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价值

2015-10-05 14: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研究缘起: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立足于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那么,马克思对于剩余价值理论究竟是怎么阐述的呢?在马克思看来,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下,资本家雇佣工人创造的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超过劳动力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从数量上来说,超过原有价值的余额就是剩余价值;从质量上来说,剩余价值是一种物化了的劳动。
二、现状考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剩余价值的必然性
  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论述,有利于我们了解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理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于市场经济来说,无论我们是处在资本主义也好,还是处在社会主义也好,市场经济的特征在某些方面都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这样说,有市场经济的地方,就必然存在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贯穿整个市场经济之中。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剩余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与资本主义相比,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公有制,价值增值的目标在于满足不断扩大的社会再生产的需要,以满足各种社会公共建设需求,进而实现共同富裕,这与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理性反思: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当代价值
  针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江泽民曾说,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科学地借鉴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让剩余价值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剩余价值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保证
  宏观调控作为国家保障市场机制运行的重要方式,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来说,国家能够实施宏观调控,就是基于其对于社会剩余价值占有的支配地位,但国家占有剩余价值是为了更好地为全社会服务,离开了剩余价值的支撑,政府想要实施宏观调控,是难以实现的。比如政府要修建公共基础设施,以让市民更好地享受城市生活,其就必须有相应的财政保障,而这个财政保障就是来源于剩余价值。
(二)剩余价值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中,实施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式,事实上,要真正提高社会生产的积极性和效率,将全部剩余价值收归国有显然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因此,针对私企,让其利用剩余价值继续扩大生产,加速发展生产力,可以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从而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这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比如在我国私企中,作为私企的领导者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三)剩余价值促进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马克思认为,人是生产力各要素中的决定性因素,要实现更多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增值,就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从而不断满足现代科技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事实证明,劳动者素质的质量决定着商品的质量,从而决定着最终资本增值的能力。比如,在相对时间固定的范围内,企业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四)剩余价值有利于发挥竞争的作用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正是在资本在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的,竞争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要杠杆之一,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竞争的目的、性质以及范围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但我国市场经济也离不开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因此,剩余价值理论有利于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
四、结语
  列宁曾说:“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造就了农奴制度下所没有过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而且一定会被彻底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造就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获得更多的额剩余价值,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体制创新,实现技术创新,从而最终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促进社会发展。具体到实处,我们就是要不断调整社会生产结构,改变传统的依靠能源消耗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转变,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剩余价值。
参考文献:
[1]杜金玲.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剩余价值理论[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2]肖盟.剩余价值学说的建构是政治经济学的革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1期.
[3] 彭腾.近年我国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综述[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11期.
[4] 钱昌照.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与当代社会[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彭腾.近年我国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综述[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