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从心理入手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2015-09-28 08: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课程中,聋校语文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体验。而新时期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好的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学生心理,更新观念,拓展思路、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更新观念,视生为友

师生关系同其它社会关系一样,微妙而复杂,教师同样有必要懂得与学生相处的艺术,学生是否能够学好语文,不仅依赖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它与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样有着密切关系。哪位教师最能摸透学生的心理,对孩子们的教育方法、诱导方式科学得当,哪位教师善于把握和运用语言的艺术,会“哄”他们高兴,学生就喜欢谁,自然也就喜欢谁的课,学习兴趣也会与日俱增。也就是古人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运用心理“战术”,使学生在“亲其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信其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这就是教育的艺术。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让学生接受和爱戴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哈佛家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26个孩子和一道选择题”,聪明的菲拉老师用一道特别的选择题使26个几乎被学校和社会放弃的问题学生走出阴影,因势利导的使学生没有抵触教师的情绪,并用一段肺腑之言警醒学生,使学生们懂得虽然过去每一个学生都犯过严重的错误,但是过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个学生要把握好现在和将来。26个问题学生最后不但没有危害社会,并且都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真正放下自我,视生为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学生学好语文也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二、运用鼓励,树立信心

鼓励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外在动力。鼓励的力量是巨大的,出乎意料的教师的一句话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一句鼓励,可能会全新改变一个学生,我们的将来可能会多一个出色的科学家,一个优秀的领导人;一句训斥、一句尖刻的话则会抹杀一个孩子美好、灿烂的未来。有一个心理学家说过这样的话:你对孩子怎样描述,他们就怎样以你描述的样子成长。你说他是个无赖,他就会慢慢变得像个无赖;你说他聪明,他就可能真的变得十分聪明。许多教师不断用自己的偏见扼杀孩子的美质,他们却一点也不知道。所以,我们要避免成为这样的教师。我们应把满腔热情倾注给学生,给他鼓励,给他勇气,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不要忘了:自信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上,当老师遇到学生一连几次都说不对的情况时,作为教师,千万不要急躁,更不能呵斥,甚至指责、讽刺、挖苦,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应首先认可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越是这种情况,教师越应给出学生一个和蔼可亲的笑脸。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但又是脆弱、稚嫩的,需要教师给予精心地呵护。教师面对的哪怕是极其可气、可笑的回答,只要学生敢站起来发表自已的见解,教师就可以大肆表扬。要让学生明白,只要他敢于发表自己的的见解,他得到的永远是认可和感谢。至于错误,只要不影响别人的理解,尽量不要打断,不要纠正,否则不但会打断他的思路,影响他继续表达,还会挫伤其积极性。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消极情绪,甚至因害怕被批评、被耻笑则不愿再开口,不敢再发言,这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心理障碍。其实无需担心这些小错,在得到老师感谢和鼓励之后,孩子们会更加努力,会因老师的宽容而更加认真地去听、去学,在老师和其他同学反复重复过程中,他会学会的。

三、学会赞美,激发兴趣

赞美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人人都喜欢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话,高年级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有时在我们看似普通一句话,却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感应。比如课堂上,学生在回答问题或上黑板指图时说得一般,我会说:“很对”/“对”/“很好”。如果差生说对了或一般学生说得不错,我会用“非常好”/“非常棒” /“和我想的一样”/“你好棒”等赞美之词并加上欣赏、敬佩的表情来变换着赞美,或者鼓励说“太棒了,鼓掌!”,同学们都会对他投去赞美的目光,而当学生听到任何一种赞美时心里别提有多美,兴趣自然倍增,而且总想争取再次得到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赞美。这就是赞美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仅此几句话,就有如此强大的激励作用,真可谓“好话甜口更管用。”教师不应忽略了对学生的赞美,更不要小看了赞美。它是春雨,能给予渴望已久的幼苗以甘甜和滋润;它是火种,能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它是神锹,能把深藏在学生身上的潜质挖掘出来。赞美是师爱的体现,更是教育的艺术,赞美艺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应掌握赞美的技巧,既不要吝啬赞美,又不能过分虚夸;既要考虑至学生接受程度,又要顾及到学生的不同性格。赞美必须是由衷的、得体的、恰到好处的赞美,甚至能收到点石成金之效。慷慨赞美吧!只要融入真诚,它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源泉,而持之以恒且经常交换的赞美则是学生保持兴趣的“保温剂”。当然,赞美也可以是一个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令学生心领神会的眼神、表情……

四、纳入游戏,寓教于乐

学生天生喜欢玩,喜欢笑,更喜欢意外的惊喜,这是他们的天性。天性者,不可抑也,只能引导、利用。游戏可谓孩子们的天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精心策划一些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游戏,使死板、单调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只有巧妙地利用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来学习,让学生处在一种宽松愉快、民主和谐而又紧张有趣的氛围中,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既高度集中,又持久稳定。同学们的掌声、鼓励声,老师的赞美声,使他们一次次体验到小小成功的喜悦和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寓学于玩,学得经松,记得牢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日益浓厚。至一每节课需要把哪几种游戏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应预先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有步骤地安排了。逐步把学生对游戏的乐趣引导成学习语文的兴趣。游戏是一种教学手段,一种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一切游戏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不 是可有可无的娱乐调剂形式。更不是随便的玩玩乐乐,否则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游戏的最大特点是能顾及全班学生。比如:复习或上课时,快速做题,新课自学等,可在黑板的一角开设记分栏可弄一小黑板,学生以组为单位或男女生对赛,将每组的积分随时记下来,优胜者一栏可贴上小红旗、一种水果彩画或一张伸着大拇指的图画,以满足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竞赛时,学生们都会全力以赴,异常兴奋,整个游戏的过程既是比赛和竞争的过程,又是专心致志学习的过程,可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游戏竞赛既使孩子们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还锻炼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重视,课下还会出现优帮差的好局面,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使学生在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有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要活用教材,又要活务学生处处体现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赏识,满足他们合理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内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