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立统一

2015-12-13 10: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立统一
  论文摘要:《矛盾论》中阐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作为高校学生辅导员,在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程中就感受到这两个工作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针对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道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统一如果我们将道德教育和心理咨询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两者在对象、目标和方法上具有统一性
  
  1.两者的教育对象具有统一性
  道德教育的对象是受教育者的品德,心理咨询的对象是求助者的人格。品德和人格虽然有区别但又存在着一致性。首先,两者均指个体内在素质,均属于心理现象的范畴,都包含一些共同的要素,如信仰、理解、信念、世界观等,而且这些要素所包含的主要意义相同。
  其次,两者都有优劣好坏之分。两者的具体标准虽然有差异,相对来说,品德更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而人格更强调个体的自然属性,但两者具有统一性,是表现在同一个体身上的不同特点。弗洛姆在阐述心理健康的标准时指出:“创发性的人格应从接受能力、思维能力、幸福和良心四个方面界定”。林崇德教授认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概括:“一是敬业,二是乐群,三是自我修养”。从这些标准要求中我们不难发现,道德教育和心理咨询在教育对象上的一致性。
  最后,两者在形成过程中具有统一性。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个体人格的完善过程。
  2.两者的终极目标具有统一性
  从具体目标看,心理咨询与德育各有侧重,前者重在心理的调适、矫正、发展上,后者重在品德的提高、塑造、改变上。从终极目标看,前者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后者的终极目标长期以来只强调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从道德教育的本质意义上看,道德教育不仅具有社会性功能,还具有个体性功能,即通过道德教育不仅促使社会发展、进步,而且可以使个性充分发展,个体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当前,德育的人文关怀价值开始受到重视,诸如强调对人本身的关注,强调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创造精神,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等等,正在成为道德教育的新目标。
  心理咨询尽管是指向个人,具有明显的个人功能,但其社会性功能隐藏其中。正是在促进个人健康、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心理咨询也促进了个人积极性的提高、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实践中,心理咨询并非孤立地采取个人取向,各种社会标准必将影响咨询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
  
  二、道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冲突
  
  从道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概念上看,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道德教育是形成受教育者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教育,旨在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其教育对象是受教育者的品德,它以伦理学、道德心理学、德育理论为理论基础。心理咨询是为求助者提供心理上的帮助、劝告及指导,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促进求助者对自身和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其教育对象是求助者的人格,心理咨询以心理治疗理论、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在教育实践中,由于两者对受教育者的要求、遵循的原则、运作机制等方面不相同,在某些方面又不尽协调,从而导致两者在实践中存在着角色冲突,并阻碍各自的发展。


  1.价值观的导向性与中立性的冲突
  在道德教育中,教育者往往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并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导向是明确的。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选择,咨询者应保持价值中立。
  2.原则上的公开性与保密性的冲突
  道德教育要求教育者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方面汇报,与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并尽快解决好问题,它遵循的是一种公开的原则,至少是一种不保密原则。心理咨询遵循保密原则,保密原则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这是两者在工作原则上的冲突。
  
  参考文献:
  [1]李晓莉,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教育与职业,2007,(6)
  [2]谢文平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张运生,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河南大学学报,2006,(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