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党员干部是高校基层组织建设的主力军,是开展高校党建的中坚力量,是培养党的后备力量的重要源泉。剖析了高校学生党员干部领导力在入党动机、政治防线、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提出在队伍建设、思想意识、执行力度及服务能力等关系到学生党员干部领导力培养方面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领导力;优化
学生党员是经过严格组织程序,在学生群体中经过综合选拔,在政治素养、学业成绩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突出表现的优秀群体。党员学生干部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承担着基层组织工作中基础任务,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管理水平拔尖、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的学生党员干部队伍,对于推进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和强化学生自我管理都有着较好的推动作用。
根据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界定,“领导力是领导者在特定情景中吸引和影响被领导者与利益相关者并持续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能力”。 [1]因而高校学生党员干部领导力与党员队伍建设、思想意识、执行力度及服务能力等均有较大关系。
一、现状评析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党员的数量也呈现一定的增加的趋势,从整体上看,该群体在示范带头作用的发挥方面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从个体上看,存在一些客观问题,这些不足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党员干部领导力。
(一)入党动机功利化,队伍建设有待纯洁
学生党员队伍的纯洁性直接关系到党员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发挥。要将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能在学生群体中主动服务他人,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但在实际考察工作中,有些党支部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和个人能力等刚性指标,对入党动机的考察力度还明显不够。部分学生党员出现“虎头蛇尾”式的入党行为:在入党之前服务师生、积极工作,入党之后认为“没有奔头”,以自我为中心,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的尴尬局面。
(二)政治防线脆弱化,思想意识有待提高
随着沟通的增多和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各种思潮对我国的影响逐步加大,国外各种敌对势力仍然存在,通过互联网散播谣言,对我国影响正逐步扩大,高校也同时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信息的冲击,这对高校党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学生党员政治防线脆弱,就会陷入圈套,就有可能动摇思想意识形态;还有部分党员组织性纪律性较差,经常缺席党内“三会一课”,在同学和党员中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到学生党员干部领导力的有效发挥。
(三)服务意识物质化,执行力度有待深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固然给生活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但同时也给学生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蒙上了一层“物质化”的阴影。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做事讲条件,付出求回报,直接导致工作的执行力度明显缺失。部分学生党员缺乏牺牲精神,做事过于功利化,奉献意识淡薄,做事讲条件;有的党员认为自己作为学生干部,地位高人一等,担任党内职务后,虽在其岗,但不谋其政,责任意识淡薄,工作态度有待加强,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四)服务能力薄弱化,岗位锻炼有待增强
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佼佼者,被师生群体公认为能力突出的优秀群体,因而被推荐或竞聘学生管理岗位的机会较多。但因其年龄轻,经历少,缺乏做事、做人等方面的历练经验,仍处于个人成长期,因而在处理各类事务中不能游刃有余。主要表现在看待问题不够全面,对各类政策精神的领会流于表面,对各类决策的执行过于机械,加之现今学生大多为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的90后,遇事容易产生挫败感,在群众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优化建议
(一)以严格的入党标准纯洁党员队伍
学生党员干部具备较高的领导力,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要把好入口关,坚决抵制不正当的入党动机,严格纯洁党员队伍。一是把好政治关。政治立场坚定、关心时事政治、政治素质过硬,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样的党员才能抵御谣言,自觉维护党的利益和光辉形象,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二是把好学习关。应当将学习成绩优异作为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标准。入党积极分子大多担任干部职务,一般要兼顾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对学习成绩的要求。三是把好服务关。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要兼顾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有热心于服务他人的意识,能处于公心为师生做好服务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有服务他人的本领和能力。此外,考察中也应当着重考虑其在学生中的评价。
(二)以创先争优为载体提升思想意识
创先争优活动是新形势下党员教育活动的新形势和重要途径,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全体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一次大范围的思想动员活动。[2]在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先进性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还可以激发党员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师生服务。一是着力于提升政治觉悟。作为管理者,应当借创先争优活动之机,坚持用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对学生党员干部进行引导和教育,不断强化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二是着力挖掘和宣传先进经验、促进其学习和交流。党务工作者应当利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各类学生党员干部典型,并通过有序组织,通过主题报告会和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形式引导典型介绍先进经验,积极营造党内先进领导力氛围。
(三)以效能管理为抓手强化执行力度
执行力是否高效,主要取决于科学的管理机制。培养好党员干部,必须健全党建管理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争取调动每位党员的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要建立合理的岗位效能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好每一个岗位的重要职能。如学生党支部副书记一职通常由学生担任,如果通过公开竞聘,公开评审,择优录用的形式进行选拔,并将考核录用与学生奖励评优挂钩,将会有效调动党员担当干部工作积极性,提升管理效能。二是通过多岗位锻炼提升效能管理。要激活学生岗位流动机制。不同的岗位具有不同的工作属性,对学生党员的锻炼是多方面的,轮岗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四)以有效沟通为手段强调双重管理
一是要以有效沟通着力推行情感管理。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仅是各类党务的管理者
,更是情感的沟通者。要做到提升管理效能,就应当学会关心、爱护和支持学生党员干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从而为工作的执行扫清障碍,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难题。管理者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的机会,与学生多交流,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要重过程管理,也要重结果管理。重过程管理,是要建立监督机制,对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予以密切监督;重结果,是要求学生党员干部的工作实效必须达到或超越管理者的期待值,过程管理应当有机放开,应当对学生党员干部的具体工作学会放手管理,舍弃常规理念,让学生敢于在原则范围内走自己的路,从而激发全体学生党员干部的热情,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 领导力“五力”模型研究[J]. 领导科学, 2006 (9): 20-23
[2]佘双好,创先争优活动与新形势下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2011,11(4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