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信息技术曾作为一种媒介被而应用于高校以及高中和中小学的各科教学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设计就是运用各种理念和相关技术,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而设计优秀的课堂进行教学。
一、信息技术学习的特征
对于高中生来说,信息技术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计算机”、“电子游戏”是些新奇玩意儿。随着生理的发育,高中生的心理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所以当信息技术以计算机的形式进入课堂的时候,教师应多多引导,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对知识点或技能操作的注意,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对信息技术知识和实践操作,会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挖掘和探索。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教师应设置课堂提问时间,对问题进行记录并做回答。这样,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就在课堂问答中得到提高。学生的好奇、好动、好问的特点和好胜的心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家庭环境、社会交往等。要想充分利用好这些特征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良好的教学策略,设计优秀信息技术课堂
现在农村的信息技术设备基本满足教学需要,那么充分利用好目前的设备,上好信息技术课则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设计技能来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针对学生好奇、好动、好问和好胜的心理,选用任务驱动
法进行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等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教学内容灵活地采取不同的驱动方式来驱动学生的学习。
信息技术本身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围绕生活所需的技能进行目标驱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种驱动教学方式可以称为“生活驱动”或“技能驱动”。在进行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收发、图片处理时可以采用此种驱动方式。
2.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加强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
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事实上,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不是整齐划一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可能本来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信息技术课堂表现不太好;而学习成绩不很好的学生表现可能很好。
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呢?这便需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如备课、课堂讲解、实际操作、个别指导、课堂作业、评价等。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备课;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明白所讲的内容,又要灵活处理课堂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在上机操作中,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另外课堂上的作业不要太死板,应灵活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熟悉教材,掌握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强,自己主宰学习。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握好新教材的课程标准。例如,对于教材中的软件操作知识,教师只要把软件的主要功能讲解清楚即可。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大胆地去做。布置课堂作业时应当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使学生有自由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适时进行课堂评价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以指导后续教学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环节,信息技术课堂中同样需要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师可以制定学习定性评价表,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教师还可以与相关学科的教师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对信息技术充满激情的前提下,必须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断变化的信息知识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每一堂信息技术课中。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为培养信息时代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玲.初中生信息技术学习特征[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6):52-53.
[2]张燕飞.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j].教育信息化,2004,(0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