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作为内容最丰富、应用最广泛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语文课程的局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育的发展。文章概述了语文活动课的优势,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语文活动课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依据的,提出了语文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和提高语文活动课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活动课;初中语文;有效措施
引言:
通过对近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以及考试的研究发现,初中语文教学领域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许多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在全国各地兴起,其独到的教学方式,在主科教学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以生动活泼、切实有效的一面而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现在我们学校的许多老师都在积极投入,力争把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活动课出现于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历程中的一次大变革,是实施语文学科课程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它象征着语文教学逐渐走向成熟,标志着语文教学正在突飞猛进。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活动课教学,认为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里加以提出,愿意与同行们商榷,使自己在今后的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中,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语文活动课的优势
(一) 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二)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所以,活动课可以补充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反映社会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并且给学生以生动具体的感受,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错别字普查”、“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等主题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加强训练语文实际应用的能力,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又实实在在。很多学生反映,语文活动课开展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三)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通常是学生自主设计安排、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活动课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不仅使学生得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口头表达始终占主要部分,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口才。很多学生认为,语文活动课给他们供了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也让他们对学好语文更加有信心。
二、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方法的陈旧和教学内容的封闭。
(一)脱离生活实际
由于语文教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严重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这就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以致语文教学的质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语文教学如何摆脱这种局面,就必须强调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自主地语文学习实践。很多学校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只停留在口头宣传上,缺乏具体的实施的计划和操作。所以语文实践活动课常常没有系统的目标和内容,很难有序进行,大多数学校只是把它用来补充课堂教学,或者是点缀的学校教育,因而难以落实和坚持。
(二)教学环节出现偏差
中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被弱化,重读写,轻听说。语言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语文教学的内在本质是思维活动。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用思维活动有机地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结合起来,那种重读写,轻听说的观点是失之偏颇的,不利于整体提高语文能力。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四种能力不断交叉变换,循环往复,才能深化和巩固知识,促进学生读写、表达、分析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课堂学习兴趣淡漠
语文教师是传统的教学主角,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讲台只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课堂上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学生,他们过寄宿的生活,而且课外资料缺乏,这就导致他们的视野狭窄,语文水平偏低,可见课外的补充十分重要。教师应该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鼓励学生平时多看课外书籍,在假期适当的布置课外作业等。即使学校开展活动课,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和内容,所以难以有序进行,。
三、语文活动课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依据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初中学生处在学龄的中期,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也就是说,初中生的思维不是“理论型”的,而通常是“经验型”的,意味着初中生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直观、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经验和感性认识是学生在亲自经历、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参观、观察、表演、制作、调查、访问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的。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应该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原则、法规,而必须增加教学内容的活动性、直观性,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去发现,感受,体会。初中语文活动课是把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和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
起,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参加活动,获得感性的认识,经过反复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的认识,通过这种途径获取的知识不仅仅准确可靠,而且十分全面深刻,更加切实有用。
教育学认为,学科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变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众所周知,任何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不能脱离主体实践。教学论研究指出,技能形成的过程是把一种知识转变为行动的结果,是学生合理利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以及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学生想要把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有用的技能,必须要有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语文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交际工具,就如同木匠手中的工具,想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它,就必须进行反反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其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需要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强调学生在参与的活动过程中自我活动、自我设计和自我感受、体会,从一定意义上讲,语文活动课具有很强的可行性,通过具体的实践应用课,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可以说设立语文活动课,是依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提出来的。
四、语文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主动性原则
语文活动课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如果仅仅是一部分学生参与活动,那么便失去了语文活动课实施的意义。教师要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确保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参与其中,化被动为主动。以前的语文课堂,是优秀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后进生由于自身反应慢、基础差,虽然有兴趣参与活动,但很难有机会展示自己。如在演讲、抢答中,后进生相形见拙,导致他们失去了参与活动的勇气和自信心。如果持续这种不利局面,就可能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想要顺利进行语文活动课,还必须让后进生动起来,发掘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语文活动课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调动后进生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多后进生由于缺乏自信,不敢参与任何活动,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卑心理。教师需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课堂上对他们多进行引导和鼓励,使他们重新建立自信,从而参加到活动课堂中来。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能力,讲述美女蛇的故事;同时让学生上讲台表演捕鸟的动作,平时班上几个调皮的学生顿时神采奕奕、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先肯定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但他们太紧张,把“竹篓”打翻了,“捕鸟”失败。我便帮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让他们再来一次,结果他们的表演获得了全班同学的肯定,他们因此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
(二)遵循计划性原则
语文活动课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师充当导演和监制的角色,既要激起学生的活动热情,又要不出“格”,既要放手让学生动起来,又要紧扣活动的主题,所以要求教师做好幕后的组织策划工作,从微观考虑,精雕细琢,合理安排活动课的每一个环节,减少活动课的随意性,通过创设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活动课氛围,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求得学与动和谐共振的最佳效果,同时要注意随机调节活动课的节奏,确保活动课的井然有序,始终围绕活动目标来进行。
活动课前要求作好充分准备:①确定活动的主题、活动的形式、活动的程序。②材料的选定。③角色的安排。④准备道具、装饰品。⑤布置活动场所等。
(三)遵循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原则
语文活动课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使语文活动课内容活泼有趣,形式多种多样,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不能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而忽略切实有效的语文学习,使得语文活动课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设计出具体可行、操作简单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使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各有收获。
(四)活动所得,及时总结
活动课的气氛往往是宽松自如,高潮迭起,但别忘记了要自始至终扣紧目标,活动完后,要及时总结,检查是否达标。如果单看一堂活动课的效果,也许比起其他的课来说不是很明显,但只要一直搞下去,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培养语文素养,把单一、传统的讲授,以及沉闷的语文课堂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激活,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语文水平自然也就会得到提高。
五、提高语文活动课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应处理好课堂中师生间的关系
教师作为主导者需要处理好师生在课堂中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将课堂归还于学生,使学生扎实有效的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活动课必须使课程形式切实有效又生动活泼。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但是不能只追求形式,最主要的是究实效。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内容设计出具体可行又易于操作的活动教案。怎样的问题可进行现场辩论,怎样的课文适宜抢答竞赛, 怎样的课文进行朗诵比赛较好,……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文内容去设计活动方案。
(二)语文活动课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
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内容通常涉及到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一些领域,并结合一定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初中语文活动课是把语文教学和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情境,使教学成为学生获取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一种具体实际尝试,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的认识,经过反复,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更加准确可靠,同时也十分全面深刻,是更切实有用的。学生的自主实践是语文活动课自始至所终强调,在活动课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自觉参与。语文活动课强调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活动过程,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活动、自我设计以及自我感受、体会,它将有力地帮助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消化、吸收并转化为
能力。
(三)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
在初中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以下问题。首先是既要注重学生是活动的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但这不意味着教师能够完全放任不管。其次是必须切实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最后语文活动必须既生动活泼,同时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必须做到形式和内容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学生喜欢活动课的形式,是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但不能因此片面地追求活动形式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体可行、操作简单的活动方案,尤其要考虑什么样的活动形式适用于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什么的活动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教师要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地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让语文活动课既活泼有趣,又切实有效,使每个学生既愿意参加活动,又都各有收获。
(四)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
语文活动课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提高其语文素质,所以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点,积极参与语文活动。语文活动决不能只让部分学生参与“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有“感受自然”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该单元中有一项主题活动为“我有一个‘朋友’”。教师决不能只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写作题材或者是是通常意义上的“秋游”举办这样一个主题活动, 而是要像课文中要求的一样,“投向自然的怀抱”、“让景物像人一样活起来,同它展开心灵的对话,试着结交几个自然界的‘朋友’”。因此,教师在指导这一活动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如何投入“投向”、“结交”、“对话”等具体活动过程,引导学生的心灵贴近自然,使学生在与自然(包括植物、动物)相融、相知、交友、交心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独特感悟、体验、遐思……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以及不同的交流方式,这就是活动课要达到的目标。所以,在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要尽量使活动适应每一个学生,从而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活动课上,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国内及当地一些具有时代性的话题及实践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内容的选择,形式的设计,让他们在语文活动课上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以及在人际交流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兰智.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8.08.
[2]蔡秀琴.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J].教学研究,2009.04.
[3]马强宇.初中语文活动课浅析[J].互动情境空间,2009.03
[4]((本国语文》,朱绍禹.庄文中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褚树荣.《教室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索》,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
[6]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7]李臣之.《活动课程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
[8]《学科素质教育艺术论》,王松泉.董百志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