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15-10-16 09:1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入手,提出了提出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对策
随着当今社会网络的飞速发展,高校师生的信息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各类即时通讯手段层出不穷。除了传统的校园BBS、QQ、MSN、手机短信等,手机QQ、微博、微信等新生即时通讯工具也陆续推出,手机上网的普及化更使得每个师生随时随地都能上网接触到外界丰富多彩的信息,这些变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对大学生人格的独立性、平等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现代化的手段,拓展工作的空间和渠道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产生新的影响。”[1]因此,透过网络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学生的舆情引导,已经成为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领域和崭新课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所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广义上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在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将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理念、内容、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思想教育方式;从狭义上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思想教育的新阵地、新工具、新方法,并将它用以加强和改进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网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而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工具的目的和核心内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展,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的体现。
  1、网络教育的互动性。“网络的最大价值, 不在其信息的海量和传播的实时性, 而体现在它的交互性上。 ”[3] 网络是各种思想、观念、信息等融汇的地方,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提供了互动的平台。人们可以主动发布信息,向他人倾诉自己的感觉、想法,也可以对他人传过来的信息进行选择、整合、内化。网络改变了单一的思想灌输和教育者一方主动、一方被动的局面, 形成互动的教育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对于教师提出的想法,学生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可以汲取,也可以不接受,任何交流都是相互的,但也正是这种平等互动的交流,给学生们提供更准确更清晰的引导,也大大提高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网络教育的手段和载体的多样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一般仅为书本教材,内容枯燥单一,理论化程度过深,缺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理论创新。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依托网络这个开阔的平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网上党校、主题网站、BBS 论坛等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极为有效的手段和载体工具。形式多样的网上教学、网上影视、网上读书、、网上交流、等,极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3、网络教育的难控性。由于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的大学生所接触到的信息不再只是书本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所传达的内容,海量网络信息以及多样性的网络服务功能给在校大学生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思想上的冲击。大学生所关注的内容不仅包括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还包括与中国有关的国际时事政治以及国内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等网络舆情,同时,“由于网络媒体的匿名性和互动性,受众和传播者在网络上传递信息、发表意见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不承担责任,这使得网络舆论更加活跃”[4],在这种高度自由、快速、开放性的网络世界中难免造成一些大学生网民对事件意见的表达产生失真、失控的现象,从而形成负面的网络教育,使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极大的难控性。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中央提出的“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还缺乏认识,网络上存在的大量问题还远没有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中共中央于2004年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而国家相关部委缺乏具体的文件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专门指导。同时,很多高校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重点放在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上,在已经建立的相关机制中,更多地反映为简单、粗暴的“善后”处理即应急预案:删帖、关闭网站、封堵内外媒体,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是将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忽视网络环境中信息的海量化、选择的互动性以及网络社会交往的匿名性等重要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对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不深,实践经验较少,缺乏理论支撑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自然没有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缺乏专业性人才。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网络时代,大学生不再满意长篇累牍的理论性文章,而是希望看到多媒体技术以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化手段和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查看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却处于信息劣势的境地。教育者的信息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学生因而对教育者的信任和尊重下降,教育者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老办法行不通,新办法不会用”是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苦涩心声。[5]传统的思政工作方式,弱化的网络信息分析能力、甄别能力和敏锐度,让思想教育工作者难以从网上大量信息中及时发现问题,更谈不上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
  3、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影响力不足。各个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思想教育和宣传网站,但普遍存在覆盖面较窄、投入力量有限、与现实结合不够等问题。在网站建设中,很多网络管理者自觉不自觉地就把网络的新颖别致当成了建设的重点,网站上相关内容简单罗列,信息面狭窄,网站功能简单,有效性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而被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肢 解地服从于网络不断翻新的形式,手段与目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被无形地颠倒过来了。有些高校至今没有对网络教育环境下的大学生开设政治思想教育平台。忽略了大学生的思想基础、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忽视了互联网这个新兴的信息传播载体的特点,很难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来,使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形同虚设。
  4、高校网络教育缺乏强有力正确引导。学校对网络舆情的强力引导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大多数学生起到一种“参照系”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们鉴别是非,坚定立场。个别大学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实施网络犯罪,对经济秩序、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一些大学生还喜欢“网上交友”,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做出一些欺骗、恐吓等违法乱纪的事。在一些突发性事件所引起的校园网络舆情中,少数学生是消息的发布者和参与讨论者,0这些学生能够在网络上迅速发布事件的经过并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观点。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网络舆情则不能及时的发现并加以强有力的正确引导,使得那些对原创舆情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也会很快把自己相似的观点表达出来,在网上广泛传播开并逐渐形成主流的网络舆情,并被其它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而认知,从而造成高校网络舆情被少数学生网民所左右。
  四、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网络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形式,抢占网络思政教育的制高点,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工作。
  1、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观念首先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将传统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手段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真正将网络技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载体,实现网络的优势效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建成一支以学生骨干为主体的网络队伍,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的拥有者,切实做到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使他们乐于接受教育者所提供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教育网站是帮助他们成长成才的真正属于他们的网络阵地。帮助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理性的分析,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时代精神和科学知识的课堂,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加强网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在人,必须建立起一支既熟悉网络工具和网络环境又具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建立起一支以学校机关相关职能部门、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体的网络思政专业团队,运用搜索引擎技术、文本挖掘技术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搜索、梳理,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脉搏,使大学生们能及时了解到具体内容,而不至于影响其对整个网络事件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进行网络知识的培训,不断地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开展工作的能力,并以切实可行的制度保证培训工作的定期化和规范化。[6]因此,抓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善于运用网络工具从事管理和教育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已是当务之急。
  3、加强网络管理,健全管理机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不良网络文化很容易腐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因此学校要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控。建立统一监控机构,加大监控技术的应用,开发监控软件,删除或过滤不良信息;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管机制,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传统媒体网站的统一管理;网络媒体站点也应建立一整套严格的自律机制,对所拥有的网站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加强对网络法规的建设,网络环境的优化要靠法律法规的支持,学校要在国家制定的网络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际,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网络管理规定,维护互联网信息健康有序地发展。
  4、加强网络宣传教育和道德教育。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必不可少的内容。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把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必要时网络管理人员可化名参加学生的网上活动,参加讨论,保证其向深入健康的方向发展。强化网络道德责任意识,规范和约束学生的网上行为,自觉遵守网络规则,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强化学生自律和自控能力,使学生由自发行为逐渐转变为自觉行动,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侵扰,促进网上文明。
参考文献:
[1] 汤力峰,赵昕丽.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64-65.
[2] 田学东.浅谈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赤峰学院报.2011.(10): 230.
[3] 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1):11-12.
[4] 叶勇.高校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特点与功能研究[J].教育探索.2008.(1):128-129.
[5] 关惠,廖声丰.浅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1):9-10.
[6] 谢志芳.至德要道多校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7:14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