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也有些个年头了,发现现在的学生在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好象多了。有很多的孩子都只能是“顺毛捋”,听不得半点批评,不然他就会闹情绪,搞抵触,甚至会对抗。我们教师注重学科教学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走进孩子的心灵。
一、淡淡书香慰心灵
阅读一本优秀的书籍就是在一个人的心灵上织就一张无形的网,“勤劳”、“勇敢”、“善良”等民族传统中的精华部分会透过书中一个个字符、一幅幅画面渗透到读者的灵魂深处。
1.创设环境,营造读书氛围。
学校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布局让每一条走廊,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教室,每一块草坪,每一处花坛等都会“说话”,让名人箴言时时处处启迪着学生。我班走廊上挂满了学生自制的小书画,教室的“图书角”摆满了学生各类书籍。校园处处洋溢着书香。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我充分做好家校联系,寻求家长的配合,使学生的“阅读永远在线”。让家长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情况;提倡“亲子共读”,每月都进行“书香家庭”、“阅读之星”的评比,让“买新书”、“买好书”、“爱读书”成为学生、家长共同的追求。
2.点亮灯火,传阅读书方法。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有了一定的兴趣之后,还要掌握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我结合文章实例向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方法,逐步做到在课外自己也会阅读。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读完一篇文章,把所看到的精彩段落,优美的词、句、片断分类摘录下来,并试着用于平时的写作中。此外,要求学生每看完一本书简要地写一写读后的理解和感悟,并定期对读书笔记进行交流评比。我还经常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拿给学生传阅,也把学生写的好的读书笔记在班内展览,既起到了示范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开展活动,点燃读书激情。
我班坚持开展以诵读经典古诗词为主要内容的读书活动,充分利用晨会和午读时间组织学生吟诵“每日必备古诗”,长期坚持,既能积累诗词佳句,又能陶冶情操,涵养性情。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还以小组为单位,每月开展“班级诵读之星”的评比活动,并将评比结果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导向功能。
二、暖暖对话润心灵
“心灵对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真诚地和他们互相交心,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那么,怎样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呢?
课堂对话演绎心灵之约。
课堂对话要演绎彼此的心灵之约,首先要求教师和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在每一次和学生预设的对话前,我们的教师要审美的站在自己的面前,进行自我拷问:我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同时要做好向学生学习的准备,因为从学生身上,我们教师可以再一次发现自己,再一次重新定位自己。
2.周记唱响心灵之歌。
小学高年级学生,随着他们身心的发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多,他们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言论也开始有了一些隐蔽性,思想上出现一些问题也就不容易表露出来。因此,利用学生写周记,进行书面交流说话也是一条轻好的途径。学生们能够在日记中流露真实的心声,使老师能够通过学生的日记了解学生心灵深处一般不愿向别人披露的想法,从而“对症下药”,进行心理疏导和自我教育。
3.“悄悄话”架起心灵之桥。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娇、骄”二气严重,大部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还有一小部分孩子性格孤僻、自卑。针对这些现象,我在班里设立了一个悄悄话信箱,每个孩子都准备一个小本子,那是我们师生说“悄悄话”的地方。它使我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在维护孩子自尊的同时,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
三、幽幽乡土育心灵
在我们广阔的农村,蕴藏着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资源。有效的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让孩子接受、亲近乡土文化的熏陶,会唤醒孩子们心灵深处埋藏已久地对乡土文化的强烈的主体意识,在活动中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浓浓的乡土风情。
1.走出课堂,接受文化熏陶。
百事孝为先,万事顺当头。这是每个孝顺人为人处事的准则。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孝顺公园”,了解学习古人二十四孝故事,让学生懂得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2.饱览家乡名胜,陶冶自然性情。
孝顺城隍庙藻井彩绘,飞翠流丹。龙盘寺建于梁普通年间,风景秀丽,游人不绝。饱览这些风景名胜,激起学生的那份自豪感和保护环境、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的爱乡之情。
3.喜看家乡亮点感受时代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让学生在今与昔的对比中,充分感受到家乡人民生活的改善,家乡浓浓的时代气息以及激人奋进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