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论建筑施工企业如何留住青年人才

2015-11-20 09: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本文从建筑企业青年人才大量流失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结合行业性质总结了留住青年人才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企业, 如何 , 留住 , 青年人才
面对市场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国外建筑施工企业的大举入侵,国内建筑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和残酷,不温不火的市场格局将被彻底打破,建筑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筑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人才的竞争,谁占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市场。然而,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基层施工单位人才的流失异常严重,据调查,某施工企业2005年至2012年7年间共引进大中专毕业生500名,目前留下来的不到300人,人才流失达40%以上,且离开的大都是专业对口学有所成、能够独挡一面的专业人才,企业损失巨大。专业技术人才、经营人才和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大量流失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壮大、做优作强的瓶颈
  一、基层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是摆在企业领导面前刻不容缓的议题,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建筑企业人才的流失受其内在的行业性质和外在的管理落后影响,导致青年人才大都不愿到施工单位来,来了留不住,留下来的用不好。根据调查建筑施工企业大都具有如下特征。
  (一)工作流动性大
  施工单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员工必须常年在外工作,经常是一个工程项目刚结束,马上就要奔赴另一个工程项目,常年奔波在祖国各地,有的甚至需要到国外参加工程项目建设,与亲人朋友团聚的时间很少。
  (二)生活、工作环境条件差
  施工单位大都在偏远落后的地方修路架桥,交通闭塞,信息落后,住的是帐棚、石棉瓦简易房,条件稍好的搭建活动板房或租用民房,阴暗潮湿,工作在机声隆隆,尘土飞扬的施工场地,每天早出晚归,沐雨栉风,顶烈日冒严寒,甚至洗个澡都困难。很多项目施工一线,电视、报纸都很难看到,更别说通过互联网络获取信息,文化体育等娱乐活动极少,一年难得有一、二次,精神生活匮乏,很多人感到无聊、空虚、寂寞。
  (三)工资待遇低
  施工单位的员工月工资大都在3000元左右,刚参加工作也就2000元左右,除去日常开支消费,年收入也就2万多元,加之离家遥远,每年探亲车船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施工单位山高皇帝远,福利待遇差,也没有保障。
  (四)工作强度大
  施工单位大都每天早上7点上班,甚至更早,晚上7、8点下班,白天在工地跑现场,晚上加班整内业资料,每天大都工作在10小时以上,而且基本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遇到特殊情况,工期紧,更是不分昼夜,通宵达旦的工作,抢进度,赶工期,甚至父母生病,爱人生产也难得回去照顾看望,即便在家,也是十天半月的。
  (五)管理较落后
  施工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转变较慢,管理新思想、新制度、新技术推广较慢,加之施工企业单位领导素质参差不齐,部分领导管理能力和管理方法有限,喜欢凭感情、靠经验办事,决策不够科学,导致青年学子对企业未来前景缺乏信心。  
  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施工行业的艰苦性,要求具有吃苦耐劳的高素质人才。当今的大中专毕业生都是80后的,虽然身体素质好,头脑灵活,文化素质较高,但生活条件优越,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不好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经受不住艰苦环境的磨练。
  (二)当今大多数青年都急于成才,急于出成绩,经受不住挫折和打击,一旦遇到困难,解决不了就容易动摇信念,打退堂鼓。
  (三)高校连年扩招,生源素质有所下降,而施工企业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有些人员干起工作来有些吃力。
  (四)施工单位的青年学子大都来自农村,家庭较贫穷,上学时的费用都是东挪西凑借来的,工作后要求立即偿还借贷,经济非常拮据。  
  三、基层建筑施工企业留住人才的方法 
  施工企业的行业性质和工作特点,以及当今青年学子自身的弱点决定了施工企业留住人才的难度,施工企业要想留住人才要比其他行业下更大的功夫,那么施工企业如何留住人才?根据笔者的调查,要对青年人才感情上多关心爱护,经济上多帮助照顾,工作上多勉励指导,政策上倾斜优惠,保障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用好人才,根据青年人才不同阶段(时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关心和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工作和创业。根据调查和观察,要想留住人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进人才时要讲明企业(行业)性质
  在引进和招收大中专毕业生时,要向他们真实讲明企业性质、工作条件和工作内容,使他们明白单位的过去、现状和未来。挑选热爱建筑专业,有事业心和责任心,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学生,加强教育和引导,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人才流失的因素。
  (二)根据大中专毕业生的特点,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加以关爱
  大学四年,刚引进的大学生经济都比较拮据,要给予他们一定数量的“安家费”,用于安家和偿还急需偿还债务,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刚参加工作感到工作千头万绪,无从下手,理论与实际相差甚远,要让他们多到一线施工现场学习观摩和实践锻炼的机会,要给他们找好有经验、有技术、好人品的指导老师,充分发挥导师带徒作用,作好“教、传、帮、带”工作,或者让他们再次到学校进行短期业务培训学习。
  对于工作二、三年后的青年学子,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单位要给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担当比较重要的职务,放到基层项目中层管理岗位上去锻炼,鼓励他们大胆干,放心干,学着干,不要怕出错而不敢干。这时他们也都到了二十六、七岁,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组织上要尽可能的给他们牵线搭桥,给他们创造恋爱的时间和机会。施工单位男孩子找对象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女孩子少,很多女孩子不愿找施工单位的,一年见不到几次面。对象解决了,又要买房结婚,这时是最需要钱的时候,经济上要给予支持,提高他们的工资和待遇,解决他们的住房等实际困难。
  经过四、五年的锻炼,他们基本成熟了,单位要给他们具体的领导岗位,如项目总工程师、副经理甚至经理,让他们去拼搏,去努力,亲身体验奋斗的乐趣,体验创业的艰辛,体验取得成就的幸福。用事业、用感情、待遇 、用岗位把人留下,注意他们在不同的年龄段(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需求。
  (三)要想留住人才,必须深化用人机制改革
  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理想用人环境,创造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客观的用人制度,杜绝论资排辈、重老乡、重关系、重裙带、重学历轻能力的不良用人思想,真正实行竞聘上岗制度,择优录用。创造一种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奖励的良好氛围。
  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破除档案工资制,拉开工资档次,实行岗位工资或年薪制,易岗易薪,做好绩效考核,别让老实人吃亏,给作出贡献的高工资、高报酬,分配制度向专业技术人才倾斜。以人为本,民主决策,实行目标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用数据说话,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走精细化管理道路。根据不同人员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工作能力安排适宜的工作,用去所长,避其所短,充分调动每一位青年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
  (四)加强配套机制建设,解决后顾之忧,使新引进的青年人才有归属感
  要留住青年人才,除了帮助他们在事业发展上取得成就,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尽可能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据调查了解,大学生分配来企业,如果是有配偶一起来的,调离本单位的可能性较无配偶的要小。有了对象,还要想尽办法帮助青年学子解决住房、孩子上学、社会保险等问题,确保退休后工资发得起,生活有保障。
  (五)党政工团要齐抓共管,多头结合,发挥各自的作用
  党组织要洞悉青年人才的思想变化,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从工作、生活、学习上,甚至家庭上给予关心和帮助。广大共产党员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和感化思想有波动的人。行政领导要强化管理,科学决策,用好人才,为人才创造良好的成才、创业的环境,最起码保证员工有活干,有岗位,发得起工资,生活有保障。工会组织要深入基层,了解青年人才的思想动态,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做好“三线建设”工作,保证互联网畅通无阻,提高生活质量,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团组织是青年人自己的组织,要和广大青年人打成一片,倾听青年人的心声,做青年人的贴心人,妥善安排解决好青年的问题,并及时将青年人的思想、要求和想法反馈给上级组织和行政领导。
  (六)各级领导要杜绝一些不良倾向
  有的领导只看到眼前利益,不考虑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用着时对青年人虚寒问暖,关心爱护,用不着则束之高阁,置若罔闻;有工程时让他们拼命干,工程不饱满时让他们休假待岗。有的害怕青年人成长起来抢了他们的饭碗或压了他们的风头,故意给青年人才设置关卡,泼冷水。有的到了年纪也不退,占着位置,自己不干工作,也不让别人干,倚老卖老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不良倾向都严重挫伤青年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企业失去了信心,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
  广开渠道引进人才,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创造条件用好人才,激励人才出好成绩。这些,引进人才是前提,留住人才是关键,用好人才是根本,科学管理是基础,创造价值是目的。人才是企业的发动机,有了高效能的发动机,何愁企业运转不好?愿每个人都成才,愿每个领导都用好才,愿每个人才都能创造出令人满意的业绩,实现自身价值,愿我们企业都能够发展壮大、作优作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