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职业素养教育与语言教学的关联分析

2015-11-07 09: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在选拔人才时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综合职业素养。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及社会需求来看,高职高专和应用型高校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集思想交流,文化传播,应用功能等于一堂的语言课程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载体。本文重点从学习与创新能力、沟通与交际能力、人文素质培养与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上阐释英语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诸多关联。英语教师应该挖掘教材内涵,设计丰富的语言活动锻炼学生能力,有目的的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关键词:职业素养;语言教学;能力培养;关联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社会也要面对因毕业生俱增带来的消化难问题。今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难”,仍是众议热点。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深在高校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如何发展自我,身兼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和教师如何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应成为“就业”之问题链上的第一环节。而职业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英语的学习贯穿大学至少两年,若开设专业英语,甚至要陪伴学生三至四个学年,时间比任一科目都要长,另外语言课的教学目标更是定位于实践应用。集思想交流,文化传播,应用功能等于一堂的语言课程应该成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载体。
  一、职业素养与语言教学的契合
  (一)、职业素养内涵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不断学习、训练和实践的过程及所达到的实际职业素质和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大要素。其中,前三项是内化素养,是职业素养中最根本的部分,包含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范畴。而职业技能则为外化素养,即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企业通常将二者以6.5∶3.5 的比例进行划分[1]。企业更认同的道理是如果一个人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够,比如说忠诚度不够,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性越大。所以职业素养的高低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具体而言,用人单位从以下八个方面考量一名员工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思想政治素养;文明道德素养;能力素养法制素养、身体素养、心理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素养。笔者通过综合比较三大职业培训网站的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学知网、管理培训网、行课网),均把情绪管理,行为管理、沟通及演讲设为三大核心课程。
  (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人的发展的需要
  美国学者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五阶段中,高校教育贯穿第二阶段——探索阶段(15-24岁),学子们通过学校教育、社团活动、兼职工作等,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一番探索。心理学家爱德加?薛恩的职业周期理论更详细地表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要历经成长期、幻想期、探索期、工作实践期和基础培训期。[2]因此,从人的发展需要来看,高校阶段的大学生不能只片面地吸收专业知识,而应通过必要的职业素养培训,了解职场的行为规范,开发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习惯和技能,为未来正式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2、 社会需求
  大学生在告别象牙塔走入职场成为完全独立的职业人时,应该具有完整的职业素养。但是事实反映,有些学生面对毕业求职茫然不知所措;有些在面试环节不能展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败北;有些学生在实习阶段表现出职业素养的不足,一方面自己对工作深感不适,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该员工有限的职业潜力而遗憾;而员工的诚信,敬业,忠实度更直接影响着职场的稳定性和供需双方的互相信任及欣赏度。2011年《新闻晚报》的一则报道“压力面前男女平等,职场拒绝黄连女”表明现代企业对男、女性员工的素养要求的提高。近年面试现场中的“闻味官”更说明了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对职业素养的重视。
  企业对职业人素养要求的提高,及学生要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人的蜕变都亟需高校重视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不是与生俱来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而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被熏陶锤炼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和行为表现。杨琳提出职业素养的培训应贯穿在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以增强学生适应角色转换的心理素质和基本技能。
  二、英语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关联性
  大学英语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素质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存在诸多契合之处。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要求》指出课程设计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3]
  依据《要求》,编者在教材编写上不仅从语言知识上循序渐进,更从应用功能,素养教育上编排话题条目。笔者比较分析了现两大主流教材上外版《大学英语》和外研社版《新视野大学英语》。如下表所示两个版本共计80个单元,篇篇选材都与前文所述职业素养要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其中与职业话题直接相关的上外版有8个单元,外研版有6个单元。比如上外版第一册《工业管理工程师萨姆·亚当斯》,通过这个单元的活动设计,使学生了解做为工业管理工程师这一职业需要什么样的素养,更以此激发学生结合自己专业思考为未来可能的职业做出哪些准备。再如外研版第四册 《贿赂与商业道德》,使学生对职场中的贿赂现象有所了解,通过讨论,思考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下文中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从学习与创新能力、沟通与交际能力、人文素质培养与情绪管理能力这三大重要的素养具体阐述英语教学中如何融入职业素养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材选题与职业素养的关联

社会
科技
职业
名人
情感
道德
优秀
品质
学习
能力
人际
沟通
跨文

上外版
8
8
8
5
7
3
1
外研版
12
6
5
7
3
4
3
共  计
20
14
13
12
10
7
4
  (一)、学习与创新能力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信息化、终身学习型社会,企业人才只有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才能使企 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为满足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中国英语教学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都经历了一系列教学模式改革。新的教学模式更重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使学生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语言学习不是短、平、快的技能获得过程,它考验一个人的持久毅力和灵活应用各种策略方法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者对英语学习所设立的近期的、长远的、大小细节的目标,及由此目标所指引付出的艰辛努力,各种学习策略的融会贯通,及各个阶段所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必会迁移到以后职业活动更广义的学习中,促进个人职业成长,从而更助于形成企业的学习力。[4]
  长达2-4年的英语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力形成的过程,在教材选材中,编者也有目的选择了关于学习方法、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培养的文章。比如上外版第二册?智力到底是什么?、第三册?获益匪浅的问题?、第四册?为什么我们相信地球是圆形的?等,这些文章或以有趣的故事或以精彩的辩论形式引导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时在老师设计的各种话题讨论中进行头脑风暴,在同学之间合作激励中激发灵感,逐渐体会创新思维的源泉及带来的成功感。比如在上?白日梦?一课中,笔者请同学们结合书中介绍的方法,畅谈自己曾经或当下的白日梦及想象的细节。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需要一个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一个展示创造力的平台。
  (二)、沟通与交际能力
  马克思曾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这一社会属性决定了在社会活动中人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只有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才能有效的传情达意,高效的进行管理,解决问题。由团中央和北大联合发布的《2006 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外雇主在选拔人才时越来越重视非专业能力的考察,企业对大学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中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排列前三位。[5]而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高考压力等原因,在进入高校及进入职场表现出或孤芳自赏或不善交际沟通,严重影响其职业发展潜力。Hymes1972年提出的“交际能力”概念,不仅包括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还包括在对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何人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现代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以听、说、读、写策略为指导,在演讲、辩论、小品表演等各种语言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大量锻炼语言表达及交际互动能力的机会。上外版《赞美的益处》、外研版《如何留下好印象》这些选材自身就是旨在引导学生探讨社会交际策略。在英语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从教材话题出发,结合实际设计新颖、思考性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比如上外版第四册第二单元《鹿与能量循环》,请学生们集思广益为节约能源献计献策,资料的搜集过程、课堂上的讨论交流、课后的整理写作等构成了完整的学习体系。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语言基础知识得到了训练,更是培养了学生们人际交往的勇气,信心及沟通技巧。
  (三)、人文素质培养与情绪管理能力
  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除了要求“人岗匹配”即技能素质卓越外,现代企事业决策者们认为人文素质更高的员工更具有培养及发展潜力。人文素质指人自身正确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 以及人自身富有高尚的思想意识、理想情操、心理性格、价值观念和文化修养。[6]IBM对应聘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是要有服务意识、团队合作精神、诚信负责;西门子公司要求员工保持努力进取的精神状态;联想集团强调员工必须有责任心,进取心、事业心,要有足够的自我激励,对高级管理者要求具备国际化背景和经营视野、经营理念,善于跨组织的合作、妥协和平衡;正直的人格是宝洁公司七大人才标准之一;有吃苦精神是上海建工集团的首要要求。综合比较国内外各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其中共同点都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生命的符号,是人类用来传递真、善、美人文精神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学校里学习的许多东西,会随时间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情感所接触过的文化财富,会在我们的心灵里留下痕迹。”欣赏品味大学英语教材中颂扬人性美德、蕴涵人文精神的美文,灵魂得到一次又一次地洗涤净化,使正值人生观、世界观成长中的学子们从而“见贤思齐,心向往之”。上外版里有执着于理想、冷静面对险境的环航英雄奇切斯特,一生追求智慧和真理的杰弗逊,科学巨匠却不为物质、名誉所缚的爱因斯坦,外科医生自述成功的首要条件——自信,还有对诚信是否过时的辩论等,外研版里美文《善心可依》中朴实而善良的父亲,《学习奥林匹克标准的爱》里教练对训练的热情,对完美的追求,对生活的感恩等,篇篇精选与读者探讨人生的真谛。
  人生绝非坦途,职场更是优胜劣汰的竞技场。海尔和联想集团均把人才选拔比作赛马中选马,联想则直言“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但是现在的学生很多从小生活优越,更少经历风雨,承受不起挫折失败,轻则怨天尤人,重则导致抑郁、甚至自杀等严重事件。因此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是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语言课堂关注人的思想交流,给予学生轻松的交流环境,各种话题的讨论没有唯一的答案,不必设绝对的错误、正确之分,老师的责任在于组织、引导,学生重在参与、交流。讨论中激发的思想的碰撞自会引发学生的深思,鼓励学生在各种语言活动中学会积极应对出现的问题。从教材选文上看,每种版本都选有情绪管理话题。上外版《母亲哭泣的那一天》中母亲面对失败,先是失望继而全力以赴,这个温馨的故事诠释了直面挫折对成功者的意义;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中,虽然事起误会,但是孩子勇敢地愿意独自承受死亡的决心另我们忍俊不住的同时又为其勇气不禁一叹。外研版《减轻负担,拯救生命》、《成功需从磨砺出》、《有意选择独处》等多篇文章引导学生学会适时减压排压,积极乐观面对人生。

结语
     优秀的职业素养绝非一个讲座,几节训练就可形成。西门子公司的“人才素质模式”知识、经验、能力三方面中,他们认为能力最为重要。因为提高知识水平、增长工作经验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培养能力 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里“能力”就是本文中所指综合的职业素养。应用型大学及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而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平台,蕴涵人文精神的英语教学担当的不仅是语言的传播,更是人类思想精华的传承。职业素养涵义很广,本文仅从上述三大点阐释语言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诸多关联,以期教师挖掘教材内涵,设计丰富的语言活动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做好职业准备!
    
参考文献:
[1] 杨琳. 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及评价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0 (24).
[2] 爱德加·薛恩, 仇海清. 职业的有效管理[M]. 北京:三联书店,1992.
[3] 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2007.
[4] 常何,邵秀荣. 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下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2).
[5] 滕玉成,董一芬.基于大学生顺利走向职业生涯的大学教学探析[J]. 中国大学教学, 2008(10). 
[6] 罗荷香. 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探讨[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作者简介:常何(1974.9.17-),女,汉族,重庆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与英语语言教学    单位:武昌工学院 邮编:430077  所在城市:武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