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语言力学视角下的教师教育性话语的选择

2015-12-13 10: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基于语言力学在语言中的体现及其运用原则的分析,探讨教师在选择与使用教育性话语时应当注意的语言力度问题,以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和教育气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和谐师生关系和教育气氛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语言力度的得当使用,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及教育气氛的构建。教师教育话语的选择要遵循互换性、平等性及合适性原则。
关键词:语言力度;教育性话语;平等性
1引言
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过:“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这句话体现了言语行为的作用力之大。它的这种作用力不仅存在于人们日常交往中,同样反映在学校师生关系中。教师教学教育过程中对语言运用的得体程度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及教育气氛的好坏,而“教育气氛则是达到教育目标所必须具备的根本的不可缺少的条件”[1]。本文基于语言力学在语言中的体现及其运用原则的分析,探讨教师在选择与使用教育性话语时应当注意的语言力度问题,以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和教育气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
2语言力的表现及其使用原则
2.1语言力的表现
语言力是一个相对于物理力而言的一个概念,指“语言通过声音对对方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指令和影响”[2],是“人际交往之间的作用”[2]。它作用于人的心理,是一种“隐力”[2]。它具有“目的相同,但用的语言力度不同,效果也就不同”[2]、“同一个语言力对不同心理素质的个体所起效果不同”[2]等特点。其在语言里的表现主要通过语词、语句、语篇三个层面来实现。就语词而言,其力度主要与词语褒贬、语境、修辞(比喻、夸张、委婉等)、称呼语(如你/您、您/您老)等有关。比如,如外交场上若使用“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与“中国人民是不好欺侮的”,这两句话所产生的语言力是不同的,前者的“惹”这个词显得中国人有些不讲理,而后者的“欺侮”这个词,就有理有节,而且表明了严正立场。修辞的目的就是运用不同的修辞格增强语言效果,即运用隐喻和夸张的方法起到一定语言里的效果,比如,“她很美丽”与“她美若天仙”两句话的语言效果是不同的。
从语句层面上看,不同的句式所产生的语言力有很大的差别。罗志野认为,日常交际中一般常用以下几种类型的语句:威胁式、贬损式、命令式、征询式、承诺式、解释式和表彰式。威胁式语句指说者所说的语句对听者具有威胁的作用,它包括威胁、惩罚、批评、警告、恐吓、判定等。比如,“你不按期把作业交来,后果自负。”这句话就具有威胁性;“你又迟到了,站在座位上,不许坐下。”这句话带有惩罚性;“既然是你的错你就得承认”含有批评的成分;“你再这样的话就要被开除。”具有警告含义;“不要哭,再哭鬼就来了”含有恐吓意思;“现已判定你方败诉”是判定性的句子。贬损性语句包括侮辱、诽谤、歧视、讽刺等。命令式语句包括命令、指令、请求、要求、宣告、忠告、允许等。征询式语句包括征询、建议、选择、比较等。承诺式语句包括承诺、保证、约定、宣誓等。解释式语句包括解释、说明、阐明、举例、证明、强调、推测、肯定、否定等。表彰式语句包括表扬、奖励、祝贺、祝愿、哀悼、道歉、悔恨、感谢、欢迎等。由于功能与目的不同,每一种语句都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力度。但比较起来,在日常交际环境里运用征询句、解释句和承诺句比运用威胁句、贬损句以及命令句要好。因此,在日常交际中,说者希望听者履行某种行为,就需要选择一句最能够促使听者履行其行为并能够使听者满意的语句。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表彰句、承诺句式、征询句式和解释句式最为合适,少用命令式,不用贬损句式,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威胁句式。
此外,语言力度强弱还与说者的语调高低、情感强烈程度、语气等有关。比如,教师要表达“到我这里来”,温和的语调使学生愉快地到老师那里去;严肃的语调让学生害怕;愤怒的语调使学生恐惧和反感。
2.2语言力运用原则
语言力使用基本原则包括“互换性、平等性、合适性”[2]。互换性原则系指甲乙双方在交际场合的有礼貌的互动,,即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双方可以有适当的、以诚信和关联为基础的夸张和个人偏向,但同时还要注意对等的互换、和谐的方式与非竞争性的语言使用及要抱着诚信的态度。
平等性原则系指在日常交际中言语交际双方都处于相互平等的地位。尽管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角色需要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际,但是角色性原则是以平等性原则为基础的。比如,在火车里一位军官就不能用其在军队训练时对下级士兵的命令口吻对旅客说“你把窗户关上!”。
合适性原则指语言表达方式的适切性,它要求交际双方要了解对方心理,做到宽容及最优选择。交际双方要学会从对话中推断对方的心理活动,正确理解对方用意,以便采用合适的语言进行交际。当不够理想的甚至发生纠纷的言语行为出现时,需要互相宽容对方,避免把事情闹大。比如,当不小心踩了对方的脚时,若对方说“你眼睛瞎了!”这种粗暴的言语,我们应该推断出对方在表示不满,赶紧向人家道歉,而不能说;是你眼睛瞎了,是你撞到我身上的。
3教师教育性话语的选择与使用
博尔诺夫认为,教育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生活环境中一定的内部气氛和教育气氛。教育气氛指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定的情感态度,即情感状态及对教育抱有好感或厌恶等关系的总和;受教育者需要像他们处在住宅和家庭等受保护的环境中的安全感和愉快的心境。因此,学校必须营造安全的教育氛围,帮助学生获得、发展、保护愉快心境(及幸福、无忧无虑、不为恐惧和担忧困扰的心境)以及在各种不可避免的障碍后重建它。而安全和谐的教育氛围主要还是靠教师去营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教育关系)对安全氛围的营造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信任、耐心。换句话说,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安全、良好教育气氛,教师在言语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受教育者的特征,遵循语言力的使用原则,运用用得体、和谐的语词、语句。

3.1遵循平等原则,最小化角色性原则的影响。
在课堂内外,教师与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时,应遵循平等性原则,尊重学生,注意语言使用的针对性、激励性及教育性。虽然师生这两个不同角色在言语交际时处于非平等的地位,但仍要注意遵守平等性原则,即一种差异性的平等—在学识上教师属于相对权威地位,但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务必尽可能减少角色性的影响,即力避采用命令的口气、权势话语,居高临下即上对下的姿态地对受教育者予以训导、解说和规范。比如,对于一位迟到五分钟的女生,教师虽然可以说如下的语句对该生进行教育,但其语效(对学生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差别很大的[2]:
a.你怎么迟到了?你知道迟到是丢脸的事吗?
b.你迟到五分钟了!学生要懂得遵守纪律。
c.你迟到了!下次要来早一些。
d.你迟到了,赶快到你的座位上去听讲。
e.刚才我将的内容你没有听到,等到下课我对你再补讲。
以上五句话的力度是递减的,即a最强力度,b次强力度,c中性力度,d较弱力度,e最弱力度。从尊重及教育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女学生的自尊心等心理特征,教师最好使用e句,因为这句最能体现教师出对学生的关心、信任及鼓励,而“教育者对儿童能力的信任也可培养起儿童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并使其心情愉快”“信赖能够改变人”[1]。
3.2根据不同的话语目的及语境,选择合适的语句。
由于每一种语句都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力度,且比较起来,在日常交际环境里运用征询句、解释句和承诺句比运用威胁句、贬损句以及命令句要好,因此,即使必须对学生进行批评,教师也要用正面的有教育意义的语言进行批评,绝不能用讽刺、贬损、侮辱等方面的语句。当教师感到一个学生不符合校规时,要以规劝的方式来促使学生改进。比如,一个学生的头发太长了,教师应该对他说:“你的头发很长了,是不是可以去理发了?”对一个上课总打瞌睡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她说:“你是不是哪不舒服呀?要不要去看看医生呢?”此外,必须对一个学生尤其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生进行指责时,如果没有必要,最好利用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
3.3针对不同心理素质的个体,采用不同语言力的语词、语句、语气。
不同心理素质的人对同样的语言力的话语的反应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同样的语言力对于心理素质高的人影响力小,而对于心理素质不高的人影响力就大。心理素质越强的个体对语言力的分辨力越强,心理素质越弱的个体对语言力的分辨力也越弱。以抑郁质的人为例。这类人对情绪体验深刻,有比较高度的敏感性,行动比较稳重、踏实与持久,但比较怯懦和迟疑,喜欢孤独,易于产生焦虑。同样的语言力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一句不恰当的话语就可以使学生发生不该发生的行为。比如,去年笔者一位好友的在读初二的儿子,就因为数学教师课堂上对他进行经常性不恰当的教育话语刺激而致使其卧床一周不起,对学校、教室产生恐惧感。后来经过近一个月的心理辅导,才又重新回到校园。
由于学生存在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差异,教师在与学生交际过程中就特别要注意语言力度的运用程度,教师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尽量把语言表达清楚,注意语用学所提出的谦和原则,从合作原则出发,尽量减少学生的误解程度。
总之,由于语言力的存在,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语言交际过程中,尤其在使用教育性话语进行说教时,应努力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施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教育气氛。
参考文献:
[1]o•f•博尔诺夫著,李其龙译.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罗志野.语言的力量——语言力学探索[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