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期科技的发展、改革的深入、社会结构的变迁使农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农村主体结构的复杂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农村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化,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趋势化等新情况、新问题都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其弊端日益凸显,本文拟针对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析,以期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路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问题及原因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从党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需要创造和发展了各式各样行之有效的载体对农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在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其载体形式主要有:创办刊物、出版和销售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开办农民夜校、开展农民运动、举办农民报告会和以宣传革命为内容的文艺演出等形式。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其载体主要形式有:开会、谈心、形式报告、文艺演出、演讲等。中国成立过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党采用的载体形式主要有:政治运动、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和群体的活动、理论教育、开展优秀文艺作品赏析活动等载体形式。这些载体在过去党对农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但在农村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新时期,传统载体的选择和运用弊端日益凸显。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薄弱化
在长期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党根据不同时期,围绕各自不同的中心任务,创造和发展了形式多样的载体,但是大多都停留在实践层面上,而真正的理论研究很少。就目前学术界而言,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存在理论不足,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笔者查阅了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馆等诸多学术期刊和电子图书馆,发现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的理论文章不超过10篇,而且多限于论文,没有一篇专著。学术界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其文化水平低、理论水平不高,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理论研究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很多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甚至都没听说过载体,更不知道如何选择和运用载体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单一化
虽然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带来了载体样式的多样化,人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载体选择的空间增加。但是由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素质不高、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农村传统习俗根深蒂固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是习惯把各个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看成彼此孤立的个体单独的运用且形式简单,主要采取的是一种你听我说式的自上而下的灌输,没有考虑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感受。这种载体的缺点就是信息传播的单向度和静态性,主客体之间、主客体与载体之间都缺乏交流和互动,严重影响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泛政治化”
长期以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泛政治化”倾向相当严重。有人在谈到德育工作时指出:德育工作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泛政治化倾向:德育=政治教育”,这种倾向“大大窄化了德育的功能”。1这种“泛政治化”倾向在新时期农村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载体功能政治化。所谓载体功能政治化就是过分强调载体的政治价值和政治功能,忽视载体的其他功能。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把载体当作国家方针、政策指令下达的渠道,用来对农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上而下的硬性灌输的承载方式,过分强调其政治功能而淡化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功用。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进步、教育环境的变化、工作重心的转移、人们需求的多样化等新问题、新情况的不断涌现,此时再用以前的单纯的、硬性的自上而下式的硬性灌输,有时不仅不能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思想政治问题,甚至可能还会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大大削弱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用。
(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一刀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让人们逐渐摆脱农业的束缚,走上了多种途径的致富道路,农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市场经济也带来了农村贫富差距地不断扩大,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逐渐盛行,这都对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带来了挑战。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人们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价值认同的多元化、活动空间的扩大化、信息获取途径的立体化是新时期农村的显著特点。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未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和运用还局限与传统的方式,不分地点、不分对象采取一刀切。例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未能考虑由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农村流动人口问题、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等新情况,因循守旧地选择开会、报刊和单纯的宣读政策文件等载体对其进行教育,结果只能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可见改变农村思想政治载体的这种一刀切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素质不高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协调一致的过程。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实施和教育方法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组织者和调控人,调控控制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思想政治教育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创造性劳动来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2教育客体是有思想、有主见、有实践能力的个人或群体,可以在教育过程中有选择地接受教育。由此可见,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有决定作用,但教育客体也积极反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的素质不高,是长期以来制约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拓展与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1、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
政工干部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主体,担负着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
重大使命。队伍的整体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的效果。但是目前中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农村,政工干部严重不足,多为基层干部兼职且素质偏低。他们没有专门受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训,许多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验,而且政治理论水平又不高,因而工作起来往往习惯于凭感情、经验,主观臆断,随意性强,遇到新问题、新情况就束手无策;再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科学性不强,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文化层次、专业能力、年龄结构等方面存在结构不合理,方法、手段不适应群体整体性、层次性的特点等等。政工干部目前的现状是制约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拓展与创新的一个瓶颈,必须要突破。
2、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素质。从文化知识和教育程度看,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全国文盲人口8507万人,其中农村6665万人。农村农业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占34.49%,初中文化程度占44.99%,高中文化程度占10.61%,大专以上占0.37%。同时,西部农村文盲率要高于东部农村,中国农民的平均文化程度仅为小学5年级水平。3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政治、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对党的政策的理解能力、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别能力以及对现代传媒载体的认知和运用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这加大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拓展与创新的难度。
(二)新时期农村转型的新变化
1、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结构分化,减弱了载体实施的效果
现代中国正出于急剧的变革之中,变革导致农村阶层发生重新组合,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倾向,从而导致农村社会成员彼此之间显著的地位差别与利益差别,均质性的农村社会分化为若干阶层和群体。当下,农民已不再是一个意义和内涵单一的指称,农民这个大群体已经分化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农村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和农村管理者这八个阶层4。而新的阶层和群体的出现,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势必造成彼此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加深,进而影响到其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这种新情况、新问题,都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施效果产生减阻作用。另外城镇化带来的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对象,对他们采用何种载体进行建设,是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非常头疼又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2、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空间扩大化,增加了载体选择的难度
经济和社会的市场化发展必然给农民阶层带来一定的冲击,大量农民纷纷外出打工,形成“民工潮”。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显示,2008年底,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亿。其中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亿,占农民工总量的62.3%。5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和城镇化运动的必然结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同时,农民工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遍布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没有长期固定住所,具有流动性、短暂性、分散性等显著特点,这让他们长期游离于农村组织管理之外,不能很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新时期选择何种载体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也是本文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经费不足
由于农村教育工作者长期忽视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建设,在上面投入的经费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导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设施非常落后。目前农村很少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学习场所;也很少有大型的公共娱乐活动场所,如体育馆、少年宫、老人俱乐部等。至于现代传媒载体建设更是薄弱,远远落后于城镇。例如互联网,从城乡互联网的普及率来看,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44.6%,在农村仅为15%。CNNIC《报告》对比了2007年以来中国城乡互联网的发展差距:2007年,城乡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仅为20.2%,2008年,差距扩大为23.5%,2009年,差距拉大为29.6%,农村互联网发展速度慢于城镇发展速度,互联网在城乡的差距在拉大,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有扩大趋势。6导致农村网络普及率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
(四)马列“灌输”理论的长期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无产阶级世界观和科学理论的“灌输”,恩格斯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灌输”一词。但是对“灌输”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列宁,列宁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过程中,系统、全面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思想和理论。他不仅表达了思想政治灌输教育的含义: “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必须以高度的热情把由此获得的日益明确的意识传播到工人群众中去”7,而且还指出了“灌输”的必要性:“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81900年,列宁在《我们运动中的迫切任务》一文中,进一步指出俄国社会民主党所应该实现的任务,就是“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政党”。9马列的“灌输”理论长期影响着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上一直把“灌输”理解为自上而下、自外向内地向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而输之”的教育。诚然,人民群众确实不能自发的形成社会主义理论,需要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够顺利进行的思想保障,但是在阶级斗争让位于经济建设的新时期,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巨大变化,过去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性的做法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思想政治、价值伦理诉求的多样化需要。为此克服农村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灌输”的某些偏差,才能开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三、结语
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带来了农村的急剧变革。农村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数量的急剧上升,农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价值认同的多元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滞后性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展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成功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全面实现,所以针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找到一条适合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劳逊 《世界德育演进视野里的中国学校德育》【J】当代青年研究,1996年第5期
[2]苗田翠.浅析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J】.山东胜利油田党校报,2007(9).
[3]朱新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政策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8-9.
[4]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报告
[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70-173.
[6]《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6》
[7]统计局:截止2008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中国政府网1 CNNIC发布《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0年4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8]《列宁选集》第1卷,第244、247、209页
1劳逊 《世界德育演进视野里的中国学校德育》【J】当代青年研究,1996年第5期
2苗田翠.浅析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J】.山东胜利油田党校报,2007(9).
3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报告
4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70-173.
5统计局:截止2008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中国政府网
6 CNNIC发布《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0年4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7 《列宁选集》第1卷,第244页
8 《列宁全集》第1卷,第247页
9 《列宁选集》第1卷,第2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