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运用于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在围绕《资本论》具体分析说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著述中,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历史观及其务实求真法。——依据这一科学原理,本文运用逻辑方法,从古至今,辨析论证了华夏种植农业民族繁衍生息、并非仅仅五千年的自然历史过程,揭晓了中华文明传承延续的千古之谜。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生产资料;劳动组织;家庭;历史唯物主义
中华五千年,拥有考古实证,没有科技支撑,人为千古谜。释疑、解难,首推:历史观,不知所以。本文比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华夏说》(表1),[2]从辨析、探究基本概念及其关系做起,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中的历史科学原理及其方法。
表1:人类社会知识整体*系统层次结构辨析表
注:*本表加粗字体为原表修正处。 **“子系统”[3]是“系统之要素和要素之系统的整体构成的统一”=(整体中划分出的)“部分·中介”。 ***“要素”横栏内均为理论回归具体的个案或实证、说明。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历史观及其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运用于人类社会历史领域,通过围绕《资本论》具体分析说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第二大社会形态[4]=文明时代=自秦至今)的著述,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历史观及其务实求真法。①
(一)从W(表2)劳动实践经验开始,→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生成J认识:生产资料决定劳动组织及其产品分配(原理);→再实践、回归W导致具体的再现:生活决定意识,[5]→再认识、J辩证发展生成结果:“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6]历史观。
表2:人类劳动隔离类分表
1.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现实社会作为国家的规范实践、描述个体与群体人的社会,并由此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这样当然也能够完整的描述事物。——这种历史观“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7]例如:“依照生产资料的性质而有所不同。随着新作战工具即射击火器的发明,军队的整个内部组织就必然改变了,各个人借以组成军队并能作为军队行动的那些关系就改变了,各个军队相互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表2、3)”[8]
表3: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社会经济形态)系统层次结构辨析表[9]
2.恩格斯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也“应当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表2、3)。”[10]
3.列宁,曾经两次解读了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所得结果的“简要地表述”[11]。
——1894年,列宁就指出: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这种历史观及其务实求真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把社会关系分成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不过是物质的社会关系的上层建筑,而物质的社会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而形成的,是人维持生存的活动的(结果)形式。马克思在上述引文中说,对政治法律形式的说明,要在‘物质生活关系’中去寻找(表2、3)。”[12]
——1914年,列宁在《〈卡尔·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中提示:“参看马克思1866年7月7日给恩格斯的信中的简短表述:‘我们的生产资料决定劳动组织的理论’”。[13]马克思从心里期望——1845年“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14]合著者、空前绝后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天才[15]——恩格斯“直接以合著者的身份出现”,创立崭新的“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6]
(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科学方法论;也就是务实求真法。即:通过头脑从物质生产的现成事实中,发现出来分析说明历史的方法及其消除弊病的手段。
1.列宁指出:为了阐明历史,要在物质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找基础。《资本论》是用这种方法科学地分析一个社会形态的范例。唯物主义把“生产关系”划为社会结构(表2、3),创造了应用一般科学重复性标准的条件;第一次把社会学提高到科学的水平。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即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马克思一次也没有利用这些生产关系以外的什么因素来说明问题。[17]
2.这种方法也必然适用于其余各种社会形态,“历史唯物主义也从来没有企求说明一切,而只企求指出‘唯一科学的’说明历史的方法。”[18]
3.列宁说:“第一次使科学的社会学的出现成为可能,还由于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19]——归结[动]把各方面合在一起而求得结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省略语(单引号内为本文加注)。——“把”字句一为:“只有把社会关系‘各方面合在一起而求得结论’于生产关系”。属于具体经验概括的抽象认知:“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表2、3)。”[20]——“把”字句二为:
“把生产关系‘各方面合在一起而求得结论’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属于认知理论回归具体:结构决定功能,而功能直观形象的社会展现形式,正是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水平,所以,实践及其结果,自然成为检验社会再生产系统及其生产关系结构的唯一标准。
二、典型例证概略
例一:在W领域,依据《形式逻辑》[21]二分法,“‘非’种的繁衍”②生产系统中,最好的写照看《资本论》(引文从略)。[22]
例二:《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简称:三·三),全面展示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反映完备而自然生成的社会知识系统整体(表4)。——天作之合,可为本文之宏观解说:一方面,从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W领域,创建经济基础,展现出社会经济形态的政治经济学中之阶级地位;另一方面,从反映人与人关系的J领域,构建上层建筑,展示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科学社会主义之出路。
表4:三·三系统层次系列辨析表
例三:“生产资料支配生产者。”[23]“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种植农业家庭中使用手工工具的体力劳动者及其支配者’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厂里操作机械的技术劳动者及其支配者’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方式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24]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个阶级是由于经济关系发生变化,确切些说,是由于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25]“在所有的情况下,生产方式……总是决定新出现的分配。[26]
三、华夏农业民族实证
探究未知而获得已知的辨析论证,适用于逻辑的研究方式;“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27]例如:“中华文明为何从未中断,缘于两个农业体系大而互补——事实上,到公元前四五千年的时候,中国南北(黄河粟作和长江稻作)两个农业体系就已经形成了。”[28]所以,从古至今,③种植农业生产资料不变,决定家庭主打的劳动组织不变;W经济基础不变,决定J上层建筑不变。由此可知:华夏教化传承延续、远在五千年之上。
(一)生产资料,在种植农业中,千百年来,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一方面,是种植业中生长的植物、养殖业中繁殖的动物,劳动对象不变。另一方面,就是劳动资料。
1.工具。
(1)“许多类型的现代工具从新石器时代起大约8000年以前就有了。从那个时期以来,在基本设计上已发生了少量的变化。在考古学的发现中,锯、钻、挖掘棒、锄和犁都是清晰可辨的。金属的随后引入改变了工具的式样而不是基本观念。”[29]
(2)从距今约201万年,第一件石器创造了武器也是工具,完全形成的人就拉开了社会及其属性事物的帷幕:依据工具及其自身功能划分自然分工→依据工具及其规则体系划分社会分工。例如:从机器磨上溯→手推磨→到新石器时代前期的“石磨盘磨棒”→再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与野生谷类加工有关的石磨盘。”[30]
(3)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石磨盘磨棒往往成套出土于女性墓葬,男性墓葬出土成套木工工具[31],既反映说明了社会分工;也反映说明了:明器的生产者私有,已经存在了。工具“是从占有开始,把占有看作主体的最简单的法的关系”[32]→经陪葬生成终极占有→即展现为社会动产事实的物。还有工具及其制作“原料的交换”[33]、“动产”的以物易物,以及石器加工两大技术体系形成,都拥有考古实证和典籍研究成果支持。
2.土地。
(1)一切文明民族都是从土地公共占有形式开始的。但是“在中国从来就没有发展起利用奴隶从事大规模的集体经营的生产方式”[34]。
(2)土地从原始共有制、向私有制演变的中间形态,是土地国有制(或王有制),实质是封建主等级占有;这种“夏、商、周三代时期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土地制度与日耳曼人征服罗马帝国后在西欧建立的封建领主占有制同属一个类型,尽管前者较之后者要早出数以千年的时间。”[35]
(3)公元前216年,秦帝国“使黔首自实田”,在全国范围实现了种植农业土地私有制的法典化。
(二)劳动组织。
在W领域中,一方面,是“‘非’种的繁衍”生产系统。在最初的社会形态④中,从华夏史前三皇时期,进入五帝历史时期:以石器工具为主的种植农业生产资料,就决定了以“天人两合”⑤结构模式构成的家庭劳动组织形式。其中,以土地的不可或缺性和不可移动性及其分散性,导致了“人就土地”[36]的种植农业产业特点,也决定了以家庭为主的分散生产经营方式;直至文明时代,“最好的写照看《资本论》”。
另一方面,是依据考古实证和典籍及其研究成果支持,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可以上溯史前种的繁衍生产系统,辨析考证自然生物适应性进化及其展现的社会生产者私有:
1.自然发生的共同体:情团儿(本文取其有情感、性相近、爱玩耍的天性,先起的小名儿。表5)。在第一件石器创造的人之初,它,曾经承担种的繁衍社会职能约200万年,直到史前三皇中期。
(1)依据生物个体的遗传性和适应性及其雌雄个体生殖器官的单一特有性和相互匹配性,情团儿种的繁衍系统的劳动组织方式构成为:每一次参与生命(生育)生产交媾系统构成男、女个体要素的单一特有性→交媾双方劳动资料(身体器官:工具)互为劳动对象匹配结构的单一特有性→及其有机构成种的繁衍劳动过程系统整体的单一特有性。
(2)按系统论说,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资料构成物的技术条件→决定着劳动组织结构及其系统构成的社会条件→决定着系统功能及其产品分配。
(3)自然发生的共同体:情团儿→族群→这个集团,在生物适应性发展进程中,系统生成了“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37]的原型。
表5:人类系统(社会组织形态)结构辨析表
注: *恩格斯称谓“较大的持久的集团”。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中国历史开篇。
2.家庭是人们依据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共同定居生活的社会实践基本单位。
定义中的种差=家庭构成三要件: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共同定居生活,区别开了情团儿和家族(表5、表6)。其中,婚姻行为事实,开启了人类社会的“潘多拉盒”,理当确
立为界定家庭及其起源的标志。
表6:家庭一个模式两种类型*辨析表
2、现代式家庭
*家庭,源于情团儿一个模式;只有婚·姻依据父系旁系血亲关系远近的礼法,嫁娶交换构成的两种类型。
(1)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纲鉴易知录·卷一·五帝纪》)。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尔雅·释亲》)——本文简称:婚·姻。
(2)婚·姻,以源于技术的生产者私有,主导支配“俪皮=女子(或:男子)”的交换行为,以个体男女情团儿的物→奉上神坛交媾的神化⑥→笼上社会婚纱的进化,改造生成了“以生产为目的的社会结合的最简单的和最初的形式”,[38]创建了自然属性血缘的人和社会属性地缘的物构成的家庭。——劳动组织的形式,从而也是所有制的形式。[39]——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40]
(3)家庭,彰显了社会规范的男女个体“结亲”→及其婚·姻家族“联姻”→血缘宗族“联宗”等多重组合系统的新联系;也彰显出以自然物和社会人的利益聚集,生成了社会组织形态的天人两合组织模式及其“家天下”的规模倍增效应(表5、6、)。
3.家庭,一边儿,终结了情团儿共有的“男女无别”时代;一边儿,开创了生产者私有的“父系社会”历史。它从三皇中期展现于世,不过七、八千年。“这种单个分开的家庭经济由于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更加必需的了。在农业民族那里,共同的家庭经济也和共同的耕作一样是不可能的。”[41]从古至今,生物遗传性,循序渐进;生物适应性,长足发展。正是大自然磨砺的生物适应性生存的实践,创造了生物适应性影响生物遗传性发展(例如:人脑,量的增加、质的升华),生成了人的有目的活动。劳动和自然界一起,创立了天人两合组织模式,既生成了“自然界获得了自我意识”[42]的人本身;也成就了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奠基礼: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起点标志的家庭。这种获得了生产者私有动力的社会组织模式,彰显出物的基础上人的独立性生成发展的国家雏形,促使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功成名就,一朝分娩:秦始皇——携《秦律》、行“郡县制”,独步寰球之文明时代。
鉴于黄帝家族中,家庭实证、有案可稽。所以,知道史前上承三皇的“‘华族文化’。神农氏在传说中是农业的发明者,时间与五帝时代紧相衔接”[43],也就够了。
(三)生产方式决定产品分配。
1.在种的繁衍生产领域,从“俪皮=女子(或:男子)”的嫁娶交换开始→婚·姻分别获得了维系家族生存发展的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其中:通过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创立天人两合组织模式→产品=新生儿女——归属于生产者私有的婚姻父系家族。
2.在非种的繁衍生产领域,“产品支配着生产者。”[44]从生产者私有→英雄者私有(生产者私有+劫掠者私有)→封建主私有制,生成了华夏以农为本,“国民经济体系的高度自给自足性”[45]的封建国家。——“有一个时候,人民为了公共的利益曾经必须以最优秀的人物作为自己的首领。后来,这个职位开始在一定的家族内部一代一代地传下去。”[46]三皇五帝英雄时代的幸运儿,从部族、创建“古国→方国→帝国”[47],奠定了封建社会经济基础。“这种社会的基本经济要素的结构,不为政治领域中的风暴所触动。”[48]
本文依据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作为界定文明时代的标志,既拥有社会组织形态认定的可操作性,又拥有社会分工和技术多条件联系时空变化的普适性,可放之四海而皆准。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及其基本原理是真理:从文明时代的人及其家庭开始,随着全面完成从社会分工中祛除社会属性的转换过程→自然发生的个体与群体及其共同体,返璞归真,重现自然分工于人类原始群: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决定着劳动组织及其劳动方式→经由从动物到生物遗传性(结构)决定生物适应性(功能)及其生存方式的必然联系→可以回归本原:自然界同样也有自己的时间上的历史。[49]——所以,根据这个道理:马克思恩格斯参与革命实践,总结斗争经验,著述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革命和取胜的条件。根据这个道理:列宁坚持从俄罗斯现实的物质生活关系中寻找说明:1915年,探究提出革命理论,1917年,十月革命,开创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根据这个道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动员起全中国的老百姓,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创建新中国,就干社会主义。——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50]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及其务实求真法,佐雍得尝:相得益彰者,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壮举;继往开来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陈宗明:现代汉语逻辑初探[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24.
[2]崔卉、崔山:马克思主义哲学华夏说[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5.
[3]张全新.系统方法概论[M].济南:黄河出版社,1989:98--99.
[4][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6卷上:104,104.
[5][7][8][24][39][40][41][46][6][11][26][27][32][10][20][23][38][44][49][14][16][25][4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一卷:73,92,344—345,142,115,131,116,177.第二卷:38,32,15,43,19.第三卷:740—741,776,641,438,746,364.第四卷211—212,241,250,273.
[9]崔卉、崔山:第一件石器创造华夏说[J]牡丹江教育学报:2011(3):31.
[12][15][17][18][19][13]列宁选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一卷:18—19,91—92,6—18,13—14,8--9.第二卷:424--425.
[21]苏天辅:形式逻辑[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79。
[22][48]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一卷:215—217,414--415.
[28]严文明:农业起源与中华文明[A].光明日报[N],2009.1.8:10—11.
[29][美]罗伯特·F·G·斯派尔.技术发明与工程技术哲学[A].邹珊刚.技术与技术哲学[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307--308.
[30][33]张宏彦:中国考古学十八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370—372,371.
[31][47]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99,110.
[34][35]李文:中国土地制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前言—2,2--3.
[36]余国耀,吴镕,姬业成:农村改革决策纪实[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前言--6.
[43]郭大顺:追寻五帝[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21.
[45]严中平:科学研究方法十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81.
[50]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第四卷: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