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育制度》从功能主义视角出发,指出生育制度的功能在于维持社会的完整性,完成社会新陈代谢作用的继替过程。在本人看来,费孝通先生从绵续种族的需要、夫妇关系与亲子关系的维护和社会继替的秩序性四个方面对生育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阐释。
关键词:生育制度 功能 社会完整性 抚育
费孝通的《生育制度》从功能主义入手,以社会制度是一种文化体系为基调,由马氏对社会制度的分析引入对其中生育制度的功能的探讨。认为社会制度可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但其功能并不仅仅局限于此,也并不仅仅以此为目的。从全文来看,生于制度的根本功能在于维持社会结构的完整性,完成社会新陈代谢作用的继替过程,这又具体表现为绵续种族的需要、夫妇关系与亲子关系的维护和社会继替的秩序性。
一、 生育制度与种族绵续
费孝通先生从性爱——生殖——抚育一系列过程进行分析,认为三者无法完全分割开来,社会性的抚育与生理性的抚育同样重要。进一步论证了生育制度不但是生理需要,更多的是对社会性需要的满足。这一社会性的需要更多的是指为维护社会结构的完整而引出的种族绵续上的需要。生育制度是从种族绵续的需要上所发生的活动体系,是促进社会新陈代谢、维护人类种族绵续的人为保障。
生育制度是种族绵续的需要,供给新的社会分子是生育制度的任务,以父母为中心的生育制度的形式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需要,这一需要的满足通过抚育作用来实现。在以性别分工构成的社会里,生活单位由男女合作组成,这样才能负起全部抚育的责任,因之抚育成为双系。因此生育制度可以解释成:因为要抚育共同的子女,两性间需要有能持久地感情关联。这一持久的感情关联需要用婚姻来确定和维护。
二、 生育制度和婚姻
婚姻是确立两性双系抚育的文化手段,从婚姻里结成的夫妇关系是从亲子关系上发生的。抚育子女的需要使两性之间确定长期的夫妇关系和婚姻关系,种族绵续的需要使婚姻有关的法律、社会以及宗教规定及制裁功能上都是为了维持人类社会中必需的抚育作用。作为一个社会制度最基本的单位和最核心的社会结构,婚姻的稳定与否影响着社会结构的稳定与完整,但即使有社会的种种外在规定,如乱伦禁忌和外婚的规定,也不能使婚姻固若金汤,婚姻的稳定还要看夫妇间的配合程度。
从生育的功能的角度看,为抚育作用的效率着想,近亲的婚姻是一个理想的方式,但却因威胁社会结构的条理和完整不得不放弃,在外婚规则下,两个习惯已坚固、兴趣已决定、嗜好已养成的成年男女,在婚姻的契约下,要经营共同生活,相互间的调试自然易成为严重的问题。费老叙述了几种应付的办法。试婚制、童养媳妇、早婚、中表婚姻作为内婚和外婚的调和是中国传统社会积极补救夫妇间感情联系的办法。
实际来看,夫妇之间能否相处是决定于两方面:以往的历史里是否具有相互能了解的底子,和他们既已共同生活是否有相互融合的意愿,前者要靠社会的安排,后者要靠两人的爱好,所以社会合理的安排和夫妇关系是相成的。通俗来说,婚姻是感情和责任的有效结合。
三、 生育制度与亲子关系
婚姻的意义在于建立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夫妇不止是男女间的两性关系,而且是共同向儿女负责的合作关系。在探讨了婚姻和夫妇关系后,我们再来看亲子关系。孩子在夫妇关系上具有创造性,三角形的完成是孩子的出生,稳定夫妇关系的是亲子关系。人类创制者家庭的基本结构,目的是解决孩子的抚育问题,使每个孩子能靠着这个社会结构长大,成为可以在社会中生活的分子。在一个抚育是父母的责任的社会中,父母就得代表社会来征服孩子不合于社会的本性,教育或强制规范子女的行为和思想以使其适应社会生活,生物和社会的冲突一化而为施教者和被教者之间的冲突,再化为亲子间的冲突,这是家庭三角里亲子间第一个可能发生摩擦的根源。种族的绵续要求必须放弃彻底为自己利益打算的想法,打破在生物上亲子总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的鸿沟,把孩子当作自我的一部分,而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个人和社会的冲突,很可能变成亲方和孩子的对立,这使社会性抚育发生困难。如何在将亲子关系的冲突减小到最低的情况下,完成社会性的抚育是需要继续研究的有价值的一个课题。
从亲方来看,社会性抚育固然是社会的要求,但就自身来说,更多的是满足自我重生的愿望,这恰好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因为社会的变迁,亲代和子代间必然存在明显的思想差异。自我重生式的社会性抚育在解决亲方内心矛盾的同时又加剧了亲子之间的隔膜,使抚育成为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但抚育总有一定的时限,孩子长大了就脱离原有抚育团体自己去成家立业,这是违反人性和社会结构性质的,但是在家庭中却不得不然,在相当时间亲子联系必须逐渐切断,称为社会性的断乳。但在血缘的基础上,家庭的结束也不会太彻底和太干脆。年轻夫妇成家后忙于工作而仍在父母家中吃饭,将小孩子放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家中照顾的现象比比皆是。社会性断乳并不会真正从根本上切断亲子关系,这也是维持社会完整的需要。
四、 生育制度与社会继替
完整的社会结构要求有预备的新人物接替旧人物死亡所发生的缺位,生育制度的功能就在于用来完成社会新陈代谢的继替过程。下面以继替过程本身来探讨社会继替的规则和秩序。
从社会完整的观点看生育制度,人类有孩子才有婚姻。费孝通先生认为::“一个新的分子的生存空间一定要等到社会结构中有人出缺,才能填补进去,这就是社会继替。”从家庭角度看,就是在抚育任务完成时,上一代的家庭怎样交待给下一代家庭的过程。从生育过程看,人类的生殖是两性的,进入生理抚育时是单系的,但为了社会抚育的需要又确立了双系的家庭,从家庭里引申出来的亲属却又变成了单系偏重,因为亲属体系一但被利用来作继替的原则,就不能不适合继替作用的需要而偏重单系了。单系偏重成为维护社会完整性中首要的社会继替的秩序。维持社会结构的完整以人口的稳定为基础,若人口出现紊乱,在社区中生活的人所受到的不良结果就会表现在继替过程中,自息太多或太少的困难中。
在子息太多的情况中,继替过程把可以合作的同胞,按下一个冲突的可能,但一个常态的社会决不会不给子方独立生活的机会,无法继替原有家庭所有的子方一定能得到其他生活的机会,所以有一部
分人可以放弃亲属继承的方式。而没有子息可能是因为没有生育意愿或是没有生育能力。若是人人都没有生育意愿那么社会的完整性就受到威胁,这时就需要社会手段来控制和维持了。若是没有生育能力,那么养子、过继、暂时的改系都是社会为这类家庭立下的社会继替的秩序。从亲方来看,家庭并不能包办抚育这一全部的任务,依生育和婚姻关系的路线,就形成了亲属,亲属具有与父母子团体一样的感情基础,包含着密切的感情依恋,从而成为最适合接替抚育任务的人。亲属在亲方没有抚育能力的时候代亲方完成抚育任务,从而维持了社会继替的秩序。
五、 小结
《生育制度》探讨的不仅仅是一般的生育问题,而是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以生育制度为核心从社会文化本位观来探讨中国微观社会结构,即探讨婚姻家庭、夫妇配合、亲子关系、代际传承、亲属制度等问题。这种种的制度安排,均是出自于对子方抚育作用的需要,最终目的是实现代际之间的传承、种族的绵续和社会结构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
2、 解韬 郭未 罗松盛,《社会结构完整性与生育制度》,人口与发展,2010年第16期第三卷
3、 李敏嘉 李枫,《读生育制度的诸多启发和思考》,法律与社会,2009年11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