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是班主任以班集体为单位对学生进行以全面发展为教育目的的班级会议,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内容,也是学生参与班级民主管理和进行自我教育的途径之一。班主任不仅亲自参加班会,而且班会主题的确定、内容的设计、形式的选择都直接或间接受到班主任的影响,班会起到的教育力度强弱以及效果大小取决于班主任设计组织班会的能力和所选主题的准确性与针对性。那么如何进行班会活动切实提高班会的效率呢?
一、班会的召开需要特定的环境
召开班会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只有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之下,召开的班会才有一定的氛围,才会有一定的效果。这里所说的“特定的环境”其实就是班级出现的情况(好的方面或差的方面),如学校各项工作的布置、三好学生的评定、违纪学生的批评与通报、纪律卫生等常规的强调、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等等。也就是说班会的召开需要的环境其实就是班级出现的各种情况,即在班级出现的情况的基础之上召开班会。这样做才会使班会有一定的针对性,才会有一定的氛围,这样的班会往往是有的放矢,针对性很强的,当然班会的效果肯定不差。因此班会的召开需在班级具体的情况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的,应有一定的环境,不要无病呻吟没事找事。在这里班主任应善于及时发现班级的各方面,及时进行归类,善于寻找召开班会的环境。只有及时发现班级的情况,才能有班会的“素材”,才好对症下药,达到班会的目的与效果。当然班会的内容应该尽可能紧扣学生的实际,避免空对空,班上发生了什么事,学生们有什么想法,他们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据此来确立班会内容,这就是召开班会所谓的“环境”。
二、班会的召开需要一定的气氛
气氛是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或现象。气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这有点类似于物质的电场、磁场、力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时不需要直接接触,通过看不见摸不着的场就能产生作用。班会的气氛也是无形的,它应贯穿于班会的始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班级出现违纪学生的时候,班主任在一进教室的时候学生已经感受到班主任的“火气”,或者是由于班级工作的出色得到学校的表彰奖励的时候学生所感受到的班主任的那股“喜悦之情”,这就是所谓的气氛,大家能感受到,只有在这种气氛之下,才能引起学生的感受,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让学生有那种班会所要表达的那种身临其境。也就是说班主任在教室里什么话也不说,学生就能感受到班主任要表达什么,要强调什么。能让班主任的“沉默”来让学生达到感受的效果,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这就达到了班会的最高境界,所以说班会的召开需要一定的气氛。
三、班会的召开需要恰当的情绪
情绪,是人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它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也能协调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那么在召开班会中如何控制师生双方的情绪呢?
1.班会的召开要有民主的意识。能够让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班会所有的学生都应参加,所以班主任首先要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参与与民主意识,并让他们体验到所做工作的重要性。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能够控制学生参与班会的情绪,达到班会的效果。
2.做好班会的物质准备。班会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班主任应按其重要程度和困难程度逐一检查落实情况,如会场的布置、会议的用具道具等的准备情况,及时予以指导和解决。在班会物质准备充分的基础之上,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班会的主题要求,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之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为班会的顺利召开奠定基础。
3.把握好班主任自身的情绪。班会的召开需要班主任的精神状态和能力,班会的实施,要求班主任全身心投入,精神振作。其情感,其语言,其动作,足以感染和带动全班每一个同学。班主任在班会中就是带头人,是指挥者。需要灵活性,有时还需要幽默感。这就需要班主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慷慨激昂的陈词,各种语言的恰当搭配都是围绕班会的主题而展开,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在班会中是全身心投入的,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是根本。因为只有让学生知道班主任要表达的意思,才能达到班会的目的。
总之,班会课是班主任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主阵地。作为班主任老师,要讲究开班会的艺术,要善于利用班会这个平台去有效地对学生实施教育,达到召开班会的目的。当然,实践使我认识到:组织召开班会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可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