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日本在商学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做法,并论述日本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商学;人才培养;启示
一般来说,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商行为之规律的学科。所谓商行为,广义上是指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的人类行为;狭义上则是指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营利性行为。由于商行为源远流长,有关这种行为的研究文献也十分丰富。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后,商行为的教学和研究和商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日本的商学人才培养
(一)日本商学人才培养的源流
日本主要是通过大学教育对商学人才进行培养,在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日本逐步建立了现代大学教育体制,商学是这种教育体制的学科之一,通过商学研究和教育对商学人才进行培养。日本国内历史悠久的大学大多都设有商学科,其中有许多大学是以商学研究和教育为中心发展起来,逐渐扩展到其他学科领域,形成商学研究与其它学科研究的一体化大学。如今在日本,还有许多以商学或商业命名,和以商学研究和教育为中心的大学,如冈山商科大学、小樽商科大学、千叶商科大学、神户商科大学、日本商科大学、高崎商科大学、横滨商科大学、名古屋商科大学、北海商科大学、札幌商科大学、松山商科大学、大阪商业大学、神户流通科学大学、日本流通大学等,这些大学组成了日本教育体制中的商学系大学。
随着商学研究和教育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作为学科的各种具体制度安排也在大学制度中得到确立,成为日本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历教育方面,有商学专、本科教育层次和商学研究生教育层次;在学位授予方面,有商学学士、商学硕士学位(包括MBA等)和商学博士学位;在资格方面,有商学博士后研究以及各种教育资格等。日本通过其商学研究和教育体制,培养了大量的商学人才,为经济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日本商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
首先,说明日本商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依据日本商学研究联络委员会的报告,日本的商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可从两个层次来说明:其一是从大学层次;其二是从大学的院系层次。就大学层次来说,日本商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主要有:“对应于国际化社会的国际人才的培养”、“广博知识与专门教育的充实”、“对国家社会做贡献的人才的培养”、“基于教育基本法的教育”等。其中,国立、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的教育理念略有不同,前者较多强调“广博知识与专门教育的充实”、“基于教育基本法的教育”,后者则多侧重“学问的自由和独立”、“源于基督教全人格的教育”、“个性的尊重”、“来自于佛教精神的报恩感谢”等。就院系层次来看,大学中的各商学院系在商学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理念主要有:对“国际社会的对应”、“对产业有用人才的培养”、“实务教育的重视”等。这些商学院系的基本理念虽然与所属大学的理念在提法上有一些差异,实际上是这些大学商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的具体化,体现出较强的务实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在一些私立的商科大学中的商学院系,这种务实性和可操作性更为浓厚,本质是为日本经济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其次,说明日本商学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
就大学层次来说,日本商学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主要是:“国家有用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社会做贡献的人才的培养”等等,充分体现了商学人才培养对国家的作用和意义。比较私立大学和国公立大学,在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上也有一些差异,私立大学比较重视“积极的进取精神”、“自主独立的个性人才的培养”等,国公立大学则更加注重“丰富的教育和专门知识”、“教育基本法精神的尊重”等。就院系层次来看,大学中的各商学院系在商学人才培养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主要有:“广博教养与专门知识”、“国际性视野的重视”、“在产业界能够活跃的人才的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等,体现出十分务实的倾向,以及对国际化和信息化趋势的重视。
(三)日本商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课程
在日本各商科大学和各商学院系,为了培养商学人才,都开设了许多课程。其中一些基本课程如下:国际经营论、国际市场论、国际物流论、国际贸易论、国际会计论、国际关系论、国际金融论、生命保险论、证券论、流通政策、银行论、损害保险论、市场研究、广告论、消费者行动论、风险管理、金融市场论、金融系统论、商品期货市场论会计史、经营战略论、地域经济论、日本经济论、商业经营论、贸易政策、产业心理学、流通论、协同组合论、市场管理、商业政策、商业总论、交通论、银行论、经营分析、经营学史、经营统计等科目。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各商科大学和各商科院系所开设的商学人才培养课程并不完全一致。随着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日本各商科大学和各商科院系的课程也时有增减。目前,各商科大学和各商科院系往往不设商业经营论、产业心理学、协同组合论、市场管理、商业政策、商业总论、交通论、经营分析、经营学史、经营统计等课程,由于经济国际化的经济全球化的进展,许多商科大学和商科院系往往设置国际经营论、国际市场论、国际物流论、国际会计论、国际关系论、国际金融论等课程。
二、对中国的启示
(一)日本商学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
首先,经过长时期的发展,日本已经形成商学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日本各商科大学和各商科院都建立了自己的课程和教育体系;(2)在这个基础上,结成了各种学会,对商学人才培养的经验教训进行交流;(3)在这个基础上,又设置了一些专门委员会,如日本商学研究联络委员会,并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络,对商学人才培养问题进行协商。
其次,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日本许多商科大学和商科院系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或者具有广博修养和专门知识、能够在产业经济社会大显身手的人才,为此开设了许多反映国际经济和国际经营的课程,如“国际市场学”、“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经营”、“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与此同时,许多商科大学和商科院系也十分注意为当地经济服务,其主要表现是:(1)在商学教育中,特别强调区域分析的方法,教授学生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为此常常在商学复种中开设区域分析和区域研究的课程。(2)对当地商学活动进行调研,如日本许多商科大学和商科院系每年确定一定的区域范围进行“问题发现型”的实态调查,并在这个基础上,写出总结和报告书,对地方商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再次,注重务实性,与时俱进培养需要的人才
(1)加强与社会及与产业界、实业界的联系,聘请经济社会的一些成功人士来学校讲学(一般称为首脑管理讲座),或者聘请企业的首脑为兼职讲师,主讲现代企业管理、公司治理、金融改革等方面的课程。(2)注重商务战略人才的培养。战略管理主要针对一些新的领域和新的机会,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变化繁多的时代,产业往往需要商务战略人才。在人才培养上,日本各商科大学和各商科院系十分注重培养商务战略人才,在课程安排上,往往会安排一些新课程,如“实践管理”、“管理设计”、“商务管理”等。(3)注重信息处理人才的培养。目前的世界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商务活动也迫切需要信息化人才,日本各商科大学和各商科院系往往在课程中,将数理工学、社会工学、人类工学等学科中用到的复杂的信息分析手法引入到经营战略的分析中,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最后,课程讲授上注重“演习”
“演习”是日本讲授课程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和方法,在日语中,“演习”叫seminar,其基本方式是,在老师布置问题后,学生独自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掌握这方面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学习进行讲授,并进行争论,以获得对问题的各种答案,老师则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方法比较重视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商学人才培养上,日本各商科大学和各商科院基本上都采取这种方式和方法。
日本在商学人才培养方面也有一些不足。其主要表现是:
首先,实务课程与基础理论课程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近年来,日本各商科大学和各商科院十分注重国际化和务实性,商学基础理论课程所占毕生越来越少。如日本小樽大学、一桥大学商学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专业教育科目”基本上是以理论为主,2005年则放弃了其中一些理论课程,开设新课程,如“社会与财政”、“渠道管理”等。日本的“演习”教学方法也越来越注意社会调查,不太重视基础理论训练。商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有其自己的理论体系,如果单纯地为了实务课程,放弃理论课程,这显然会带来问题。
其次,商学人才培养的学生基础问题
日本的商学人才培养都是由大学和研究生院来进行,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从事没有接触到商学知识,如何从中小学生开始,普及商学知识,显然是值得注意的问题。2005年6月,日本商学研究联络委员会在与其他学术团体联合发表的《关于中等教育课程中经营教育的改善》的报告中,提及高中和大学在商学人才培养上的相互使用的问题。这显然是改善商学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日本在这方面还刚刚开始,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
(二)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的商科教育和商学人才培养形成于从20世纪初叶,1905年创立的复旦公学在1917年开设了商科,其后在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一些大学和学校也设置商科,其中有一些以经济学的名义设置。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商科基本上被缩编进政治经济学系。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率先将经济系科和管理系科分设,到目前许多高校直接或者间接设有商学院系,开展商学教学,培养商学人才。
就目前来看,中国的商学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1)在商学人才培养的定位上有一定的问题。中国在商学人才培养上,往往只讲授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对中国现实的关注力度薄弱,不重视对中国现实的调查研究,对中国的现实问题不太明确。(2)专业划分过窄过细,教材选用较为随意,课程设置也不太合理。国内商学院所选用的教材多是翻译的和理论形式的,自编而实用的、且有新意的教材很少。在专业基础课的知识构建上,不同级别的学科设置层次不清,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教学体系。(3)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滞后,知识结构单一,实践经验缺乏,知识创新不足,创新意识不强。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课程,教学主要沿袭“听讲加考试”的传统方法,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而不能联系实际,进行创新。
针对中国在商学人才培养上的问题,有必要认真吸取日本的经验教训:首先,要形成了一个商学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其次,要做到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注重商学人才培养的务实性,与时俱进培养需要的人才。在课堂讲授上可引进日本式的“演习”形式,注重教学互动,注重学生的参与,促使学生更多地进行调查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意实务课程与基础理论课程之间的平衡问题,合理配置两类课程,还需要商学人才培养的学生基础问题,适当在中学甚至小学阶段,为商学人才培养建立基础。总之,商学人才培养涉及一个国家经济建设的成败,是整个社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作者:胡方,张宏翔,陈琳琳,本文来自《上海商学院学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