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以德立人 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2015-12-13 10: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大力宣传普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德立人,让何以为荣、何以为耻的正确观念深入学生之心,要使他们知荣明耻,并成为自觉的行动。
  【关键词】荣辱观;以德立人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中所应秉持的道德指南。“八荣八耻”重要论述内涵丰富,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以德立人,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学校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以德立人”是社会发展的呼唤
  在日渐开放、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些道德的不和谐之音。一些人国家观念淡薄,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无所适从;一些人善恶不分,对背信弃义、欺诈舞弊等恶劣行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有一些地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大有泛滥之势。
  古人云,“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复杂情况,加强对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为重要。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大力宣传普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德立人,让何以为荣、何以为耻的正确观念深入学生之心,要使他们知荣明耻,并成为自觉的行动。
  2.对“以德立人”的理解
  中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心理品质、行为规范、世界观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是学生从自然人过渡成为社会人的关键转变期。要培养高素质的人,首先体现在“做人”上。
  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我们的民族是推崇以德立人的民族,以美德懿行作为安身立命之根。“民无德不立,国无德不盛”。对一个人来说,科学素质可作安身之道,而人文素质当是立命之本。单纯的科学教育是有局限的,甚至是危险的。科学教育并不能决定其自身的价值导向,只有“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教育,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精神的熏陶结合起来,实现高情感与高科技的“联姻”,才能培养出使科学真正造福于人类的人。
  3.如何做到“以德立人”
  为了做到“以德育人”,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明晓现实生活中“光荣”与“耻辱”的深刻内涵,自觉运用荣辱观检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全面理解德育概念的内涵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所以德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简称,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义语,而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五要素的有机统一。它们各有自己的特定内涵,但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了德育统一体。其中政治思想教育是灵魂,道德教育是重点,法纪教育是保障,心理教育是基础。这五者不可割裂,更不能互相取代。
  3.2 要科学确立德育目标
  “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学生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八荣八耻”成为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并渗透在自己的整个学习、生活中。所以,学校在制订德育目标时要把“八荣八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目标“近、小、实”,避免“高、大、空”,克服德育过程中存在的“零敲碎打不全面,随意性大不系统,简单重复不衔接和成人化的弊端。”
  3.3 要切实加强德育实践环节
  要真正做到以德立人,首先要知荣明耻。一个人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明确了什么是光彩的事,什么是耻辱的事,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
  3.3.1 强化理想信念,明确正确方向。
  (1)加强学生政治理论教育,利用党章学习小组、广播台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基础理论知识,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较高的理论修养。
  (2)充分利用班会、主题队日活动、升旗仪式与重大纪念日活动,以认知为前提,重视情感因素。通过升旗仪式唱国歌、国旗下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引导自我体验,,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3)积极开展抗战歌曲演唱、知识竞赛、征文演讲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历史、关注今天、展望未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确立人生价值取向。
  3.3.2 强化主体意识,促进知行统一。
  (1)以校训为核心,积极开展礼仪教育与养成教育,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与崇尚对真、善、美的追求,落实道德实践行动。通过举办“学生论辩赛”等,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在学礼、明礼、循礼的过程中,把道德约束变为个人的自觉行为,以此提升校园文化中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整体素质。

  (2)探索“班级文化陶冶”的德育模式。班级文化是校园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班主任应发挥自身的智慧与才能,运用团队力量和学生主体教育原理,创设班级主导价值,形成班级文化特色,让学生身处其中,陶冶德性,完善人格,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3)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为原则,完善对学生会的指导与考核,指导学生会干部每月以“找差距、抓薄弱、攻突破口”列出整改内容,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设计与开展团体活动,并通过班级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加大自查、检查与反馈力度,提高自我管理绩效。
  3.3.3 强化行为规范,夯实德育基础。
  在学生中贯彻落实“八荣八耻”,我们就要教育他们做到“人人、时时、事事”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族的道德力量。
  (1)深化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利用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纪律条例;并运用领导值周及学生会检查记分制形式,强化学生行规训练,以养成不迟到、早退,不损坏公物,不骂人打人,不考试作弊“四不”和无污言秽语,无抄袭作业,无乱抛果壳,无损人利已,无违法乱纪“五无”目标,教育学生用诚实看守规则,用规则看守校园;通过开展创建“内务卫生好班级”、“遵纪守法好班级”、“文明礼貌好班级”示范班活动,努力促使行规教育由他律到自律;同时认真做好个别学生的帮教工作和引导教育,帮助学生纠正行为偏差等不良习惯,防止和减少学生违纪事件,努力将违纪现象降到最低点。

 (2)抓好法制教育,组织学生学法,帮助学生懂法、守法,增强学生自我保护和风险防范意识;并通过对“扫黄打非”的宣传教育与“远离网瘾”行动倡仪,让学生远离非法出版物,远离色情卡通画,远离邪教、毒品、远离网吧,增强珍爱生命,自觉护法守法意识。
 (3)深化“小公民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创“五好”标准活动,即:在家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纪守法的“好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好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好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勇于创新的“好主人”。以小见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塑造高中生的新形象。
  (4)通过对班主任手册规范记载、“班级文化陶冶”模式构建竞技比武、优秀教育案例征集等活动,提高班主任自身修养、管理艺术和创新实践能力,使爱严并重,思想工作、心理疏导并举,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保证各班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提升德育工作的品位。
  (5)重视德育工作立体化教育,在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立体化教育网络的基础上,开展家长学校系列讲座活动,积极引导各家庭向创建学习型家庭迈进,进一步深化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家长会不断完善德育立体化的教育网络,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整合。
  (6)积极开展“拒绝毒品”、“预防艾滋病”、“校园拒绝邪教”等专题教育活动以及“人道、奉献、博爱”、“手拉手献爱心”志愿活动和“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黑板报展评、主题班会等,以此启迪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7)通过师生情感交流,心理辅导等形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挫力与健全人格、适应环境。同时抓好青春期教育、性健康教育和性道德教育,通过青春期健康讲座、观看录像,以成才教育为切入口,激发学生成才意识;引导学生科学的自我调整、合理调动剩余精力,健康渡过青春期。
  3.3.4 要逐步建立德育评价机制。
  德育评价是保证学校德育目标实现的必要措施,对于督促检查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督保证作用。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可行的德育评价机制,才能使德育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才能激励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引导和培养学生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使他们成为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人。
  为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运行,学校要把提高德育管理队伍的素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头戏,形成德育是所有教育者的共同责任的共识,让所有的教师都成为“班主任”,每一位教职工都要有德育责任,都要为学生的成长负责,从观念、教育教学和管理上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把德育创新体现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并且把教师做好德育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作为职称评定和聘用、聘任的重要依据。
  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学生的成长记录,把学生的综合素质中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心理素质及交流与合作,学习态度、能力与方法,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等方面结合起来,对学生做出综合、全面的评价。
  在评价主体上,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分为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评价等方式,每学期期末要由班主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客观公正的整体描述,尤其要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发展潜能。
  总之,加强新时期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将“八荣八耻”深入每个学生的内心,融化在他们的行动之中,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加强人格锻炼,在具体行动中体验道理,不断提高做人的道德水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