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浅析改变课堂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改

2015-10-04 15: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探究评价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很多数学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逐渐形成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的互动式课堂,多了很多动感。新教材的使用,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人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应尽快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理念,改变过去的单一被动学习方式,变依赖为自主,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自己的教学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显然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不相符合。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本文结合新课改实施的经验,阐述了对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学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立足于应用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数学要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所带来的乐趣。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前,我事先布置课前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哪些地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通过课前的参与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我还努力创设条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学习并理解数学。重点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再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习租车和购票这一知识点时存在了很大困难,因此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为主线,结合生活实际考虑,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培养他们了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数学情境,自然而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中无限魅力的视点。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通过感觉和经验适应我们的学习过程。因而引导学生在数学中联想生活,又在生活中联想数学,使其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
  二、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明显优势。

  新课改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知识在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如果不实行“再创造”,则会对学习的知识难以真正理解,更不能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挖掘、再创造。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们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同学们情绪高涨,思路各异,有的小组竟然用了五、六种画圆的方法,如用圆规画圆;把圆形物体放在本上沿着它的边画圆,用绳子和铅笔画圆;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圆等等。在用绳子和铅笔画圆时,中间的学生按住绳子,其余同学用接力的方法把圆完整,还有的转不动笔就干脆转本子。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适时合理的课堂评价
  心理学家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的美。”我们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并投以信任、赞许的目光,并用“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问题问得很好!”“佷有自己的见解!”等亲切、肯定的话语给予热情的鼓励,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采用鼓励性评价的策略富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下敢问、好问、会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等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如:当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当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六十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瞬间,但就在这一瞬间,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角色的变化源于社会发展时代需求。相信,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中的更多教师必将成为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生学习方法的给予者;归根到底教师还应该是因材施教者,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类型、学习风格和学习程度等来安排教学,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发展,努力实践新课程要求的做一个研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王召玉.小学数学教师实现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科教导刊》
  [2]李桂平.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教师教育科研》
  [3]王建岭.创设情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现代教育探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