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生命因阅读而精彩

2015-12-15 10: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阅读是开启人生智慧的钥匙,它不仅影响一个人语言能力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大量的、高品味的阅读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但凡是语文老师,没有哪一个不提倡、不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博览群书的?但是由于适合小学生阅读材料的匮乏和教师没有采取相应的督促和检查措施,提倡和要求最终都变成了空谈。而语文教学也就很难走出画地为牢的困境:死抠教材、了无情趣,教师越教越窄、学生越学越死。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简单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
  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兴趣”二字,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那就是只要孩子感兴趣的都可以读。这本来是特别有道理的。但一旦面对孩子,这种道理有时会变得挺无力,因为孩子似乎除了对那些我们认为益处不大、趣味不高甚至有些无聊的东西感“兴趣”外,死活不能获得我们所期望的兴趣。于是我们就有必要“引导”,于是我们就会当然地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交给孩子,我们的理由是: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不可能真的有自己的兴趣,他们的兴趣依赖我们的培养。于是,就有了十几年长盛不衰的“读书教育活动”。偶尔,学校、老师也会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可那绝大多数都是老师们小时候的畅销书,其中当然不乏经典,但是远离今天的孩子的兴趣。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当孩子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教会孩子学会语文,但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
  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唐诗三百首》和《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四大古典名著,也不仅仅是国外的《鲁滨逊漂流记》、《汤姆叔叔的小屋》等,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更有自己的经典:《绿野仙踪》、《狐狸列娜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神笔马良》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一般来说只有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并能促进他们进一步完美地发展的课外读物,才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敞亮孩子的心扉,才能成为孩子的经典。
  教师可以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发动家长为孩子选购一些儿童读物、经典名著,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也可以向学生全面开放。
二、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1、班级读书会 
  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班级读书会”,是可以选择的举措之一。“班级读书会”主要的做法是先引导孩子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孩子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
  2、挑战性阅读 
  为生活和命运而阅读,是一个很诱人的阅读理念。如果我们的孩子能面临这样的阅读情境,那么课外阅读会变得很光明。“挑战性阅读”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的一种课外阅读指导方式。首先要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自觉地发现“挑战”,这种挑战的任务是需要孩子去补充知识的或经验的空白的,那么,阅读就形成了。例如社会的重大事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孩子们也是一样的。如美国向伊拉克开战了,我们不是可以向孩子们推荐有关新武器、新战法(比如无人战、导弹战、反恐战)方面的书籍吗?或者,是相关的历史书?这不是绝好的机会吗?
  3、影视主题活动 
  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银幕或荧屏了,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汤姆叔叔的小屋》等,还有动画片《爱丽丝漫游奇境》、《大闹天宫》、《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孩子们都会特别喜爱的。看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比如当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我们可以举办一次 “读名著、看电视” 班级主题活动,相信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4、专题性辩论 
  我们可以开展“孙悟空和哈利·波特,谁的本领大”这样的专题辩论性的读书活动,一次活动读两本名著,何乐而不为?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尝试双语对照阅读,古汉语、现代汉语、英语,哪一种都可以,让孩子有机会去感受语言之美,找找那些能品味英文美感的英语老师来合作,没准能出奇效。
三、采取有效的检查措施
  1、增加在校阅读时间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在校时间中,还有不少很有利用价值的“小”时间,比如早上学生到校的时间有先后,如果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材料,给予一定的激励,让先到的孩子到校后就开始阅读,可以慢慢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长期积累,阅读量不可小觑。同样,在午间活动之余,让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时间,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利用每天语文课前的几分钟,开设“每天一诗”、“每日一则短文”等读书活动,学生们拿出自己的课外读物,兴趣盎然地享受自由阅读的快乐。长则三五分钟,短则一两分钟,他们边读边议,妙处共赏,在窃窃私语中传递和倍增着的,是求知的渴望和收获的喜悦。我以为,这种氛围,这份快乐,对于他们一生的学习都是弥足珍贵的。
  2、坚持每周检查评比
  每周用一节语文课的时间来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逐个检查记分。事先,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给学生划不同的阅读内容,规定学生在一个星期内完成。学生的程度不同,所划内容的长短、难度不同,打分标准也不同:好的要求读出语感,谈谈体会,中等的要求读到流利,差一点的,只要正确无误就可以记“优”啦——这可是标准的因人施教,其针对性和激励作用是“一视同仁”的试卷考核所无法企及的。
  孩子们喜欢游戏、喜欢表现、喜欢攀比,我们可以寓检查评比于游戏之中。比如设计各种游戏式的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如果表现的方法就是看谁阅读、背诵、写出文章,谁就获 得公认的优秀成绩,谁就成为这个游戏的赢家,就能赢得全班同学最热烈的掌声,并能得到老师的赞扬和一定的奖励。当然,这样的游戏活动中要多设擂台,多设奖项。让孩子捧着“成果”回家,得到长辈的赞扬和笑声,孩子的阅读愿望更会欲罢不能,将会更积极主动地飞到浩瀚的书海中去遨游,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去享受知识,享受语文,在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引导、督促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把学生从教材这一方小得可怜的“水池”引向广阔无垠的大海,让他们在那里见识知识天地的美丽开阔,滋生领略无限风光的强烈愿望,让他们感受到:语文不是畏途,而是一条通幽曲径。我企盼我的学生们从书中不仅学会科学知识,更能多一份智慧,多一份豁达,多一份敏感,多一份正气,多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多一份沉甸甸的感动。
  阅读经典,是对美好人性的开发与启蒙,培育对生命的尊重、关爱与敬畏,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美好的联系,注重现实生活的缺憾,精神的坚守,给自己生命以亮色。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自己不要堕入俗流。在多元文化交错的现代,我们不仅要吸取他国文化之精髓,更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当一切繁华褪尽时,唯有书香永存!”让语文因阅读而美丽,让生命因阅读而精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