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大学英语青年教师课堂话语的调查与分析

2015-12-15 10: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教师课堂用语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职业语言,它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英语青年教师的教课堂话语量较以往有所下降,正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他们的课堂话语中可理解性话语输入的比例较高,课堂反馈话语也多是积极地。当然在具体的课堂话语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话语量降低的同时,学生话语量未见明显增长,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实际运用中没有取得效果。

关键词:课堂话语;青年教师;大学英语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大,大学英语师资力量的扩张,青年教师占据了整个师资队伍的巨大一部分,他们正在影响整个一代大学生的二语习得过程。针对这一群体,有人认为就外语学科自身的特征而言,青年教师在语言掌握、对新教学理念的吸收等方面占据一定优势,但是就教师这一职业本身而言,有人又认为他们在阅历与经验上会存在欠缺。那么目前我国大学英语青年教师这一群体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是什么状况?有没有存在问题?前景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本研究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大学英语课堂青年教师话语进行分析,以期为上述三个难题寻找答案。
一、文献回顾
     教师课堂用语(Teacher Talk)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职业语言,它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Nunan曾经指出,教师课堂话语“不仅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而且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都是至关重要的” [1]189,语言课堂中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国外不少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起便开始关注教师话语[2]133,如Chaudron (1977)分析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语言。Mizon( 1981) 研究了教师话语中的词汇调整,指出词汇难易程度的使用是与学生水平高低有关的。Long (1983)分析了教师的课堂提问。Ramirez et al( 1986) 对教师话语数量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在二语课堂中,教师话语数量普遍占总谈话时间的三分之二。
  在继承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内众多学者对教师话语也给予了关注与研究,如赵晓红(1998)分析了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上的教师话语。周星和周韵( 2002) 在浙江大学观察了在以学生为中心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堂。何安平( 2003) 按照Bloom 的认知发展分类,调查研究了教师话语认知要求的方向。胡青球(2004)对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国内学者对教师课堂用语的观察在广度上也有很大发展,他们分别从语码转换,多媒体教学,模糊限制语使用,性别差异(宋宏,2005;邓利蓉,2009;唐冬梅,2009;隆利容,2009)等多个角度对教师话语进行研究。但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的青年教师这一群体课堂用语的研究则并不多见。
  
-------------------------------------------------------------------------------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涵盖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组织和引导教学活动的用语,它包括师生交流用语、指示用语和教师反馈用语,另一方面是同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英语教学话语。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
  1、教师课堂话语量
  2、可理解性话语的输入
  3、指示和提问方式
  4、教师课堂反馈方式
  通过这四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用语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教师话语量的大小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堂用语中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比例,能反映出教师是否提供了一种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者理解并掌握语言知识的认知环境。对课堂用语中指示和提问方式的分析,可以发现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层次及其有效性。教师课堂反馈方式能反映教师是否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课堂交互的动机。
 (二)研究手段
   本研究主要采取是自然观察法,未对任何变量采取控制,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干预被研究者,对被研究者的教学行为,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真实反映。主要采取的研究手段有两种:
1、课堂录音
  该研究通过将郑州轻工业学院大学英语青年教师(35周岁以内)按照姓氏排名顺序编号,形成研究样本并随机抽取5位。利用录音设备,对五位教师进行45分钟的课堂录音,完整记录下了他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五位教师均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授课班级均为大学本科学生,教材有三种分别为《新世纪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全新版大学英语》。归纳整理之后,对录音材料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并从认知的层面进行分析。
   2、问卷调查
   考虑到五位教师的覆盖面较小,45分钟的录音又可能有一定的偶然性,为了完善和支撑教师课堂用语定量分析得出的结果,本研究还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并发放给另外四个自然班。该四个问卷调查班级均为本科学生,大学英语授课教师均为35岁以下青年教师,问卷要求学生根据平时上课的情况,对课堂教学和教师话语的有关情况进行评价,以获得更为全面、深入的资料和信息。此次发放并共收回问卷共计205份,其中有效问卷201份。本研究利用SPSS 17.0软件,对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 教师课堂话语时间
  教师课堂话语量能体现出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在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课堂中,教师能鼓励、帮助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用英语进行双向交际的机会。
  根据课堂录音,对5堂课中(共计225分钟)教师话语及学生话语(发言及讨论)所占用的时间以及所占的比例分别进行统计,其他时间主要是指课堂上教师播放音频、视频以及提问等待时间等,统计结果见表l。
  从表1可以看出,在我们所研究的课堂中,教师话语的时间约占课堂时间的44% - 75%。这一结果略低于Chaudron 对关于教师话语的研究(60% - 80%)[3]51,也低于赵晓红在研究“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所得到的数据(70% - 80%)[4],但远远高于周星、周韵在
   表1. 教师话语和学生话语时间及在课堂时间中所占比例

 

Teacher talk

t /m           %

Student talk

t /m            %

Other activities

t /m           %

T1

28

62.2%

10

22.2%

7

15.6%

T 2

34

75.6%

3

6.7%

8

17.7%

T 3

20

44.5%

15

33.3%

10

22.2%

T 4

31

68.8%

7

15.6%

7

15.6%

T 5

29

64.4%

8

17.8%

8

17.8%

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所得的数据(15% - 35%)[5]。结果显示,大学英语青年教师课堂话语量减少了,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幅度还不够大,因为学生话语时 间占据课堂时间比例为6%—33%,增加并不明显。
     对收回的问卷我们利用SPSS软件也进行了统计,8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话语时间在30分钟以上。结果比我们观察到的教师话语时间(20-34分钟)要长,结合课堂听课观察,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多媒体课件的话语在一定环节取代了教师话语,比如背景知识介绍、课文朗读等,虽然教师的话语量减少了,但教师减少的课堂话语时间并未被学生的话语时间代替,学生话语时间并未大幅增加,在学生眼里,仍然是教师在主宰着课堂,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实现。
  
 (二)教师可理解性话语输入
   Krashen(1985)的“输入假设”认为,只有当人们得到了可理解性输入,才能习得语言[6]20-25。对成功的语言习得所需要的输入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向学习者提供可理解性输入。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教师所运用的语言是目的语输入最丰富、最可靠的来源,教师话语中是否有足够量可理解性话语的输入在某种程度上能决定二语课堂教学的成败。
   统计教师课堂用语中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比例,能反映出教师是否提供了一种有利于第二语言习得者理解并掌握语言知识的认知环境。由于可理解性是一个主观概念,无法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设定统一的标准,所以对录音我们无法进行科学的统计,只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对教师课堂话语是否属于可理解性进行判断,SPSS软件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教师话语可理解性输入比例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表2   教师话语可理解性输入比例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

几乎全听懂

40

19.9

19.9

19.9

70-80%

55

27.4

27.4

47.3

60-70%

46

22.9

22.9

70.1

50%左右

41

20.4

20.4

90.5

基本听不懂

19

9.5

9.5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