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析开发学生自身资源有效组织合作学习

2015-10-04 15: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开发、资源、组织、合作学习
  论文摘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现行大班制度下,如何开发学生自身资源,有效组织合作学习,是一个广大教育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从创设问题情境及研究学生自身的知识资源和挖掘学生自身的能力资源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化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组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时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将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开发学生自身资源,使学生这一学习主体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感觉到,要想在现有的大班制度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要有效地组织好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保证全体学生的发展,推动教师发生角色的转变,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那么,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学生自身资源,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
  1.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合作学习的欲望
  化学是一门有趣有用的学科,与生活、社会和技术密切联系,化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例如: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与自救;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沼气、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海底深处的“可燃冰”;海水的综合利用;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中国的化石能源;中国的水质资源危机;化学史料;化学魔术等都是鲜活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及时抓住这些学生身边的资源,利用其好奇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化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而且问题的创设要有层次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思考回答,并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例如:在进行初中化学的关于“燃烧条件”的学习时,从实验室酒精灯的熄灭,燃烧木柴要把木柴架空,液化气灶及煤炉都要留通风口等学生非常熟悉的现象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创设问题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营造合作交流的机会,明确合作的内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2.研究学生自身的知识资源,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本身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研究学生自身的知识资源有利于组织合作学习小组。
  2.1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在正式学习科学知识之前,往往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或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知识,这些已有的经验性知识被称为生活概念或前科学概念。研究表明,学生已有的生活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摸清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从而有针对性地将具有不同知识经验的学生进行有效划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有效的小组活动。例如:教师通过观察、调查可以发现城市的孩子对一些高科技、尖端技术等科学知识拥有的信息量明显比农村孩子要大,而农村孩子的乡村生活经验却要比城市孩子丰富得多。在获得了这样一些信息后,教师就可以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把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进行有效混组,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2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
  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高素质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科学探究中,小组合作探究常被作为科学探究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将直接制约着合作学习的效果。为了完成科学探究活动,小组成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才能有的放矢,不仅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掌握科学知识,而且通过合作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

正如达尔文所说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时,首先,通过课堂提问、检测、作业、谈话、调查问卷等方法,摸清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适时调整小组学习时的分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主动参与到合作中,发挥特长,协同作战,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后,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首先了解学生对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掌握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之后,教师就可以指定一名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为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领其他组员根据已学知识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组内成员共同探讨,利用分析、比较、判断、实验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进行交流,并及时归纳,掌握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一般思路。而整个合作过程中,教师则以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过程,使小组的组织富有成效。
  3.挖掘学生自身的能力资源,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创新发展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而每位学生就是一个独特的“资源点”,教师面对一班学生,就是拥有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好这些资源,努力挖掘学生自身的能力资源,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创新、发展。
  3.1利用学生能力的差异,有效进行合作分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根据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智力强项和智力弱项,学生在为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而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不可能独立完成,需要与人合作。但是学生个体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有的自学阅读能力强;有的观察能力强;有的动手操作能力强;有的思维能力强;等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挖掘学生自身的能力资源,充分了解他们能力上的差异,进行有效组合、分工,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通过平时教学中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小组中自学阅读能力强的同学带领本组成员阅读课本、查阅资料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由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带领组员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由观察能力强的同学带领组员观察记录有关现象;由思维能力强的同学带领同学对有关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在合作中,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发挥其长处,获得成功感,既调动了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也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3.2发挥学生的能力特长,在合作中培养创新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论述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课程要“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应积极挖掘学生自身的能力资源,恰当运用社会调查、参与社区的社会活动、实验课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力求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特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加活动,主动实验,学会观察,思考记录和数据处理,做出报告,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科学方法,提高实践探究能力。例如,对于观察能力强的同学,教师可培养其从实验现象方面提出问题,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寻求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实现创新,如:观察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的现象,就引导他们提出问题:为什么混合后总体积不是20ml?进而进行合作探究;对于思维能力强的同学,教师可培养其在分析一些开放性问题时提出问题,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对于实验操作能力强的同学,教师可充分发挥实验课的功能,让他们在“做科学”中提出问题,获取科学知识,实现创新。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善于开发学生自身的资源,从学生实际出发,组建异质合作小组,小组成员可以相对固定,但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资源和能力资源的不同,对组员进行有效分工,采取灵活的方式开展小组活动,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主编的《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03
  [2]《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3]王云生著《新课程化学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09
  [4]《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0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