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22-0067-01
为了配合八年级信息技术Flash制作的讲解,于是我开始录制自己的教学微视频。我从这一章的开头讲起,精选了有代表性的制作例子,共制作了11个微视频,放到我的博客里。同时,我把博客地址告诉我的学生们,让他们可以看看我的制作的微视频并欢迎他们在博客上与我互动。
如今,几个月过去了,Flash的制作早已讲完,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发现微视频点击量并没有多少。看着这些数据,我很失落,失落的是这些数据说明了我的学生当中,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在课后去看过这些视频。但我也有一丝宽慰,因为我在向学生调查的时候,学生是对我实话实说的。
在被问及为什么不去看我录制的Flash制作微课时,学生直言不讳:老师,我们放学后要完成各科作业,家长还给报了很多辅导班,放学后就要去上辅导班,回到家还要完成作业,你说我们哪有时间去看这个?有的学生更是直接:老师,你这个学科又不考试,你就别浪费我们时间了。
思考再三,我想还是应该完善我的微课制作、应用、管理的方法。首先,努力坚持把整个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全部录制完成。让信息技术这个学科,在初中阶段的微视频课程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其次,这些问题也让我看到,我在微视频教学应用方面,在互动这一点上,是非常不足的。没有互动,视频在网上放置再长的时间,它依然毫无意义。
现在我回过头仔细回想,当初接受培训的时候,培训专家就说过这样一段话:微课程要想搞好,必须要满足课程的重要性和课程的趣味性两个条件。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只有感觉到课程对自己是重要的。有用的,必须要学的。这个时候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变“让我学”。成“我要学”。课程的趣味性,是对课程的重要性的重要补充。之所以说是重要补充,而不是必要补充,是因为课程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即使课程的趣味性差一些,但课程的重要性摆在那儿,学生们明白这节课的重要意义,也是会顶住枯燥的压力去努力学习那些他们认为重要的知识。
寒假里,我们学校制订了在八年级试点推广微视频教学的方案。全校选择数学、英语、物理三门学科20名教师录制了42节微视频课程。以便于学生在寒假期间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寒假归来,我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向学生询问了假期使用微视频学习的情况,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总的来说。学生们的回答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1.程度较好的学生:网上老师制作的微视频都看了。但感觉没啥作用。原因有二:一是感觉老师在微视频中讲的内容都比较简单,对自己没啥提高作用。基础题目会做,但一遇较难题目还是不会做。二是看微视频学习感觉没有课堂上的氛围,不如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学习体验更好。这些学生给制作微视频的老师提的建议是:能否讲一些带有拔高性质的知识点或者例题,以让他们的解题能力有更大的提升。
2.程度一般的学生:网上老师制作的微视频都简单看了,但很多都只看了一点,没有耐下心全部看完。同时感觉看视频学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比较奇怪。这类学生都这样两个特点:一是这类学生基本上假期家长都给报了各种补习班。在看微视频学习知识点之前,学生们已经在补习班里学习过了这些知识点。回到家看视频的时候,一看到这些知识点都是学过的,就自然不愿意再继续看下去。二是这类学生不像第一类学生那样会主动去接触一些提高性的题目,所以他们会认为这些知识点他们已经掌握,没必要再去看这种基础性的视频。
3.程度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回答我的问题时比较简单明了——根本没看。通常这类学生也有其自身特点:一是前面基础不够牢固,造成在学习这些新的知识点的时候跟不上或者根本听不懂。二是这类学生本身自控能力较差,在电脑前坐着看微视频只是摆摆样子。
经以上分析,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观看量22442次。签到6821次,点赞1376次。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观看量很高,签到数不及观看量的一半,而点赞数更少的可怜。
由此可见,微课、微视频这种有人做,没人看或者看的少的情况并不仅仅单纯是学科问题,也不仅仅是重要性问题。微课现在虽然已经在各地各校进行了一些试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不能不去从更深的层次去看待这种现象。
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所具有的优势,那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即时的问答,即时的答疑解惑,在目前试点的微课方式中,还是明显存在不足的。我们目前所制作的微课网站、微课社团还没有开辟互动、在线答疑这样的功能。
另一方面,微课依托互联网。这给广大学生提供了在线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同时也应看到依托互联网的一些弊端。因为在网上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事物太多。研究表明,人们的注意力和认知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就像一台电脑的处理器一样,如果开启的任务太多,速度就会变慢甚至崩溃死机。就算是专注于一件事情,成年人大约只能持续40分钟,未成年人能持续专注的时间更短。因此。我们不能确定有多少学生是集中注意力听完我们制作的微课。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以上是我在进行微课试点后的一些零碎的感想和困惑。整理出来。希望微课在我们基础教育阶段能够发展的更好,希望我们也能尽快形成自己的微课“云”体系。
[参考文献]
[1]胡蒙娜.初探“微”时代的微课[J].中小学电教(上),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