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联合培养”——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2015-12-11 16: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是学生走向社会参与实践的最后一课。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建筑学专业教学的成功与否,成为全面衡量和评价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标志。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组一直致力于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提出并实践了“联合培养”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多专业、多高校联合设计为核心,结合社会力量为前提,以学生为根本的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不仅在毕业设计教学基础理论上有所突破,而且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特点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抓住毕业设计的选题、中间过程、最终评价等关键环节,对毕业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训练,使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关键词:联合培养;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方法
一、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要求”与“社会需求”间的落差
  大多数高校中的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进行的情况却是相当令人不满意的。学生一则为了就业不得不把精力丰要放在社会实践上,二则抱着学校课程再没有多少新鲜东西可学,不如到设计公司去实践的态度,对设计课题缺乏研究,对自身缺乏更高的追求,反映在设计成果的质量上不尽如人意。
2.“类型设计”与“社会实践”间的矛盾
  建筑学的设计课程设置一直沿用“类型设计”的教学方法,即在大学五年的设计课程中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类型的设计,通过由简入繁的教学安排,使学生逐步掌握与领悟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毕业设计也不例外。教学内容的主要切入点依然是平面功能组织.建筑造型等传统内容。教学方法也与课程设计大同小异,缺乏新内容和新方法。
3.“命题规模”与“实际项目”的差异
  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较多地强调了建筑的综合性与复杂性,题目的设置普遍面积过大,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忙于应付复杂的题目中各种场地.功能.流线的矛盾,而对建筑的空间.造型.尺度比例.细部与构造等问题推敲不足,导致在有限时间内的设计深度不够,难以面对参加工作之后的设计深度要求。
4.“教学管理”与“工作压力”的冲突
  由于目前各大高校在毕业设计前期都有设计院实习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就学生而言,在毕业设计阶段为了联系个好的设计院,有个好表现往往造成没有多少时间投入毕业设计,这一点在我校表现得也很突出,这也使得教学管理的工作加大。
二、“联合培养”毕业设计教学实践
  在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中,绝大多数高校是由一名老师带数名学生,忽视各学科理论.各高校理念之的交流,导致学生视野狭窄,不利于培养跨学科复合应用型的人才。为了克服上述弊端,联合毕业设计应运而生。本文以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相关教学实例,探讨联合毕业设计的多种形式。
1. 联合不同专业
  我校建筑学系在近几年的毕业设计中实行老师分组合作的模式,使学生得到了更科学的建筑设计指导。建筑学毕业设计与建筑工程.建筑环境和给水排水工程等3个专业均有密切联系,四个专业的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个建筑设计任务。这种跨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对毕业设计协作的需求,使各个学生能够理解建筑设计中涉及到的所有内容,为今后的设计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联合不同高校
  近些年各大建筑院校相继启动多校联合毕业设计,如“2008七校联合毕业设计”,题为“城市建筑的更新与再生——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现代工业博物馆群设计”。联合设计的开题.中期汇报和最终评讲安排在不同学校,各校老师针对设计课题准备了讲座,增加了各校师生的接触面和交流机会。在各校学生的设计中,体现出各自不同的设计理念和特点,如有的重视空间形态,有的侧重于设计的深度,有的致力于世博会期间的组织和利用,这样多校的联合设计起到了将各校资源最大化的作用。类似上述情况的还有 “2007六校联合毕业设计”.“UA城大学校园概念设计”等。自此,许多一般建筑院校也开始陆续进行联合毕业设计的尝试。
3. 联合社会力量
  建筑学毕业设计与各类建筑设计院的联合由来已久,实践证明效果很好。此外,相关专家与实际建筑项目的业主也是毕业设计中需要联合的对象。我校建筑学系从07级开始,学生毕业设计对联合社会力量这种形式进行了多次尝试。如07级学生毕业设计课题《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设计》。在设计之初,学生对设计对象的文献资料掌握甚少,且法院建筑在国内没有自己的设计规范,老师也是初次接触该类建筑。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及时与阜新市人民法院取得联系,聘请专家进行联合指导。又如,2012年我校开展校园与设计院联合执导毕业设计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在建筑设计院中完成毕业设计,更好的使学生书本上学到的理论与设计院中的实际项目相结合,利用社会力量更好的完成建筑学毕业设计。
三、“联合培养”教学关键点
1.任务书的适宜性
  任务书的设置一般应采用真题,题目定格不能过细,要留有学生自身的发挥空间。我们强调任务书用地的可达性,便于现场调研和勘察场地。此外就是根据各个专业学生的能力来设置建筑的规模,根据任务的重点确定专业师生的组合。如办公类项目.商业项目等采用建筑经济.建筑学.建筑结构和设备专业联合,对于博物馆等市政项目采用建筑学.建筑结构和设备专业联合设计等。
2.多专业教师的调配
  多专业教师的参与指导是“联合培养”的重要保证,由于我校建筑学专业处在建筑工程学院当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解决师资调配问题,也为师资调配创造良好的条件。否则会产生教学工作量分配.教师指标.教学管理上的一些麻烦。
3. 教学过程与时间的连接
  “联合培养”毕业设计因采用多专业.多高校的师生工作完成一个设计任务的模式教学,在16周的时间要保证项目策划.建筑.结构.设备专业的所有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时间上的安排衔接尤为重要。我们一般采用6—6--4的时间分配。在前6周采用密切的专业师生合作模式,这个阶段学生分组共同完成现场调研.建筑形态.结构体系选型.功能布局等内容,为结构设计.给水与排水.建筑设计3个专业的学生做好深化独立完成打好基础。接下来各专业设计深化6周——最后4周完成设计图纸.论文整理。
4. 毕业设计成果的要求与评价
    毕业设计成果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合作毕业设计的成败。尽管这种合作设计模式大大提高 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多数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但是对设计成果的深度严格要求还是合作设计促进的保障。一般我们要做建筑策划.多方案比较.结构体系模型和建筑模型,以及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设备系统.详细设计图纸等。毕业答辩也按照成果的要求按任务要求的每个部分及总体完成情况给与成绩评定。
四、结语
  “联合培养”毕业设计是我校建筑学专业近年来面向现实需求在教学改革上的新探索。从教学效果来看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机制上最大限度地达到毕业设计阶段综合.系统的建筑学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整合”目标,显著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深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由于牵涉到社会.不同高校.专业.学科师资配置等。因此目前仍在试点阶段,后期效果有待考证。
参考文献
[1] 陈丹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有效措施.中国科技信息.
[2] 曹亮功.从建筑职业看建筑教育[J].建筑学报.
[3] 成林.建筑教育改革与实践 [12].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