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区域;教师职业技能
论文摘要:职前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办学声誉,也影响到区域基础教育的质量,一直是师范院校和用人单位关注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职前教师职业技能培养难题,就要让职前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走向区域教师教育体系,通过入学教育、课程见习、课堂教学竞赛观摩、地方基础教育论坛、教师职业技能单项训练、跟师实践活动、教育实习、就业竞聘等环节实施。
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师范类院校和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办学声誉,也影响到区域基础教育的质量,一直是师范院校和用人单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师范院校职前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有所滑坡,这里有生源质量不高的原因,也有职前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不力的因素.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职前教师职业技能培养难题?这就要让职前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走向区域教师教育体系.
1、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应该走向区域教师教育体系
从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师范技能与教师职业技能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形式上看,我国师范教育主要是教师的职前教育,而教师教育却是终身的.如果说“师范教育”是一种局部的、狭隘的“小教育”的话,而“教师教育”则是系统的“大教育”,它体现了教师培养的整体性、专业性、开放性和终身性.师范技能是在校师范生为未来教师职业而准备的技能,而教师职业技能包含教师职前、职后技能及其培养,可见,师范技能包含在教师职业技能之中.师范技能培养应纳人区域教师教育体系,就是要贯通职前、职后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但这种贯通不仅是职前、职后训练的连续性,而且是基于职后情境与要求的职前技能训练,因此,师范技能应走向教师职业技能,“师范技能”与“教师职业技能”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融人区域教师教育体系中,这不只是一个方式变换问题,更是一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与境界.
走向区域教师教育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质是将师范技能训练纳人区域教师教育中,使师范技能从训练开始就成为区域教师教育的有机部分,使师范生从人学开始就成为区域教育的生力军.这里,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从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看,教师教育与区域发展具有相关性,教师职业技能也就与区域发展紧密相连.职业教育具有推动区域发展的功能和作用,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同样,教师教育与区域发展紧密相连.区域与教师教育相结合就形成区域教师教育,区域教师教育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划内或多个衔接在一起、共性比较突出的行政区划联合成的广义区域内的教师教育,每一区域内的教师教育性质、内容、目标、方法、手段、评价以及相应的外部支持系统都具有统一性和相关性.教师教育必然打上地方烙印,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其区域性特点是由特定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职业技能作为教师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训练的基础、方式、效果等也就必然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关注教师职业技能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有利于地方师范院校更好地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从而做好“地方”这篇大文章.第二,从职业技能训练的机理看,融人职后情景中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效果更好.情景教学是师生根据教学需要,描绘、设置特定的情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并就此进行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在此,以英语教学为例,可以看到真实的情景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是我国英语教学效益欠佳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样,在真实的职后情景中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身临其境,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压力;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兴趣、注意力、心理因素等非智力因素;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学”与“用”的无缝链接.其关键在于,把职前、职后的职业技能训练自然衔接,将职后要求鲜活地展现于职前训练中,增强职前训练的紧迫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走向区域教师教育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是基于职后情境与要求的职前技能培养,这就把职前、职后训练联系起来,把技能项目综合起来训练,具有整体性、辨证性,也更具实效性.而校园内的师范技能训练,不利于校园内外贯通,训练项目倾向于各个击破,更具有单一性,这种片面地、孤立地训练师范技能,具有形而上学色彩.当然,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前者也需要逐一训练各个项目,仅不过将其置于区域教育之中.克服师范技能训练的局限,师范技能就必然走向区域教师教育体系,就必然走向教师职业技能.可见,区域教师教育与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之间具有必然联系.
2、基于职后情境的职前教师技能训练策略与讨论
基于职后情境的职前教师技能的训练策略主要体现在人学教育、课程见习、课堂教学竞赛观摩、地方基础教育论坛、教师职业技能单项训练、跟师实践活动、教育实习、就业竞聘等环节的实施过程中.
入学教育.从新生人学开始,就要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育,应把新生安排在小学、幼儿园进行人学教育,这样,让新生在人学时就了解今后所从事职业的岗位,增强学习的紧迫性.
课程见习.根据教学需要和培养方案安排,有些课程(如某些教学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安排师范生到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有关内容,增强课程学习的实践性.
课赛观摩.积极组织师范生观摩地方教育部门组织的具有较高水平的课堂教学竞赛,从而引导师范生找到自身差距,并以较高要求确立自己的职业技能训练目标.
教育论坛.邀请省内外和本地区的基础教育专家介绍地方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引导师范生从更高的理性层面领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单项训练.根据教师岗位要求,遴选教师职业技能项目,以制度加强管理,提高训练效益.根据就业目标,规范教师职业技能达标要求,安排教师职业技能各个项目达标进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指导学生规划大学生活,从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跟师活动.所谓跟师活动,即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实际情况,安排一段时期(一学期或一学年),让在校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全面见习与实习,并安排中小学、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为在校生进行“一对一”的全程指导的教育实践活动.跟师过程中,每个学生完成“五个一”材料:一份评课报告、一套规范的课堂教学教案及课件、一个规范的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方案、一篇符合要求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一份综合性跟师活动总结.通过跟师实践,学生加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初步了解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教育理论应用、课堂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组织、课堂教学评价、教育活动组织等方面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教师基本技能和教育教学理论等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增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教育实习奠定基础,从而加深对教育基础理论学习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自我培养和发展的动力.
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教育实习,学生初步了解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特点,培养学生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教育理论综合应用于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和增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业竞聘.通过竞聘的途径就业已经成为人才选拔与流动的趋势,也是对区域教师教育质量的检验与评判.竞聘前夕,要精心组织学生强化训练竞聘项目,从而,以竞聘就业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效果,并通过竞聘活动,厘清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效果与区域教师岗位要求之间所存在的差距,明确改进措施,完善培养方案.
在上述内容中,人学教育、课程见习、课赛观摩、教育论坛等项目有利于帮助学生从职后情景中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从而增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压力与动力;单项训练是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效果的核心环节;跟师活动、教育实习是教师职业技能在教育实践中的综合运用环节,旨在全面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就业竞聘是全面检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效果的环节.这里,形成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链条”:“在社会(教育)情境中认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单项训练—综合运用—社会检验,调适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在这个关系链中,各部分内容与环节相辅相成,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在上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链中,除了“单项训练”这一环节外,其余都直接融人社会教育中,具有区域教育的特点,而“单项训练”却是核心环节,对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效起关键性作用.那么,如何看待具有区域教育的特点的训练环节的整体作用?怎样才能发挥“单项训练”的核心作用?具有区域教育特点的训练环节的整体作用不仅仅帮助学生提高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的熏陶作用,这种熏陶作用是全息的、整体的,有助于师范生形成教师角色意识,有助于树立师范生的师德形象,有助于师范生整体把握基础教育及其课堂教学要求,并使之汇集、渗透到“单项训练”这个核心环节上,从而充分发挥“单项训练”的核心作用.可见,核心环节的“单项训练”似乎没有融人区域教育中,但实质上集中体现了教师的岗位要求,成为区域教师教育的有机部分.
鱼儿回到江河之中才能保持活力,学生走到社会实践中才能成长为栋梁之才,把职前教师职业技能纳人区域教师教育体系中才能更好地为区域基础教育服务.最后要注意的是,走向区域教师教育的职前教师职业技能培养需要有配套的专业培养方案,也要妥善处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校内学习与校外职业实践等方面的关系,使之统筹于大学教学全过程,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从而,让师范类院校和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与培养的人才更适合区域基础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