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对食品安全的理论思考

2015-12-15 10: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大力普及食用油等方面的食品安全常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引导群众科学消费,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强化企业诚信和行业自律教育,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食品生产。

关键词:市场经济 , 现代 ,调控 ,职能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78078亿元,同比增长31.6﹪,成绩喜人。但是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了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质疑,随后肉制品行业的“瘦肉精”事件及调味品事件中的“塑化剂”事件的发生,令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信任度降至历史最低。一种种假冒伪劣食品不断被揭露,被曝光;一起起触目惊心的制假售劣案件被举报,被查处;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残害,被扼杀,一颗颗善良的心灵被愚弄、被震撼。
  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食品行业到底怎么了?这是否是“市场”之祸?到底怎样才能走过低谷,迎来春天?
  首先,要理性的把握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价格、供求和竞争的综合作用下,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固有弊端。尤其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个别企业唯利是图,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健康。
  其次,再从现代市场交易的特点来看,在现代商品交换中,对商品信息的掌握上,消费者总是被动的。随着商品的科技含量增加,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辨别越来越困难,对商品的生产过程几乎一无所知,导致对生产者的宣传偏听偏信,这一点在食品行业表现的尤为突出。
  最后,国家宏观调控不力,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国家相关部门存在执法不严、督导检查不力的情况;个别地区在错误“政绩观”的指导下,为了稳定税源,对问题企业听之任之,助长了他们的不良行为。
  要根本改变食品行业的现状,国家、企业、个人都要做出努力。
  第一、国家要履行好宏观调控职能,做好市场的“守护者”。严格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严格检测机制,不符合市场准入规则企业、商品,绝不允许进入市场。禁止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非法垄断和非法竞争行为。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努力抑制市场调节的消极作用。2004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决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涉及多部门、多层面、多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当前来看,应尽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监管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中介及研究单位的推动体系等九大体系,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我国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承担着依法监管的重要职责,需要严格执法,让违法行为无处存身;需要公平执法,鼓励、维护合法诚信经营,打击、严惩非法违规经营;需要透明执法,对监管过程中的寻租行为进行监督惩处;需要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与问责机制,防微杜渐,查遗补缺,不留灰色地带和真空地带,预防“破窗”,及时修补,以防“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第二、生产经营企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经营者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强化企业主体意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核心所在,是维护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食品安全关乎人的健康与生命,依法合规地进行生产经营,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从业底线。从原料采购时的品质控制,到生产加工、储存运输,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允许有丝毫疏忽、懈怠与侥幸,因为稍有不慎,后果不可预测。法律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道德则是更高的社会准则。食品行业事关群众的健康,经营者必须严守法律,恪守道德。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树立诚信观念,强化“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自觉加强对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全过程管理,遵守市场道德和必要的社会责任;要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真正使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
  第三、消费者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对生产经营者有引导作用,消费者在食品消费中理性行使自己的选择权,将有助于形成食品安全运行机制的良性循环。理性消费,需要尊重生活常识。有些食品安全问题凭生活常识就很容易判断。“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样的道理说起来人人都懂。但现实中却依然有人为贪图便宜而忽视了这种常识。当消费者一味追求“便宜”,那么生产者就会提供“便宜”的产品。但是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相当的成本,食品价格太便宜就必然会在某个方面有欠缺。理性消费,需要社会责任心。公众发挥充分的监督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关注社会事务,必将增加违法违规行为的压力和成本。你的监督有利于他人,他人的监督亦可造福于你,最终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食品安全氛围,从总体上降低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成本。消费者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商品的性能、质量等,结合国家开展的消费提示和警示活动,真正改变商品信息掌握上的不对称性,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念,增强消费信心。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给假冒伪劣商品滋生的土壤。
  第四、近年来,许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都离不开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负责任的报道,对推动食品安全建设、保障公众健康功不可没。需要指出的是,食品安全需要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更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时,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理性、负责、科学的原则,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职业准则和道德操守。
  可喜的是,国家已经向我们传递了要强力整改的讯号。2008年11月28日百家食品企业“践行道德承诺”活动已经全面启动;对于“地沟油事件”, 中央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对“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逐级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扎实、效果显著的,要给予鼓励表扬。对问题突出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并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要将“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内容,作为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评选活动的重要指标。2011年9月至10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将结合督导检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对各地开展“地沟油”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大力普及食用油等方面的食品安全常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引导群众科学消费,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强化企业诚信和行业自律教育,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食品生产。这些政策的出台,更使我们坚信,食品行业的春天已经不远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