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析语言教育研究中的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

2015-12-13 10: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语言教育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论文摘要:目前,关于语言教育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两种主要方法。本文在比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基础上,介绍和讨论了几种常见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相关研究、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观察研究,并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价。说明在教育研究中应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对提高教育研究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语言教育研究已经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并被深入推广到各个层次层面。教育研究通过对教育过程的各项实证研究来尝试解决现有教育活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求提高教育质量。教育研究有其独有的特性,以实证研究为主,具有系统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教育研究也可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就是两种主要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对比
  1.1内涵
  定量研究就是对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而定性研究是主要针对事物的质的方面。事物的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也就是说定量研究是通过解决“有多少”的数量问题,定性研究是通过解决“是什么”、“有没有”的性质问题,从而分别对复杂的教育问题作出数字的描述和语言的描述,来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倾向的方法。
  定量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假设,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抽样、选择测量工具、控制无关变量、实施测量、检验效度、数据运算与分析、验证假设。定量研究是一个具有标准化程序的、自上而下的演绎过程,是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情境中去的。
  1.2适用范围
  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存在量的方面,但每种事物的量的“显易”程度不同,能够量化的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物质现象的量比较“外显”,而精神现象的量“外显”不明显。在教育领域中,属于是物质现象的,如教材与教学质量、教育结构与教育投资、学生的身体状况等,一般可以尝试采用定量研究法。而属于精神现象的,如学生的焦虑心理、教师的师德状况、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则可以尝试定性研究法。
  从方法特点上讲,由于定量研究不考虑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只对操作工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十分重视,适合对研究者不熟悉的和较大样本的对象进行研究。定性研究则相反,它适合对研究者熟悉的及小样本的对象进行研究,这种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个案研究法。
  2.几种常见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
  2.1定量研究方法
  2.1.1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包括简单相关研究和复杂相关研究两种,它主要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例如焦虑与二语写作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关研究没有自变量,研究者不对变量进行操纵,不能做出因果判断,只能得到两个变量(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的判断。例如,相关研究回答“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是否有关系”,不能回答“学习策略是不是导致学习成绩好的一个原因”。
  相关研究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助我们理解重要变量间的关系,缺点是它的研究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人,所以很难对某个实体作出深刻的认识研究。
  2.1.2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语言教育研究中的主要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二语习得和应用语言学中。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在两种现象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即探讨一个变量(自变量)的变化是否引起另一个变量(因变量)的变化。实验研究的一个独有特征是,研究者直接对自变量进行操纵,也就是说由研究者自己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例如,如果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孰优孰劣,教学方法就是自变量,那么研究者就要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并设法给不同组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
  由于实验研究是建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最好途径,因此它常被认为是最有说服力的研究方法之一。
  2.1.3调查研究
  调查是通过对样本的直接研究来了解总体特点的研究方法,它是采用标准化的资料收集方式研究大量被试的某些变量,通过研究一个样本而推广到整个群体的研究方法。调查的目的不是深入了解每个个案的详细信息,而是探讨大量个体的一个或多个变量,调查是一个标准化的观察程序,所有的被试都面临相同的调查问卷,有相同的指导语,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进行一个调查研究常常包括几个阶段:首先要确定研究的目的,并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范围;第二个阶段是进行取样调查;第三个阶段是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解释。选择了一个样本之后,就可以运用编制好的调查工具进行实际的调查,收集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资料收集有很多方法,最常见的有问卷调查、面谈、直接观察法等。
  一个成功的调查研究具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地收集大量被试的许多变量的信息,可以研究一个大样本。

  2.2定性研究方法
  2.2.1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从分析的单位来定义的,对一个对象的研究就是个案研究。它主要研究一个个体,通常研究处于自然环境中的个体。
  个案研究探讨的问题完全不同于相关研究。相关研究探讨群体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个案研究则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有关个体的丰富信息,例如学习者个体学习的过程、策略,学习者个体的个性、态度、动机等特征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个案也可以是一位教师、一个课堂、一所学校、一个团体。研究者可以研究一个个体,也可以研究几个个体并对他们进行比较。但是,个案研究所采用的个案数量常常是很少的,因为个案法最重要的是详细、全面地了解某个个体的特征。
  2.2.2自然观察法
  观察法没有要操纵的自然变量,研究者在研究开始时并没有任何假设,主要是探索和记录自然出现的现象,并不对环境中的变量进行控制。自然观察法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是对现场进行观察记录,然后进行总结分类。
  自然观察法的最大优点是有很强的现实性,它在自然环境中研究人的行为,力图不干扰被试的行为,不改变情景,因此自然观察法研究常常被看成是产生假设的研究。但是自然观察法也有很大的局限:首先,资料收集存在观察者偏向。研究者进行观察之前对所要观察的行为类型了解很少或根本不了解,很难建立一个标准的测量方法,因此在对行为进行分类时,研究者很容易受预期和已有观察的影响,很难认识到预期之外的新行为。其次,进行自然观察所需的时间很长。自然观察研究不能操纵自变量,不能控制额外变量,因此不能进行因果推论。
  3.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评价
  前面我们已经较详细讨论过了定量与定性研究,这两种方法本身无所谓正确错误,关键是它的运用范围恰当与否,因为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只有在全面深刻地认识各种方法特点的基础上,研究者才能在教育研究中,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课题的性质,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某一具体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1)客观性。用数字描述事物比用语言描述的主观程度要小,更符合客观事实。(2)严密性。事物质变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将引起质变,定量研究能观测到事物的微小变化,防止事物的质变。(3)普遍性。定量研究是建立在大量抽样统计基础上的,研究对象的范围较大,更具有说服力。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定量研究首先要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指标体系,影响制约教育的变量很多。但是,在现有教育研究发展水平上,不是所有的影响因素都能量化,定量研究只能考虑有限的变量,而相应地放弃一些事实,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必受到质疑。
  定性研究的优越性是:(1)真实性和全面性。(2)灵活性。定性研究强调研究者放下自己的主观臆测,尊重事实,允许并鼓励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认知框架,而不是根据预先安排好的问题结构来做出回答。(3)准确性。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而不是问卷或调查表,定性研究是一种基于经验和直觉之上的研究方法,由于经验是生动的、深刻的、可信的,定性研究的结果往往是正确的。定性研究的最大缺点是不精确,对研究问题的认识带有明显的个人倾向,有的描述具有伸缩性和模糊性。
  总之,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都是教育研究中非常必要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语言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单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去研究教育现象都只能获得部分信息,不可能穷尽,很难得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在教育科研中,必须把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结合适用,才能使教育研究更加科学、可靠与有效,这样,既可以在两种方法之间取长补短,又可以对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larsen-freeman,d.&long,m.h.anintroductionto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research.ny:longman,1991.
  [2]johnson,d.m.approachestoresearchinsecondlanguagelearning.ny:longman,1992.
  [3]hulstin,j.h.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researchinthelaboratory.studiesinsecondlangugeacquisition,1997,19:131-143.
  [4]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研究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3).
  [5]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