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敬”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又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班主任必须明确角色的转换,树立平等的观念,以宽容和智慧抓住“不敬”的契机,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关键词:不敬契机 师生关系 矛盾 平等 民主 和谐
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与学生必须形成在人格上平等、交互活动中民主、相处氛围上和谐的一种新型关系,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的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以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交往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学生对教师的“不敬”现象时有发生,如给老师起绰号,搞一些恶作剧戏弄老师,见到老师不问好,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拳脚相向等。而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影响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要科学地处理学生的“不敬”,就要抓住“不敬”的契机,才能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深入分析“不敬”原因,积极探究“不敬”的价值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认为分析事物要有客观科学的态度,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不尊师的现象。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不难发现“不敬”的背后,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
学生方面:一是受家庭及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平时对父母、兄弟姐妹都很冷淡,更别说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二是学生存有心理问题。多年来,升学率这一无形的指挥棒导致学生唯分是追,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又根深蒂固。每考必排队的做法,伤害了一些学困生的自尊心,而学校和老师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使他们的心理长期受压制,个别心理变态了,于是反其道而行之,戏弄老师、恶搞事件以释放怨气;三是信息载体的提速,使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减低。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使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教师方面:一是“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使个别教师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二是个别教师的知识技能低,不注重学习,不注重知识的更新,不了解课改动态,其落后的教学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由讨厌老师的教学方式演变为讨厌教师;三是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列宁也说过:“上帝允许孩子在一段时间内说傻话和办傻事”。对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来说,遇有学生不尊师的现象,既不要惊慌、简单粗暴地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也不要听之任之,任由学生的错误行为一犯再犯而不知悔改,而应将“不敬”的事件作为师生交流沟通、思想教育的最好机会。班主任在深入分析其根源,在找准学生病根的情况下,用足够的爱心,让其感受到学校的规范,促其自醒、自悟,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班主任如能这样做,学生才能信其道而尊其师,最终改变目前尴尬的师生关系,构建平等、民主、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巧妙处理“不敬”事件,用智慧化解师生矛盾,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1、冷静不冲动,理智恕“不敬”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必然会与学生在某些事情上产生冲突。当学生的“不敬”行为发生时,激动、发火是人之常情的,但班主任这一特定的角色有责任也必须顾及到自己的冲动感情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要善于控制情绪,宽恕学生的“不敬”行为,坚持启发、疏导、调节、控制矛盾发展的方向,特别要注意防止矛盾激化,以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不敬”事件,使僵持的师生关系等到缓解。在确认自己能控制局面时,可以“快刀斩乱麻”,给犯错误的学生以严厉的批评乃至恰当的处罚,使歪风邪气不能抬头。但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
尤其是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逆反心理很强,“硬”的批评后,还需“软”的教育。我认识一位老师,她当班主任已二十多年了,平时批评学生很严厉无情,但学生与她的关系又很好。毕业后十年、二十年学生仍时时去探望她。为什么她与学生的关系这么好呢?其秘诀就在于做好“善后”工作,这是她取胜的关键。她对学生不是“训”完、“骂”完就了事,而是事后一定找学生谈心,交换思想,使学生做到心服口服。
2、沉着不激进,晓理解“不敬”
突发事件最能体现班主任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对动不动就找家长、找学校告状的班主任最反感。这样,班主任工作今后将无法开展。我发现我校某班的班主任在“不敬”事件发生后,要么找学生家长告状;要么学生带到学校政教处交给政教处领导来解决,自己就一点也不参与了。因此“不敬”事件不但没有得到最好的解决,反而刺激了学生,产生更坏的结果,适得其反。我认为,事件发生后,要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不敬”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如果自己能解决,决不找学校、找家长,这会让学生看不起。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尊敬师长。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生学生对教师的“不敬”事件,其背后必有隐情。我们在处理“不敬”事件时,应深入调查、了解,决不能敷衍了事。作为班主任尽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实践证明:等到矛盾双方都冷静下来后,老师再辅以具有说服力的道理,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成效,正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矛盾解决后,师生关系会更上一层楼,使师生之情升华为朋友之情。
3、真诚不虚假,比心释“不敬”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的态度,都会影响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我们要明白,“不敬”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班主任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伤害,更别说开展教学工作。所以,“不敬”事件发生后,班主任必须放下架子和面子,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发自内心地沟通,真诚耐心地引导,开诚布公地与学生交谈,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处处为学生考虑,不时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优点,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自己的真诚换取学生的真心,增强师生间的信任。如果学生的“不敬”是因教师的原因而起,应勇于承担责任。教师真诚地承认自己的过错,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这比千言万语都更有力量。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我们也要有宽宏的气量,坦然面对学生的不敬,努力寻找出适合教育他的方法,把问题完美解决,从而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4、宽容不苛求,佛心融“不敬”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学生“不敬”的矛头直接针对教师或班主任本人。所以班主任处理时应把握好尺度。以宽容为怀,能不处罚的决不处罚。其实,宽容策略的提出,不是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必须更加严格;不是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而是提高了全新的要求和标准,是让学生对照教师的做法,自觉地反省,然后找到自身的不足,更自觉严格要求自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为了达到不教”。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宽容的处罚正是想达到这一境界。魏书生老师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宽容就是珍惜学生心中那闪烁的光芒,让他驱逐自己内心的黑暗。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一颗佛祖的宽容之心,虚怀若谷,容纳学生的一切“不敬”之举,点化其“不敬”之行,改正其“不敬”之心,以宽容博大的心胸来升华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宏“心罚”学生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1期。
[2]邓莎莎兰亚佳罗艳钟斐农村教师职业紧张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01期。
[3]吴晓斌班级管理的“四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3期。
[4]叶惠霞让学生恋上这个“家”——级文化创建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1期。
[5]王雄陈先枝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合格人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3期。
[6]黄宁生两地合作培训交互观察研修——拓展校长培训课程资源的一种新培训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