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论教育在发展中的转变

2015-12-01 17: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教育发展方式是实现教育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结果与教育发展目标有显著差距,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能力尚有明显不足,教育发展方式aR待转变,转变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调整教育结构、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研究和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机理是教育发展所依靠的要素结构的变化:单一要素的优化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变化。
  [作者简介]褚宏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分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小学校长培iy中心主任(北京100875)
  教育发展方式是指推动教育发展的各种要素投人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教育发展。我国学术界对于“教育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的专门研究极其薄弱,数量偏少,方法简单,落后于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的研究,与中国教育发展实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形成强烈反差。本文力图为教育发展方式及其转变提出富有解释力的、逻辑自洽的理论框架,并提出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与内容
  特定的发展方式产生特定的发展结果,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育发展的“更好的结果”。
  (一)教育发展方式在教育发展系统中的定位可以把教育发展视为一个系统,它由背景、目标、投人、过程、结果(产出)等几个方面构成,教育发展方式所直接关涉的是“投人”与“过程”,它要回答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和途径,怎样实现教育发展。这是教育发展方式研究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理想的教育发展目标难以达到,现实的教育发展结果差强人意,理想目标与实际结果存在反差。教育发展方式是处于教育发展的理想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中间环节。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理想目标,是为了改变教育结果(产出),是为了缩小教育发展的实际结果与理想目标的差距;直接目的是解决教育发展手段与教育发展目标不匹配的问题。
  教育发展方式是让教育目标变为现实的桥梁和路径,没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教育现状不可能根本改观,教育理想不可能真正实现。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是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发展方式是为发展目标服务的。在逻辑卜需要运用“倒推法”,即根据现实教育发展结果存在的问题(问题即发展现实与发展目标的差距),倒推出教育发展方式需要怎样的转变。
  (二)教育发展目标与现实结果的反差
现代教育的发展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如同《教育规划纲要》所明确提出的:“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认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教育不只是促进一部分人的全面发展,而是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两全”目标集中体现了质量与公平兼顾的教育发展目标。而为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要求从现代社会发展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文化维度等确定各级各类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素质结构,从而促进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还对所培养的人有总量与结构要求,例如,为促进经济发展,不仅需要足够规模的人才,而且人才的结构应该合理。
  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解决政府在教育管理卜存在的缺位、错位和越位问题,目的是为教育发展方式的其他几个方面的转变提供规则体系和奠定制度基础,重点是确定各相关教育主体的评价标准并建认健全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一,加强政府在国家层面、区域层面的教育统筹规划职能。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教育体系结构的整体效能及其与经济结构的匹配度。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均衡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切实解决针对某些教育问题如职业教育问题、农民工培训问题卜的多头管理问题。
  第二,围绕学生培养模式改革与教育质量提高,制定各类教育标准,健全政府管理教育的各种制度。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和区域标准,建认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明确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与课程标准,健全学生发展评价标准,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建认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专业发展标准与绩效评价标准,健全学校与区域教育发展的督导评估标准和制度,建认区域教育发展监测标准与制度,通过标准和制度建设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化。
  第三,优化教育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本的产出效率。教育经费重点投向需要加强的教育板块如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向教育欠发达区域、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投向教育培训和教育研究。尤其是应该大幅度加强对于教育培训和教育研究的经费投人,重视教育培训与教育研究在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基础性地位与先导性作用,这是提高资本回报率的关键举措,也是提高单一要素质量、优化不同要素组合方式的关键举措。
  第四,建认健全针对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问责制度,强化对于政府的激励与约束。如果说前三个要点讲的是“政府怎么管”,第四个要点则是讲“怎样管政府”。考核问责制度对问责对象的行为具有良好的导向、监督和矫正功能,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政府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导者,建认健全考核问责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监督、激励政府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进教育科学发展。”考核问责的重点是:政府是否履行了统筹职能,是否通过教育标准建设和制度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否把教育资源向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倾斜,是否重视教育培训和教育研究从而为教育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健全的考核问责制度需要明确回答“问什么责”、“对谁问责”、“谁来问责”、“怎么问责”和“问责标准”等一系列问题。
  调整教育结构、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研究、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五个主要方面,这五个方面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其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递进关系甚至因果关系,这些关系具体的存在方式和强度大小还有待于运用实证方法进一步详细分析。
  参考文献:
  [1]胡瑞文.学术型人才比例过大,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结构pJ}须调整—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最新进展与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N].人民政协报,2011-2-23.
  [2]褚宏启.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J}.教育研究,2010,(11).
  [3]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6-25.
  [4]史晋川.论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J}.浙江社会科学,2010,(4).
  [5]胡瑞文.我国人才供求形势变化与职业教育结构调整[R].北京:北京大学,2011-3-16.
  [6]焦炜.论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转变「J}.图书与情报,2007,(6);陈金才.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究「J}.现代教育,2007,(2).
  [7]褚宏启,吕蕾.i}‘小学校长培训机构建设与培训制度改革「J}. }l}l}l教育学刊,2009,(12).
  [8]曾天山.教育科研的视野与方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刘尧.11,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反思与改造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2004,(9).
  [9]褚宏启.地方政府教育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与教育问责制度的构建}J一教育发展研究,2011,(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