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单亲家庭教育问题影响研究论文(共5篇)

2023-12-07 21: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浅谈单亲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家庭是人成长的港湾,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主导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单亲家庭作为特殊的家庭结构出现于社会之中,单亲家庭对幼儿的成长有如下影响:


  1.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幼儿往往生活在消极的家庭中,气氛压抑,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点,会使其形成对人很冷淡。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幼儿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生活境地。特别是看到其他小朋友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幼儿就会想到以前自己也这么快乐过,现在的生活很痛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性格会像父亲,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性格会像母亲,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对幼儿身体心理的影响


  对幼儿的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幼儿与父母要多接触、多沟通,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会减少,生活水平会逐渐降低,父亲或母亲会很忙,营养会比正常家庭的幼儿吸收得少,影响其健康发育。由于父母离异,幼儿不得不被迫放弃以往的习惯和态度去适应新的生活,只能选择双亲中的一个,从此组成单亲家庭,这种由内到外的改变,会使幼儿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造成伤害,所以单亲家庭往往会对幼儿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经历父母的争吵,家里压抑,气氛不和谐,长期以来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感降低,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好,使幼儿开始困惑、迷茫,当这种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时,幼儿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个性特点。


  3.对幼儿群体交往的影响


  单亲家庭使幼儿的心理受到创伤,对父亲或母亲态度蛮横,不亲切,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准离婚后的一方探视,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幼儿看见其他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玩耍,他们会更加伤心,加之其他小朋友的耻笑,会让他们的心里更加恐惧与别人交流,与小朋友的关系处得不好,有的会讨厌父母,并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自己太残忍,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态度。


  4.对幼儿学习的影响


  单亲家庭必然会使幼儿的心理受到影响,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并且单亲家庭的家长为生活奔波,生活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管教幼儿,他们无约无束任意地玩闹,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学习没有用,长期下去就会不学习,学习成绩下滑。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离异或重组的现象日益增多,不完整、不稳固的家庭的幼儿,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家庭和学校教育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给幼儿增强其自信的法码,使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能真正地健康成长。


  作者:黄维艳

  第2篇:关于小学单亲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已出现单亲家庭约800多万家。离婚或父母某一方意外死亡是形成单亲家庭比较常见的原因,因此单亲家庭的数量还在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单亲家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不少单亲家庭孩子因家庭原因而产生心理疾病,不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严重的还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虽然每个家庭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后果却相当一致——生活向孩子亮起了红灯,孩子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成为了家庭悲剧的牺牲者和承担者,被迫承受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压力。


  下面我就接触到的几位学生分析如下:


  一、案例介绍


  案例1:小康,男,11岁,行为习惯差,自制力差,容易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比如上网。内心深处自卑,攀比心强。没有感恩意识。自制力差,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容易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家境艰难,内心深处自卑,但攀比心强。


  案例2:小科,男,12岁。该生自卑敏感,个人卫生状况较差,情绪波动较大。课堂上爱发言,但自我控制能力差。爱说话,爱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有事出口爱骂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由于家庭情况特殊,该生自卑敏感,个人卫生状况较差。没有感恩意识,爷爷和奶奶照料总认为是理所应当。


  二、案例分析


  首先,这里可以看到两个不同单亲家庭中的学生,他们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两者都不能正视自己的现状,采取各种方式逃避,心中都充满着严重的自卑。由于家庭的破损带来了很多问题,生活处处亮起红灯,主要是经济资源和情感资源的缺乏。


  其次,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接受了外界过多的情感暗示。和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一样,她们的家长也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刻意强调红灯已经亮起,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


  三、教育过程及体会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小康、小科和他们的家人,我发现他们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


  (1)长辈关心不当。爷爷和奶奶对孩子的关爱,主要体现在对吃喝穿的悉心照料,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和学业辅导,导致该生学习不够认真,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2)缺少亲情沟通。由于家庭的这种特殊性,小康自小和父亲以及爷爷奶奶很少进行情感上的沟通,遇事缺乏是非判断,遇事也只是消极回避闪躲。比如感到无聊,经不起诱惑去上网。小科的奶奶也只能勉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3)家庭教育方式不对。对学生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进行交流,没有让该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而是出于爱怜之心,而不了了之。


  (4)对该生劳动养成教育不够。只有让他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农活,学生才能生体力行,知道家长的辛苦,知道自己现在生活处境的艰辛。从而对爷爷奶奶的辛苦才会有所感知,进而才能激发感恩之情。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们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的疏于管理和亲情交流和他们的不自信,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


  (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爷爷奶奶交谈,同时我对他们提出建议:①在孩子犯错时应该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而不能借着爱的名义,对他的错误行为放任自流。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与家长或老师沟通,不能让孩子背负太大的心理压力。③感受家庭的爱。对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的重责,其实老师和学校的教育和关爱起到的作用,远远不及来自家庭的亲情教育感化。只有父母配合学校的工作才会有好的效果。


  (2)其次,感受学校的爱。教师要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留心观察,善于发现、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比如,教师经常关心、询问他们早餐吃饱没有、衣服换了没有等细节问题,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真诚的亲人之爱。对他们的教育管理要有足够耐心和信心,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多一些爱心和尊重,但对他们的不良行为更应予以严格要求和监管,让学生感受到理智的师爱。


  (3)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和同学朋友交往的快乐。①让学生坦然面对现实,理解单亲家庭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其实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希望老师把他当成普通的孩子来对待,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绝对不过一分也绝对不保留一分。这样的平等会让他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是班级的一份子,没有被孤立,不特殊。②培养积极情绪,恢复他们的自信。利用表扬树立信心。针对孩子平时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都给予表扬,让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功和喜悦,逐步树立自信。③营造和睦融洽的班级氛围,为她们提供锻炼平台。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老师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班主任应帮助她们,为了让她感受到学校就是家庭,老师就是父母,同学就是兄妹,要创造活动的环境,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与。④针对实际,设立小目标。在孩子走出自卑等消极情绪的低谷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到学习上,使他知道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学生最起码的任务。现在两位学生在课堂表现积极,发言踊跃。他们身上出现的点滴进步,都是值得欣慰的。


  总之,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通力协作,才会使一棵棵风雨中的小苗茁壮成长。


  作者:吴亮

  第3篇:单亲家庭教育子女的八把“尺子”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一直是我们家庭教育的难点。由于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当,单亲子女易形成种种人格缺陷,常出现多种问题行为,据统计,三成单亲家庭子女有心理疾病。在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单亲家庭子女所占比例较高。如何让单亲家庭子女健康成长,家长要把握好教育的“度”,“过”与“不及”都会给孩子身心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现介绍促进单亲家庭子女健康成长的八把“尺子”:


  坚强不坚硬。一些单亲家庭特别是丧偶家庭,由于生活状况差,家庭负担重,家长常教育孩子要坚强,并着意培养他们坚强的个性。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常把一些负性情绪埋在心里,“男儿有泪不轻弹”。一味强调“坚强”,缺少温情教育使他们心肠变得坚硬,所以有些单亲家庭子女不懂关心家人,冷漠自私让人震惊。因此单亲家长朋友在培养他们坚强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温情的一面,刚柔并济更为有效。


  独立不独处。与双亲家庭相比,单亲家庭的孩子得到呵护的机会较少,许多事情家长让他们自己去做,由于生活的磨炼,这些孩子自理自立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强。但是有的单亲家长认为独立就是独处,不和其他人打交道,不依赖他人,自己解决自己问题。这种理解有失偏颇,独立并不一定独处,尤其在当今社会,在共处中培养独立人格更为重要。要教育孩子学会与人共处,在共处中学会做人做事,在合作中提升独立能力。单亲家庭子女独处机会较多,与人共处的机会较少,家长要引导他们多和亲戚朋友邻居中同性别的成人交往,这也有利于孩子性别角色社会化。


  严格不严厉。单亲家庭对子女教育比较严格,一些家长由于丧偶、离异、失业、生病等原因生活艰难,他们往往把改变逆境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有些单亲家长认为严格就是严厉批评、惩罚、体罚孩子。有的单亲家长把孩子当作出气筒,把对对方的不满发泄在孩子身上,这不仅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也在孩子心里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对孩子严格要求没错,但要以尊重孩子人格为前提,以积极有效的方式为手段。过分严厉不会取得什么理想的效果。


  关爱不溺爱。单亲家庭由于亲人亡故或离异,出于一种补偿心理,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生活,不能自理,自我为中心,好逸恶劳,骄纵放肆,社会适应能力差。过度的爱会淹没孩子,真正的关爱孩子要做到关爱有度,既不是溺爱,也不是爱的缺失,过分冷淡过分呵护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关爱孩子要做到爱之有度爱而不娇。


  破碎不破摔。单亲家庭破裂不完整,家长没足够的时间来管教孩子,孩子一旦受挫,家长没进行有效引导,易形成破罐破摔心理。孩子自尊心逐渐丧失,照着坏习惯往下走,在泥潭中越陷越深,不可自拔。单亲离异家庭,有的抚养一方疏于管理,而另一方不愿承担责任,结果让孩子成了“多余人”,孩子的自尊心遭到挫伤,也易形成破罐破摔的自卑心理。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唤醒其自尊,以美好的前途来引导他,以榜样的力量来鼓舞他,家长也不能放弃希望。


  谈心不攻心,单亲家庭要经常和子女谈心,加强亲子间沟通,消除隔阂,增进亲情。谈心的目的是交心做朋友。单亲离异家庭有的抚养方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对孩子进行攻心。说对方坏话,让孩子疏远对方。离异父母要避开雷区,不要把不满仇恨埋在孩子心中。真正爱孩子就要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困惑,尽量不谈双亲之间的矛盾,尽量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期望不厚望。单亲家庭生活困难,经济条件差,常遭人歧视,家长迫切要求改变现状,对孩子期望值普遍过高,望子成龙有之,逼子成龙也有之。过高的期望难以实现,这对孩子心理造成较大的压力,孩子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家长要降低期望值,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欲速则不达,望子成人比望子成龙更重要。


  自信不自大。单亲家庭情感条件欠缺,生活困难,大多单亲家庭子女比较自卑。培养其自信心是战胜其不良心理的重要武器。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却鼓错了劲,让孩子自信过了头,让孩子变得自我为中心;自高自大,自私自利。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历来是一个难题,有效解决这个难题,家长要把握好适度的原则。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变化对他们产生何种影响,并不取决于这些变化本身,而取决于我们对这些变化的态度和应对策略。单亲家长要进行自我调适,正视家庭变故的现实,积极解决子女教育问题,让单亲家庭也能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沃土。


  作者:琚金民

  第4篇:单亲家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单亲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仅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也叫离散家庭或缺损家庭。单亲家庭的大量出现,对于离婚的夫妻双方或一方而言,可能是一种解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同一片天空下,幸福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由于缺少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关心、疼爱,而使心理受到影响。许多研究证明,单亲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单亲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1.对性格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学前儿童往往生活在消极的家庭中,气氛压抑,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点,会使其形成对人很冷淡。之前生活在完整和睦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生活。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无法去体会父母离婚的原因,会认为他们不爱自己了、不要自己了,自己是多余的,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自己不会排解,一旦受到影响,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迷茫。特别是看到其他小朋友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到以前自己也这么快乐过,现在的生活很痛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性格会像父亲,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性格会像母亲,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对身体心理的影响


  对幼儿的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与父母要多接触、多沟通,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会减少,生活水平会逐渐降低,父亲或母亲会很忙,营养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吸收得少,影响其健康发育。由于父母离异,孩子不得不被迫放弃以往的习惯和态度去适应新的生活,只能选择双亲中的一个,从此组成单亲家庭,这种由内到外的改变,会使孩子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造成伤害,所以单亲家庭往往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经历父母的争吵,家里压抑,气氛不和谐,长期以来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感降低,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好,使幼儿开始困惑、迷茫,当这种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时,严重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人格特点。


  3.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单亲家庭使学前儿童的心理受到创伤,对父亲或母亲态度蛮横,不亲切,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准离婚后的一方探视,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看见其他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玩耍,他们会更加伤心,加之其他小朋友的耻笑,会让他们的心里更加恐惧与别人交流,与小朋友的关系处得不好,有的会讨厌父母,并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自己太残忍,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态度。


  4.对学习的影响


  单亲家庭必然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并且单亲家庭的家长为生活奔波,生活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管教学前儿童,他们无约无束任意地玩闹,导致学习成绩差,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学习没有用,长期下去就会不学习,学习成绩下滑,以至辍学。


  二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孩子要求过严


  有些家长把生活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过严,孩子心理压力大,且相当多的单亲家庭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比双亲家庭高,有的把全部心思花在孩子身上,自己节俭,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干预,一旦孩子的各种行为方式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便会引起不满,出现责备等不良行为。另外,单亲家庭家长长期的过度疲劳,会使他们感到无助,从而出现过度严教。这种过度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自尊,限制其自由发展,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从而出现自卑、自责等问题。


  2.对孩子监管不力


  单亲家庭父(母)亲在生活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缺陷,有的家长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他们的关爱。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遗弃他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或倒闭,孩子的父母大多下岗,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得不打工,对他们来说,能够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就已不错,至于对孩子的照顾,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感,或各自重组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冷落孩子,因为害怕孩子影响自己新的家庭,甚至有家长把孩子推到门外,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由于孩子在家中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自己的成长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因而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压抑,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和生活。


  3.对孩子过度溺爱


  单身父亲、母亲因其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弥补,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而不能给予正常的管教。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妥让、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不健全家庭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单亲家庭中有的父母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自私、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


  4.孩子缺乏社会交往


  单亲家庭中,很多单身父(母)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依为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其出门,以免被别人欺负,过度地保护;他们按照自己给孩子设计的目标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乏与他人相处、交往的经验,在与人交往时,必然会产生孤独与焦虑,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的对策


  1.从实际出发,不要期望过高


  单亲家庭的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活着的精神力量,对孩子的希望过高,自己节省,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有些孩子不能适应,就向反的方面发展,希望父亲或母亲能注意自己,以减少压力;另有一些孩子想为了不让父亲或母亲失望,长期过度的学习,表现自己,一旦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便有可能走向崩溃。单亲家庭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同时不要事事自己做决定,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2.加大对孩子的监管


  单亲家庭的父母比较忙,但也一定要关注孩子,对孩子要有责任感,不要生活有压力、心情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或是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身边,不要把孩子当成包袱,要加大对孩子的关爱;同时要加大对孩子的监管,有些家长会组建新的家庭,有的孩子会心情不好,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进行沟通、劝解,而且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中的作用、位置。


  3.不要溺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许多单亲家长害怕孩子不安全、出事故。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家长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各种措施来限制孩子的活动,造成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生活中的困难,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对此,单亲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做,有些事要让孩子自己做,培养其独立的生活习惯。


  4.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单亲父母不要限制孩子自由的活动,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单亲子女虽然受到社会的偏见的情况已不多,但家庭的不完整总是让孩子们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要尤其关注,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参与到社会中去,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家长要帮助孩子,给予指导,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更要主动地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作者:张殿娟

  第5篇:家庭教育心理学小学生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及其心理调适


  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文明、进步,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在父母离异或父母双方有一方意外死亡后,有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领着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组合的家庭里,还有的则是依附着爷爷奶奶。这些孩子从小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没有得到父爱或母爱,使其缺少与其他同伴相比的优越感,这个特殊群体,较之完整的家庭学生心理更加脆弱,更易出现偏差。


  一、单亲家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冷漠、孤独


  由于父母离异或丧偶,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失去原本的完整性,由父爱及母爱所维持的健康和谐环境被破坏,没有父爱阳光的支撑或者母爱细腻的呵护,往往造成孩子冷漠的性格,特别是重组家庭之后,某些孩子的孤独感、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在校表现为: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愿和老师沟通,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


  (二)敏感多疑


  总是怀疑或担心自己的单亲身份被人耻笑,而变得敏感脆弱,当别人无意中说起自己家庭的事情,也会使他变得激动极端,常常通过争吵甚至打架来维护自己心中的禁地。这种过激的反应,往往造成不合群,而影响到自己的人际交往。


  (三)逆反心理


  单亲家庭的孩子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不服从教师的教育,把对父母的不满发泄在同学身上,欺负同学,惹是生非。因得不到完整的家庭的爱而有意违反学校纪律,以引起教师的注意,求得心理的暂时满足。


  (四)自卑、忧郁


  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就失去了另一方的关爱,家庭经济情况发生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孩子的推委,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进而产生自卑而缺乏自信。


  (五)消极、厌世


  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而产生消极心理。他们对学习、生活不感兴趣、失去信心。


  二、单亲家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单亲家庭小学生自身的原因


  1.自我否定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所以在父母吵架,闹离婚的刺激下,小学生容易因此对自己产生负性的评价而容易把父母的离婚联系到自己身上去,从而感到内疚、自责。


  2.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


  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小学儿童身心各方面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和改正,因此需要父母给予不断的关爱以及庇护,但单亲的家庭则不能满足孩子的这一需要,因此有时会造成孩子需求的缺失,孩子也会因此以其他方式进行弥补与自我满足。


  (二)家庭教育的原因


  家庭教育的不良倾向:


  1.疏忽与漠视


  家庭离异后,由监护方除了独自承担家庭内外各种重担,经常无暇照顾子女,让孩子产生孤独感。


  2.过分弥补


  离婚双方家长认为对孩子有所愧疚,便以物质满足、事事包办来弥补,容易导致孩子任性,造成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3.过分责怪


  监护方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负担,影响了自己重新组建家庭,怨恨孩子和另一方,这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压抑,甚至厌恶家庭的心理。


  三、单亲家庭小学生常见问题的心理调适


  (一)及时洞悉小学生压力反应的各种表现及其对单亲家庭的认识


  当小学生已经表现出一些心理压力的信号,如情绪不安、不爱说话、行为粗暴、爱欺负他人以及不遵守纪律时,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要抽出时间多与儿童面对面交谈。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成人能够及早发现、恰当引导儿童倾诉,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认识,因单亲而引起的心理压力以及行为发泄就会得到有效的舒缓。


  (二)单亲家庭的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父母要慎重对待离婚


  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年幼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即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该负责任的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认识,因为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父母的任何言行举止或许都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


  作者:葛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