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析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015-12-13 10: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教育信息;城乡学生;优质教育;共享资源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具有“知识传播快、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优势,科技的进步赋予了教育事业全新的内涵。当今时代,通过实现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让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一样在网上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力量,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全局。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要不断创新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大力推动城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紧贴教学,开发教育信息化资源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资源建设中,紧贴教学实际,根据教师课堂教学、师生课余学习等方面建设资源。一方面可整合已有资源,改造整理现有的各种资源库群,建成教育信息管理数据库;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掘与开发各种优秀资源,如邀请专家教授在网上讲解新课改示范课,进行各类讲座;组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教师等最优秀的教师开设“初中同步课程”、“小学同步课程”的网上授课,免费向市内所有中小学开放,并免费提供大量与课程紧密相关的资料、试卷等。这些方式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农村一些中小学,由于学科结构不合理,有些科目如信息科学、英语等根本无法开课,这些科目的师资也不是通过短期强化培训能够解决的。这关系到农村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学校的稳定发展,必须及时向这些学校注入新鲜血液。
  (一)补充农村缺编地区优秀教师
  进一步扩大师范生免费教育规模,结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选派合格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城区教师到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中小学任教,明确规定服务期和相关待遇。针对农村学校规模、班额相对偏小的情况,市教育局在编制标准较紧的情况下,要确保农村学校满编,并允许少量超编,以便安排教师脱产培训。

 (二)实行轮岗支教
  轮岗支教重点是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建立城镇学校“对口援助”农村学校制度,落实城乡教师常年的、经常化的交流与学习,是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师资不均衡的一项可行的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制度,要求每所城区优质学校和农村示范性学校对口援助1-3所农村薄弱学校,连续五年,每年从示范性学校选拔部分中层干部或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挂职担任校长,从市教研室选派教研员到农村薄弱中小学挂职担任校长和教学专干,促进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教研教改水平的提高。(2)选派城镇一些经验足、水平高、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深入到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规模小、专职教师缺乏的学校开展流动教学服务,承担英语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学任务,帮助农村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改善农村学校生源质量
  
  学生生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城乡学校教学质量。如果智力水平和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集中在好学校一起学习,各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集中在薄弱学校一起学习,那么,对于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所受到的环境影响明显不同,无法体现出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因此,我们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着手提高农村学校生源质量。
  (一)规范招生秩序
  按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在户籍所在地划片、免试、就近入学,任何公办初中学校不得以各种名义举行升学考试,但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城区初中往往通过各种考试到乡镇小学选拔优生,抢夺农村优秀生源。市教育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出台的中小学招生考试政策,合理分配各层次学生生源。对于初中升高中的招生,县市重点高中应该按照全市各所初中的学生比例把60%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各学校,优先考虑农村学校的择优选送。择优选送应公正公平,经过推荐、考核、成绩、公示等,才能录取。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监管,对违反国家政策的学校和单位予以严厉处罚。
  (二)充分发挥社会育人功能
  各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要积极筹措资金,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加强学生活动场地建设,新建体育运动场所、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德育基地,等。同时,要成立农村教育委员会,吸收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每学年每学期都要制定计划、出台方案、采取措施,主动配合农村学校开展学生社会教育活动,如为学生举办各种讲座、展览,组织学生帮助孤寡老人种植花木、饲养家禽等等。县城有关部门要成立社会义务教育服务队,定期深入到农村学校开展各种活动,丰富社会教育内容,拓宽社会育人渠道,对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素质进行良好的社会教育。
  
  参考文献:
  [1]杨东平2006年:中国教育的转型与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段治乾,教育制度伦理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3]彭世华,县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