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乐学的培养

2015-12-11 16: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从传统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着手,分别从明确学习要求、从教材吸取思想营养、要教得生动活泼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境界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乐学;培养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能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就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新课标以前的语文应试教育,课内搞满堂灌或满堂问,课外学生课业负担重,对学习毫无乐趣可言。要减轻课业负担,教师就要端正教学思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深化语文教改;进一步达到乐学的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构成学习动机的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的直接兴趣。这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由教师引导、启发逐步培养、激发起来的。其主要的途径,有如下几方面。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学习感兴趣的知识时,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乐而不知疲倦。瓦特由水开时壶盖掀动而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些发明创造均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兴趣有关。所以孔子主张乐学,倡导愉快教学。“如果一个教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繁锁字词,复杂的问题,简单的语法,很容易使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质量,教师必须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唤起学生的求知识欲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创新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课堂是激发兴趣的主渠道。
    1、采用各种新颖独特的方式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除此之外,引入课题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质疑引题、情境引题、以图引题、比较引题、故事引题等。只要灵活运用,都可以调动学生装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兴趣带学生进入课文的天地。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有了生动形象的揭题,学生对学习内容建立了片面的短暂的感性兴趣。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如不及时激发保持兴趣,就很有可能达不到预定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所讲涉及的内容联系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这样学生对这段文字的学习就非常感兴趣,而且印象也很深刻。
    课堂表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中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动作:接、敲、踩、跳、端、拿、蘸、泼等,我都让学生装结合课文内容,边读边做动作。学生都乐于做,在做的过程中,生动地揭示了动作形象,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勇于参加实践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激发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也很多,只要能挖掘教材的“愉快”因素,达到“乐学趣练”的目的。
3、不断变化,张弛结合,把“乐学趣练”贯彻始终。
    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要自始至终。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也应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新知识,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就可以采用编儿歌、组字游戏、书写比赛、汉字“门诊”、一字开花、猜谜语等多种形式,以有益、有趣的学习过程代替机械重复的抄写,使学生牢固掌握生字词。把自己和学生放在相同的位置,如在进行各种比赛时,可以小组讨论研究推选代表,也可以小组赛出代表,还得给老师机会,全员参与,让学生有勇气、有信心战胜任何人,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高更浓。
三、在生活实践中取乐引趣,延伸语文教学的“兴趣观”。
    以兴趣为纽带,将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功地完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但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不仅仅在于课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打开教室的门窗,走出校门,让孩子们呼吸新鲜的空气,看到宽阔的闪动着奇光异彩的生活。”对于儿童来说,周围世界是智慧和语言取之不尽的源泉。教师还必须经常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着力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素质。如我在课后有计划地安排或组织学生观察春天的校园,夏天的雷雨,可爱的小动物,茂密的树林,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尝试怎样帮助别人,怎样为人民服务;让他们觉得生活是美的,充满了乐趣。并极愿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学到的说给人家听,从而提高说的能力。同时,社会实践还是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场所。买东西、待朋友、做游戏等都是小孩子挺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多参加这样的活动,自然能提高口语交际水平,为课堂语文教学服务。在课堂识字教学中,由于时间的限制,认识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不能适应新课标所要求的阅读需要,为此,我要求学生每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课外学习三个或更多个新字,第二天在班上的识字评比栏中展示出来,比一比谁认识的字越来越多。这样,孩子识字的兴趣、数量、质量都明显提高。
    总之,以“乐学趣练”为手段,培养兴趣为方式,让“乐”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必将提高学习语文的实际能力。
四、结语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发展变化的。由于这个发展过程时间比较长,而且影响这个发展过程的因素又十分复杂,所以它常有变化反复的现象,这是很自然的。重要的是,要随时注意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发展历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他们的动机和兴趣向正确方向发展,对语文乐学不疲,为他们自己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所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09) 。
[2]肖玉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与阅读[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
[3]张兴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04) 。
[4]张珍莺,林高明。 顺势而导 别有洞天——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生成[J]。青年教师, 2006,(10) 。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