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创新思维机制运用策略研究论文(共6篇)

2023-12-11 14: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所谓思维是事物的形象(表象),在人们头脑中通过分析、综合产生或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形象思维的作用主要是想象,特别是创造性想象发挥出来的。可以说,没有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要想进地创造性思维是不大可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让学生感应、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当前,国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从新课标的颁布、课堂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要求以及成绩的检测——考试都做了较大地改革。如今这几年的中考题中已出现了不少意在开发学生思维的题目。唯有思维不断创新,才能在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在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


  1.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的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思维上的活跃性,使他们潜在的智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在课堂或实验中的一些"发现"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能有足够的信心去研究新的规律和探索新的问题。教师的一个赞扬的眼神,一句鼓励性的话,一次全班性的表扬,都是学生学习和钻研的动力。如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楚蒙蒙同学自己找来长玻璃和润滑油,进一步探究从斜面滑下小车移动的距离,比较得出: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越远。于是我在班上嘉奖了他,并且号召学生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这种勇于探索真理的学习动机和严谨求实的探究精神,这样,就带动了一批学生,使他们对科学的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留给学生一些探索世界的空间,让学生有选择创新的权利,同时注意参与的形式要多样化。可让学生调查、亲自验证、参观访问、相互讨论。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后,就引导学生到街头、到村庄、到工厂去调查噪声产生的来源,并提出减弱噪声的办法,有的甚至亲自实践后发明了"减噪球"放在耳朵里减弱噪声,并到工厂让工人在工作时带上,以保护听力,收到良好的反响。物理实验不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去验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抓好"双基"教学探究,有利于奠定思维创新的发展


  "双基"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生的个性思维决不是凭空的想象,它要求学生必须系统地掌握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各种实验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方法,才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完成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学习电学后,探究小组为居民设计电路,并探究怎样布线合理、省线、美观,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使物理学逐步走向社会。


  3.多元探究方法的尝试,有利于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


  中学生的创造力不再带有虚幻的超脱现实的色彩,而更多地带有现实性,更多的是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情境,他们的创造力带有很大的主动性和有意性,能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同时中学生的创造力更为成熟。所以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尽可能要求学生动手实验,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尝试去揭示和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运用对比、归纳、演绎等方法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并以运用这些规律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3.1观察、实验法探究。物理本身就是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察和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眼、动手、动脑的热情,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树立实践是验证真理的观点。一学生在学了回声测距后,在家利用手表,算出家与门前一座高山的大约距离,从而用实验验证了所学的知识。


  学习摩擦起电后,学生将摩擦起电实验进行改进,方法是:把纸条平放在讲台上,用一只捏信塑料带的一端(手一定要干),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夹信塑料带从捏住端往另一端摩擦过去,力度适当,这样重复几次,然后将塑料带与纸条平行接近,接近到适当距离(约几厘米时),就会看到纸条自动跳上来。此实验改进的特点是"器材少、简单易找;效果明显;可见度大。这对于激发学生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促进创新思维和能力都十分重要。


  3.2变式的探究。变式就是通常所说的一题多变。通过条件和问题的转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这对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书上曾有这样一个例题:高出水面30m处有个容积是50m3的水箱,要用一台离心式水泵抽水给水箱,50min能把水箱充满即可,这台水泵的功率是多少KW?(g=10N/Kg)讲完这道题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四个变式:


  (1)离水面高处有一个容积是50m3的水箱,用一台5KW的离心水泵出水给水箱,50min能把水箱充满即可,求抽水高度。(g=10N/Kg)


  (2)高出水面30m处有一个水箱,要用一台5KW的离心水泵出水给水箱,50min能把水箱充满即可,求水箱的容积。(g=10N/Kg)


  (3)高出水面30m处有个容积是50m3的水箱,用5KW的离心水泵抽水给水箱且把水箱充满,求抽水时间。(g=10N/Kg)


  (4)高出水面30m处有个容积是50m3的水箱,在要一臺5KW的离心水泵抽液体给箱子,50min能把水箱充满,求所抽液体的密度。(g=10N/Kg)


  通过以这道题的变式,学生对这类题型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解题的能力,发展了思维。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丰富物理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方法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就一定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


  作者:唐品武

  第2篇:浅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人往往容易忽略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培养,造成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某些缺失。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呢?


  1.有意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训练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趣题导入,误题引入、悬念导入等多种方式创设启迪思维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和自信投入到当中,挖掘知识内部的新奇事物,引起惊讶。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2.要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农村小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较低,不能用语言完整清晰地途述思维过程,特别是数学语言更是缺乏,这不仅有碍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更加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长期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强调学生对每个算理的正确表述,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述模式。


  例如,六年级有女生25人,是男生人数的2/5,全班有多少人?这是一道分数应用题,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必须先求什么,通过这样的句式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说清思路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及表达能力。


  3.变换思考角度,训练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学生思维的展开,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能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农村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个体的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28-8可以连续减多少个8呢?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28里包含几个8,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


  4.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根据数学直觉思维产生的条件和数学直觉思维的特性,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大胆猜测。现在课本上有很多估算、猜测,它让学生有方向地猜想和判断,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表现。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后,学习分数除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想:分数乘法是怎样的?它会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而且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也在猜测中获得有效发展。教师让学生主动感悟。学生只有用心去感悟,才能自己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做到融会贯通。


  5.设计多样的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缺乏变通能力是小学生中普遍缺乏的能力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设计多样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学会灵活变通,进而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例如,我经常设计需要通过逆向思考问题才能解决的习题:A、B、C三堆火柴按如下方式挪动,先由A堆中取出火柴,按B、C两堆中的火柴数目放入B、C两堆;接着由B堆中取出火柴,按A、C两堆中的火柴数目放入A、C两堆;最后由C堆中取出火柴按A、B两堆中的火柴数目放入A、B两堆,经过这样挪动之后,三堆火柴都是8根,问各火柴堆中原有火柴多少根?分析:按照挪动顺序我们很难解出,因为我们不知道初始情形(这正是要求的结果),但是由于知道最后的都是8根,可以把问题倒过来推出初始情形。根据最后的结果都是8根,并且由A、B两堆挪动,可知挪动前A、B两堆火柴数只能是现在数的一半,即4根,所以C有16根,由此可知,在第二次挪动前,A有2根,B有14根,C有8根,而最初A、B、C分別为13、7、4根。通过这道题的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丰富自己,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张素军

  第3篇:关于在高中数学中创新思维方面的研究


  在当前全国素质教育盛行的大势所趋下,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变得越来越突出的施行。高中数学,是整个高中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是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一环。素质教学下的创新改革不但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灌输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同时也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在解决本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创新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一、“用旧思想解决旧问题”的方法过于呆板,要推陈出新


  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在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时,往往只接触到一些概念性问题,没有深层次的去真正的学习数学。年龄小、爱玩,课余时间没有真正的利用好,加上老师也没有深入的教学,在这样的教育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往往会过于死板,对于数学的学习往往会像语文、英语那样死记硬背,把公式、概念背诵得滚瓜烂熟,到最后做题的时候一错再错,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许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严重的导致学生偏科。但是进入高中,数学方面的学习跟初中时期相比上升到另一个档次,因为高中数学课本中有许多概念,还有复杂的公式,只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中,只靠记忆往往会背混、背错,应该明白正弦函数在1、2象限是取正值,余弦函数在1、4象限取正值,正切函数在π/2和-π/2是没有意义的。再例如:在学习角时,往往会出现余角、补角,内错角、同位角等,学生在学习时,不单单会题目中的角度计算,解题时要挨个的把角度写在题目上,标记出来,方便加深记忆。只有这样运用更加真实有效的学习,才能把知识记忆的更加牢固,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会出错。


  二、“用旧思想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往往过于落后,要与时俱进


  大部分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包括在课堂表现上,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侥幸心理,对某些知识点产生过度的依赖,遇见问题会立刻“套公式”,不假思索:遇见新的难题时,还是一如既往的套用课本中的定理,公式,这样的话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陷入出题人的陷阱,不改正的话会越陷越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积极的纠正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对待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论去灌输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去,不局限于解决此类问题,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


  三、“用新思想解决旧问题”的方法要及时普及,推广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会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及时的记下笔记,会学习到许多课本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方法。有些方法比较前卫,可能会有些知识点上或者年级上的跨越,但是这些方法足够让学生解决现在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可是经过我们研究发现,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会在课堂上一如既往的记笔记,把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逐一记录下来,不懂的问题会及时的与老师去沟通。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无法坚持每堂课上都会一如以往的记笔记,有些时候会半途而废,最后可能会导致前功尽弃。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不断的提高课堂效率,督促学生记录课堂笔记,在课堂上与学生及时互动交流,课下要听取学生汇报课堂反思,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面对问题时能想出各种方法,沉着应对。这样的模式也应该的去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加以推广,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来走出社会时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四、“用新思想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要及时采纳,共同学习


  当前许多老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任务和难题,素质教学的大环境下,老师的教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针对学生自身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也要不断地为自己“冲冲电”,不断丰富自己。老师在课余时间中,要不断地去把自己之前从来没有遇到的难题上加以学习,在此基础上掌握适合学生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再利用课堂的教学,把自己所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小窍门逐一的灌输到学生的思想当中,让学生真正的掌握,面对问题从容应对。其次,老师们之间要及时的去沟通,互相的去学习,多参加一些课外学术交流活动,既有利于老师们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打开到最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在以前的基础上再稍加锻炼,不断巩固,这样的话就能很好的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做到数学是所有功课的“先头部队”。


  基于以上出现的四类方法,需要补充的是,许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单单是靠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要带着自己的思维、观察、判断的能力去领悟解题。例如在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袋子里球的情况,对于许多缺乏想象和理解能力的同学,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往往会显得比较吃力,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时,要不斷的教给学生对待此类问题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老师在课堂讲课时,可以用乒乓球去取代问题中的球,然后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去排列,然后再去组合,争取做到理论中的问题在现实中得以实现,以此类推,更多的球类排列组合问题应用此类方法也能准确的解答出来,这样的话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定式,做到举一反三。再一个例如在将立体几何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大部分的学生会出现思维断路,许多同学的立体感不强,完全想象不到。我们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等,还要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校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来辅助教学,通过在多媒体上的展现以及学生对投影仪上图形的某一个面的观察联想到其他面,达到创新教学的真正目的。


  总之,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任重而道远。数学是一门思维性特别强的科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特别高,老师们要争取做到,教学时尽可能的利用自身的能力和学校的教学资源,去更好地灌输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不断的举一反三,不局限于课本知识,更多的去接触课本之外的问题,不懂的及时与老师沟通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引领新素质教育下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把自己的思维发挥到极致,不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创新能力,更好地促进个人的发展。


  作者:马小丹

  第4篇: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塑造思维的能力好,但是在理解题目和知识点方面还是略有欠缺的。所以,在启发学生去发散思维、去创新思想方面的教学,应当也要适时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一、重视兴趣激发


  1.做好创新实践引导,建立轻松课堂氛围。在小学阶段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一定要更加的具体和形象,太过于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而实现这种教学方式就必须从实践中获取经验。举个简单的例子,用人教版的教材,选取小学数学一年级的知识,从下册第3单元《图形的拼组》来说,笔者用实践来充实教学理论,老师应当是复习图形知识以便于接下来的学习,其中更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方法,比如拿一页纸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从具体的图形中回忆起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的一些有关知识点。学生中有人提出现实生活中的图形例子,比如电脑键盘是正四边形和矩形的结合等非常有发散性的例子。在生活实践的引领作用下,学生们均在后面的拼图训练中表现出色。由此可见,创新实践是帮助学生们更好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好方法,从学生自己动手的角度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让思维更加的开放。与此同时,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会更加的轻松愉悦,有利于提高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热情。


  2.开展课堂内外兴趣实践活动。以往学生们提不起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大多是因为课堂教学太过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而实践教学往往缺乏经验和枯燥乏味。所以,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并且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启发创新的思维。现在的老师们在授课中已经逐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如定期举办趣味乘法表创作大赛来巩固对乘法表的知识记忆并且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个比赛主要是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小组合作提出一个关于乘法表的特殊记忆法,结果是很圆满的,学生们提出许多有趣的方法,比如买卖记忆法、故事记忆法等诸多独具匠心的记忆方式。而经过了这个活动,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启发了更广阔的思维方式。


  二、加强学生思维锻炼


  1.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帮助学生培养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为了达到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探究、理解、解决问题的目的,应当做到探究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分阶段掌握。《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第一步,提出小数的含义,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一些有小数的物品,比如说矿泉水1.3元、感冒药11.24元、笔记本8.8元等等;第二步,对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是否观察到了物品上的数字?数字和以前看到的是否有所不同?在这样形象生动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学会了价格的具体小数表示,也对小数的含义有了基本的了解。在这个了解的阶段中,伴随着学习程度的逐渐深入,教学的气氛也是跌宕起伏,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充足的拓展。因此,使用了这种小学模式之后,有的数学含义老师可能刚开始讲解,学生就能爆发出丰富的思维创新潜力从而理解这个知识点。


  2.导入异向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有了求异精神作为数学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的支柱,应当对于数学中的知识点勇敢质疑,合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到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啊,努力加强对思维的训练强度。比如说,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几分之一》的内容时,本人就把握时机将求异精神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维中。笔者先将基本概念讲解给学生听,通过一些小例子加强学生们对于本概念的理解,比如分苹果等。在对学生们的掌握情况有了解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将一个月饼平均地分配,教师横竖各切一刀,其中的任意一份只是所有月饼的四分之一是正确的吗?有的学生已经回答出正确答案,但是有的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有的人还在犹豫不决,还有的学生已经大胆的想老师提出他们的疑问,此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下次还应大胆发言。最后,总结刚刚的教学,告诉学生们学习数学应当有怀疑精神,思维不可僵硬刻板,要把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提出多种的解决方法。在这样的一节课下,求异精神已经渗入到学生们的脑海中了。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寻找贴近于生活的教学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學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掌握,让兴趣来吸引学习的热情,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努力让学生都乐于思考,寻求创新途径,培养出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


  作者:方水华

  第5篇:电视编导创新思维机制的培养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电视节目类型日益丰富,制作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基本适应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然而进入互联网、自媒体时代后,网络节目越来越多,加剧了电视节目行业竞争激烈。这种情况下,电视编导必须运用创新思维进行电视节目制作,不断创新电视节目类型、形式、内容,减少节目同质化,提高电视节目品质,走“内容为王”发展道路。为此,需要培养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机制,增强电视编导的创新意识,以创造出品质更高的电视节目。


  1电视编导创新思维概述


  1.1内涵


  创新本身是一种能力,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所谓的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电视节目制作领域,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充分认证。电视节目制作包括节目规划、拍摄、编辑等多个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创意,而创意主要来源于电视编导。电视编导是电视节目制作的核心人物,从整体上把握的节目定位、形式及内容,是否具备创新思维直接决定着电视节目的创意性。所以,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机制是电视节目有创意、有新意的关键,想要提高电视节目品质,必须加强培养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机制。


  1.2特点


  1)时代性。艺术来源生活、反映生活,电视节目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理应紧扣时代脉搏,反映社会风貌,体现时代精神,確保节目内容符合社会实际情况和需求,这就要求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电视编导要掌握电视节目的时代性,反映社会和人们的需求,做到与时俱进,以促进电视节目发展。


  2)开放性。推陈出新、开拓创新是电视节目制作的条件,也是电视节目发展的基础。想要促进电视节目发展,唯有提高电视节目制作的开放性,积极借鉴国外成功节目的技术、经验,从中吸收精华并为自己所用。所以,开放性是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主要特点,是电视节目制作必备的特征。


  3)新颖性。新颖性是电视编导创新的标志,主要体现在节目理念新、节目观点新、节目风格新、节目主题新、节目形式新、节目制作手法新等方面。在艺术领域,创作的新颖性一直是追求目标之一。电视节目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制作自然不能固步自封,要广纳谏言,开拓创新,提高节目本身的新颖性。


  1.3构成


  电视编导创新构成的主要内容是发散性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体现在电视节目制作的每一个环节。电视编导进行节目编制时,借助发散性思维创造节目主题、风格、形式、内容等,使节目以一个新颖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保证电视节目的时代性、开放性新颖性。


  电视节目制作思维发散的同时也应有一定的收敛,准确把握电视节目的定位、风格,使之与社会、时代相适应,符合人们的需求、社会主流意识,宣传正确价值理念,传播社会正能量。从以上两个方面看,电视编导通过发散性思维收集相关的信息,对各种信息进行判断,加以分析、比较、整合,最终以合理形式表现出来,为观众呈现新颖的电视节目。


  2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


  创新思维是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电视编导想要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需认真考虑影响创新思维的因素。影响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主要因素包括:第一,电视理论认识程度。部分电视编导对电视理论及其制作的认识不深,倾向于自身价值取向,制作出来的电视节目不能体现社会、人们的需求,与观众的审美需求不符,进而降低节目效果。第二,创作环境。电视编导所在单位的机构体制对创新思维培养有着显著影响,如果单位内部不鼓励艺术创新,不能创设一个百花齐放的创作环境,就不能有效培养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因此,单位要为电视编导创造一个艺术创新氛围,不能简单地予以肯定或否定,鼓励电视编导节目创新,利于发展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第三,创作激情。电视编导的创作激情直接影响着创作行为,在创作激情不高情况下很难开展有效的创新活动,所以创新激情影响着创新思维养成。


  3电视编导创新机制的培养分析


  1)强化创新意识。电视节目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节目编导的创新思维,电视节目编导的创新思维机制决定着节目品质。为此,电视编导必须树立创新观念,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运用发散性思维思考电视节目的形式、主题、风格、内容等,对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加以提取、改造,进行艺术化的创作,制作高品质的电视节目。


  2)将创新变成节目制作的习惯。创新思维机制养成是一个漫长过程,电视编导想要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应当将创新视作为电视节目制作的一种习惯,成为电视节目制作必备的能力。在很多电视节目制作中,不少电视编导循规蹈矩,创新思维不足,难以做出有益的创新行为,不能提高电视节目的新颖性。为此,电视编导应当不断促进自己对电视节目的研究,重新思考节目的形式、主题、风格及内容等,反复推敲电视节目,避免思维定势,使创新思维成为节目制作中的一种自觉行为。


  3)了解节目创作需求。电视制作创新讲究新颖、开放,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收敛,应当基于电视节目定位、类型等进行思维发散,确保电视形式与内容符合观众的需求。为做到这一点,电视编导必须充分认识电视节目创作需求,准确了解节目定位、类型等内容,根据节目定位进行有益的创新活动,避免走上错误的创作思维轨道,使节目内容、表现形式与节目定位相适应,达到艺术统一效果。


  4)不断开展推陈出新活动。推陈出新的目的主要是吸取旧方法、旧思维的精华,借鉴其他节目的制作经验,结合社会、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运用发散思维进行电视节目创新,制作具有新意的高品质电视节目。在这一过程中,电视编导要善于分析与借鉴,能够巧妙地运用各种节目制作手段制作节目,不断的推陈出新,形成良好的电视节目创新机制,促进电视节目不断发展。


  5)引入竞争机制。目前,电视行业存在很多同类型节目,电视节目同质化问题相当严重,观众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优秀的电视节目总是富有新意的,摆脱了千篇一律,所以节目创新是重要的。为培养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可以在电视节目制作上引入竞争机制,激发电视编导的创作激情,不断开拓创新,使电视节目推陈出新,符合观众的审美趣向。同时,也鼓励电视编导参与作用竞争,利于激发电视编导的创造动力,不间断地进行节目创新,形成较好的创新思维机制。


  6)发展电视编导的多向思维能力。培养电视编导创新思维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能力,关注于生活细节,并对生活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众所周知,电视艺术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化再现。电视编导必须善于观察与分析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然后加以改造、加工,以新的视角编制电视节目,提高电视节目的创新性。定势思维影响着多向思维能力的养成,对创新思维培养有不利的影响。电视编导日常工作中要多多思考,加强自身学习,开拓视野,发展思维发散的能力,避免定式思维,摆脱单向思维的局限性。


  7)提高专业素养,把握时代脉搏。良好的专业素养是电视编导创新思维机制培养的基础,要想培养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必须提高电视编导专业素养。电视编导所在单位注重电视编导岗位培训,组织多样的培训与学习活动,畅通职业能力发展渠道。在此基础上,电视编导利用新方法、新技术等制作电视节目,紧贴时代脉搏,突显出电视节目创新的时代性。


  4结论


  综上所述,电视编导创新思维不仅影响着电视节目的形式、内容及品质,也会影响电视收视率。为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应当注重培养电视编导创新思維,形成良好的节目创新机制,促进电视编导对电视节目的形式、内容等进行有益的创新,从根本上提高电视节目制作品质,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观众的审美趣味。


  作者:陈斯

  第6篇:浅议小学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运用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施策略。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本文就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鼓励创新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初步探索。


  一、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学生多角度质疑问难,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疑难。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在教《将相和》一课时,老师以课堂辩论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针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归纳出以下三个题目:①蔺相如会不会和氏壁一起撞柱子,为什么?②渑池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平手还是分出胜负?③廉颇负荆请罪,他到底有没有罪?这是三个富有两可性的命题,无论正方还是反方,都可以列出一系列的依据。这就大在刺激了学生深读课文的兴趣,为自己的论点寻找有利的依据,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学生众说纷纭,思维非常活跃。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契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


  二、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知识是智慧的结晶,但拥有知识不等于拥有了智慧,知识可以授与,但智慧却不能,从个体认识发展论的观点看,任何真知都是在活动中自我建构的产物,真知是知识和智慧的统一体。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们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理解,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多向的理解。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鲁迅先生曾把学习比作蜜蜂采花粉酿蜜,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一个善教者正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如《蛇与庄稼》这课中,教师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为每个学习小组提供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用图示法表示猫、田鼠、土蜂、苜蓿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情境留给学生想象和创新的时空,学生纷纷多角度展开思维,有的用顺向思维分析,有的用逆向思路进行思考。一个学生谈了他的分析:苜蓿长得好要靠谁?要靠土蜂。土蜂怎样才能很好地传播花粉?不能有田鼠捣乱。怎样才能减少田鼠的数量?这与猫的多少大有关系。学生利用图片加箭号的方法,言简意明地分析了这四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不同的图示法的演示分析中,教师并没有作什么过多的讲授,着重启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动脑动手又动口,依靠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课堂上出现的生动活泼的局面,标志着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思维的水平得到提高。


  三、引导求同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积极求异,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创造性的设想和推测时,往往是良莠并存,这时教师应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再引导到求同的方向上,找出正确或最佳的答案,这个答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创造性成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充分的思考时间,充分的提问时间,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习提问。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的心理逐渐形成,就改变了以往“要我问”为“我要问”。如我教二年级学生口语训练《压岁钱怎么用》时,一位学生说:“除夕之夜,爸爸、妈妈给我两百元压岁钱。我把有的钱用来交学费,有的钱买了学习用品,还有的钱捐助给边远山区的小孩子。”话音刚落,班长就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我想对他提个问题,他只有两百元钱,交学费就用了两百多元,哪还有钱买学习用品和捐款呢?”我立即表扬了他认真倾听和勇于批判他人的精神。那位同学被他一问,也意识到刚才的话不符合实际,马上改了过来。可见,学生养成了质疑问难的习惯后,自主探究学习成了学生真正的心理需要,他会随时留心周围的一切,自觉去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总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要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其求知兴趣,让其得求知方法,使其亲历求知过程,促其在求知中“自主、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理解,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理解正确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或理解不正确的循循善诱,启发指导,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创造性。


  作者:李雅清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