导先进文化建设前后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党领导先进文化建设历经岁月锤炼,走向了自觉自信自强的新境界,带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刻地总结和研究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党在新世纪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建设;主要历程;基本经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夺取全国政权,从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初步探索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领导先进文化建设前后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党领导先进文化建设历经岁月锤炼,走向了自觉自信自强的新境界,带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刻地总结和研究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党在新世纪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历程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历史,党领导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历程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从五四新文化到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通过不同途径走上革命道路,但从思想精神上说来,大体都得益于五四新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可以说,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价值的五四新文化,是当时中国结束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最先进的文化。此后,随着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和信仰,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随着党的成员投入到劳苦大众当中去做工作,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自然而然地从五四新文化发展为革命文化的建设。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大革命高潮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是这个时期先进文化的典型体现。
  (二)、从革命文化到左翼文化和苏区文化。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由此,革命文化有了新的建设内容和发展方式。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国统区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化。中国共产党在各种左翼文化组织中,毫无疑问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再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呈现出来的文化建设新气象。当时根据地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政权,根据地被称为苏区,这种文化建设的新气象可简称为苏区文化。1934年1月,毛泽东曾经对苏区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内容作过这样的概括:实行文化教育的改革,解除反动统治阶级加于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梏,而创造新的工农的苏维埃文化。左翼文化和苏区文化是从大革命失败到爆发全面抗日战争这10来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文化建设的典型体现。
  (三)、从抗日文化到延安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在1936年底明确了“抗日文艺”这个概念。所谓抗日文艺或抗日文化,就是当时先进文化建设领域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成这条文化领域的统一战线,既是为了抗日,也可以扩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和文化资源。苏区文化事实上是一种阶级形态的文化,而抗日文化则是阶级立场和民族立场相结合的文化。抗日文化是一个多层格局,体现了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与此同时,以延安为代表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总体上属于抗日文化的范畴,可简称为延安文化。延安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更集中和鲜明地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追求,典型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典型实践。从这个角度讲,延安文化是抗日文化的前进方向。
  (四)、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五四以后的先进文化,总体上讲都属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范畴。随着两个中国命运的决战开始,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又有了新的方向和内容。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过去分隔在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两支新民主主义文化大军的会师和整合。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和发展,新中国在先进文化建设上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了,即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来指导先进文化建设,从而使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即已提出的社会主义方向,逐步成为更大范围的实践要求。就像在经济关系上,上世纪50年代前期有一个向社会主义过渡一样,事实上在文化建设上,50年代前期也有一个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渡。过渡完成后,在50年代中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了出来,需要逐步探索和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双百”方针的提出,有了科技革命和文化革命的要求,有了“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这样一些原则等等。此外,毛泽东在谈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目标时,总是把经济和文化相提并论。他使用最频繁的表述有:“改变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的面貌”,“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等等。这说明,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始阶段,毛泽东希望的是包括物质经济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的同时推进,由此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但是,由于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后来陷入了误区,与此相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陷入了误区,出现了极左的倾向。所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样的运动,既是政治上的灾难,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灾难。
  (五)、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文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关于文化建设,总体上先后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这样三种提法。这三种提法事实上是一致的。因此,江泽民同志说:“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汲取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升出来的新认识。中国共产党对先进文化的理解和要求的与时俱进,对创造和发展先进文化的方式和途径的不 断拓展创新,总是表现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后者否定前者,由此反映出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比如,江泽民同志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论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时指出,“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这些要求中,既包括毛泽东在革命时期提出的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三个属性”,又有邓小平在改革时期提出的关于文化教育工作的“三个面向”。在这以后,胡锦涛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主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又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由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伟大旗帜,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先进文化,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党领导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历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一)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必须确立先进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先进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是由其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构成的统一体,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的变革、社会制度的进步,最终都将在文化的发展中得到反映,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向注重先进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这里,以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有关论述为例,来看看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与时俱进地重视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为当时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战略方向。关于文化的地位作用,毛泽东有很多名言。诸如“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1];“我们要有拿枪的武装大军,也要有拿笔的文化大军” [2]等等。整体上看,毛泽东对文化建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总是同革命和建设的事业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在1944年3月22日发表的《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中还明确讲:“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3]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他又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这个目标中,毛泽东的本意也是有一条“文化科学”的现代化。这说明,从革命到建设,文化问题始终是毛泽东构想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后,邓小平一开始就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所谓精神文明建设,事实上就是先进文化建设。他不仅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与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强调,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甚至说,“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4],这就把改革时期的先进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作用突出出来了。与此同时,邓小平还提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先进,这才称得起社会主义,称得起先进的社会制度”[5],这就进一步把先进文化建设同巩固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上个世纪90年代,江泽民对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又进了一步,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纲领。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出现,他还把文化建设放在了国际大背景中来认识,提出文化建设的强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6],“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7],对内来讲,建设先进文化,可以“为发展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指引正确的方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这些,都是对文化建设地位作用的新认识。尤其重要的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包括“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就把先进文化的建设纳入中国共产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的范畴。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胡锦涛关于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的论述,又有了新的发展,比如,他提出“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认为它的作用是“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8]。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还强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9]
  (二)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一切先进文化的旗帜。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才能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基。”先进文化之所以能够代表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能够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根本在于它内在地包含了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思想道德价值系统。因此, 要牢牢地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就必须坚持以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中国共 产党九十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 党之所以能不断开拓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不断把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党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之, 动摇或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只能使全党和全国人民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和前进方向, 使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局面, 破坏文化建设。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是我们党在二十一世纪继续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根本的思想政治保证。
  (三)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中国思想界已对中国文化的命运这个时代课题引发了多次激烈的文化论争,其根本缺陷在于没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中分析中国文化出路问题。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先进文化的根本出发点。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开创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先河。毛泽东同志基于对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刻认识,科学地分析了中国文化的性质,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邓小平同志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拨乱反正,创造性地提出并形成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建设理论,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重新端正并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的文化思想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明确强调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分析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可见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党在对近现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基础上所做出的科学结论。
  (四)进行先进文化建设要注重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知识分子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把知识分子问题作为关系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的重要问题,把知识分子视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邓小平同志对知识分子工作倾注大量心血,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主持制定了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的党对知识分子的一系列政策。江泽民同志在许多重要讲话中对新时期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都做了精辟的论述,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历史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于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注重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事业就前进,就发展。反之,就遭受挫折和失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科技、教育、文化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能否承担起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的重任,能否实现中华文明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取决于能否发挥知识分子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没有一批高水平人才,没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要创造先进的文化是不可能的。
  (五)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必须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证明,文化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都是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革命和建设任务的变化,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所取得的伟大成果。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若离开传承讲弘扬,割断历史谈创新,只会在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发展民族的先进文化就会失去根基。进行文化创新,还必须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今天,面对各种文化的撞击、交流和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真正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优秀成果,不断扩大实现文化创新的广阔空间。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文化创新是一种辩证的批判继承法,即学习和借鉴。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区别先进和落后、科学与腐朽、有益和有害,积极汲取进步、科学、有益的东西,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有害的东西。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综合出一种新文化机体。
  (六)进行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
  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工作中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四代领导集体核心都十分重视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毛泽东强调要领导好有文化的军队,提出了要建立民族 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反复强调我党要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要反对精神污染。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明确指出,我们讲政治、讲大局,就包括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他提出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确保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要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10]历史和现实都一再显示出,党的领导是中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先进方向的根本保证,是文化在人民历史创造活动中扎下根基和取得营养的根本保证,是文化根据自己的规律发展和发挥独特作用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11-1012.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7-848.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09-110.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4-145.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200-201.
[6]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34.
[7]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8-559.
[8]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2008-1-22.
[9]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2011-7-2(2).
[10]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1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