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推荐赏析(共6篇)

2023-12-11 19: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今,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大多初中學生毕业后都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以期考入大学。加上各大、中院校的扩招,导致一些中考成绩稍差的学生也选择进入高职、高专就读。这样情况下,进入最低层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没有考上高中,更有甚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他们无论从自身道德修养还是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缺陷。就语文来说,他们对语文这门学科很无所谓,觉得语文不必费什么功夫去学,且学了也没有什么用。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文化水平,广大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通过恰当的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把学生的潜力开发出来,让他们乐于学语文并爱上语文。


  一、课型不同,教法多样


  根据新编教材中的不同体裁、不同要求的课文,语文教师应采取相应的不同教法,尽量做到灵活多样,要求教学课课新颖,堂堂有趣。如教诗歌或散文,为了体现诗歌整体美的特点,可以采取诵读法,变花样读,赛着读。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作品至少要读两遍以上”,又说:“诗要反复吟,词要来回地诵……”,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美,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然后加以引导象诗的意境和蕴涵之后,再稍加分析便达到了教学目的。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朗读能力,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对一些内容较复杂的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则采用”茶馆式”的教学方法。比如上《项链》这课,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预习,分小组讨论提出问题,然后推选一人将本小组的问题交上来,教师综合这些问题再反馈给学生,让学生集体讨论,然后发言,教师再作最后的分析总结。这样的教法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积极思维,使全班学生的智能都得到发挥,也实现了教学中学生是主体的原则。对别的一些课型如文言文,也可以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法,从而使学生感到语文课堂堂新,增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二、积极与其他学科内容相联系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较强,与别的学科联系较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语文文学知识的同时,积极引进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以丰富语文课的内容,扩大学生知识视野,也增强了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比如教授《离太阳最近的树》,地理学科知识的渗透比例不小,教师可借助一些图片,通过地理知识的渗透来促进语文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课程与政治课程的结合,不但发挥了语文教材中自身的育人功能,还能克服政治课的抽象和枯燥。比如,在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我爱这土地》、《木兰诗》等课文,都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真正做到寓教育于教学之中。这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引进别科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各科知识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只有全面发展,提高文化素质,才能越学越有趣。


  三、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阅读东西越多,他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就越容易。为了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内容充实,力避学习可能产生的单调,使人厌倦,语文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和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举办一些“名著指南”、“外国名著介绍”、“我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读书报告交流会”等活动。还可以把一些联系现实生活较紧密的名篇时文拿给学生读,将一些新闻通讯等讲给学生听,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勤于思考的习惯。


  四、为激发兴趣,创设竞赛氛围


  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平常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希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比如经常搞些如下活动:演讲竞赛、翻译文言文竞赛、钢笔字竞赛、“诗词朗诵”、“小型辩论赛”、“成语接龙”。竞赛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工作状态,对所学知识充满了兴趣,以致在紧张的竞争欢乐中忘记了困难与疲劳,提高了学习效果。


  “语文”不仅仅是“语言”,还应包括文学和文化。汉语是充满魅力、充满人性之美的,由汉语构成的文学和文化则凝聚着作者的灵性和思想。这样美的学科,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它欣赏它的兴趣。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实践和训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了,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成绩也会进步很快,对其他学科也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提高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


  作者:徐慧芳

  第2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体现


  一、简述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体现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引进情境教学,因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进而理解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还能更透彻地理解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情境时,一定要注重真实,不能一味地追求华丽词藻,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还原文章,进而使学生体会到文章深刻的内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先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要从文章作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就是感同身受,这样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既能深度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对作者所生活的年代有一定的了解。


  除此之外,为了使情境教学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应该添加一些辅助教学情境,比如对多媒体情境的运用、生活情境的引入以及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等,通过对这些教学方法的熟练运用,就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愿意跟老师、同学交流对该文章的理解,进而达到深度理解文章的目的。


  二、简述小学语文拓展教学中德育教学的体现


  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的学生都没有什么生活经验,而且对语文这门学科知之甚少,或者说学生只知道语文这门课程,并不知道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其它知识内容,这样就会增加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负担。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水平有限,那么教师在讲课时只能讲课本内容,不能拓展其它的知识内容,再加上语文教材一般都不会大改动,但语文这门课程却是多变的,如果仅限于讲文本内容,极有可能脱离实际纸上谈兵,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因此,为了改善目前的这种教学现状,就应该遵循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再局限于文本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还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比如:读名著,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目前在我国,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够熟练地运用拓展教学这种方法,而且为了使拓展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就应对学生进行内外兼备的教学,即不仅要学校内课内知识,还要了解校外课外的知识,这样就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开放特征的课堂模式。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这种拓展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能够开阔学生视野,还能使学生走出学校体验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就充分体现了对德育教学的运用。


  三、简述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德育教学的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因此,为了不让学生成为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教师就应该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多多组织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参加,而在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成效较佳的有:演讲或者辩论赛,组织诗朗诵以及写作等,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外,这些实践活动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畅所欲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状态以及性格,进而更好地因材施教,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使其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还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还要善于发现德育教育的绝佳时机,这样就能够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顺利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这样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一次学生在放学的路上帮助老奶奶过马路或者拾金不昧,教師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组织有关爱心、品德的班会,在班会上夸奖有爱心的同学,然后让其他的学生都向这位学生学习,并最后讲述品德的重要性。以上就是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的体现。


  四、简述小学语文言传身教中德育教育的体现


  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拥有良好的品行,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影响学生,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以自身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受学生尊重的老师,不仅要靠学识,更要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实施德育教育,这样既能跟学生成为朋友,也能提高学生的德行。但是在实施德育教育时,应注意:不要一味地给学生灌输德育知识以及重要意义,而是要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影响学生,然而要想使教师的言传身教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就应该做到五个方面:其一,教师要言出必行,当学生的楷模,答应学生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同样的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也要用实际行动去加强。其二,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对待小学生应该多夸赞少贬低,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三,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学生学习差就不重视,而是应多多关心学习差的学生,还有尽量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惩罚学生,以免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其四,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仪容仪表,言行要得当,衣着要得体,而且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能做违反道德的行为,努力成为受学生尊重的老师。其五,教师要细心观察德育与语文这门学科可以结合的部分,然后加以利用,传授给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并要巧妙地把德育教育融合在语文的教学环节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其形成品德高尚的人。以上就是德育教育在言传身教中的体现。


  作者:刘凤梅

  第3篇:浅析新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变革。而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又推动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新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革新。以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阐述新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1.新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1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度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素质教育就是要摆脱以往语文教学中的那种死记硬背的现状,讲究灵活运用。众所周知,现在语文考试的内容,纯课本上的东西很少,主要是课外同等难度的文章。再说,学以致用,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学习和工作。只知模仿,而无创新,又有什么用呢?这就要求大家在平时教学时,一方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媒体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能起到促进作用,适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1.2是促进教研教改的需要。教研教改是一门学科不断发展的不竭的动力。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给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来了教学手段的重大变革,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也不例外。如何充分、灵活地运用新媒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初中语文教学,这也是教研教改的一个方面,初中语文教学中新媒体的加入,使得语文教学更富于生机和活力,成为一门受学生喜欢的课程。


  1.3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向课堂四十五要质量,提高课堂时效,这是教研教改的最终目标。新媒体的灵活运用,无疑对提高课堂时效,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巨大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中新媒体的灵活运用,使得教师备课更完善,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更踊跃,三方面有机结合,能充分调动师生的激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实效的目的,提高课堂实效需要新媒体的加入。


  2.新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对策


  2.1借助新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首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激发了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鉴赏力和想象力。初中语文教学中新媒体的灵活运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动力。


  2.2借助新媒体,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看作衡量一节课上得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教师在备课、上课中能否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运用新媒体可以在重点和难点处很好的展开、深入或者延伸拓展,顺利的实现目标。


  2.3借助新媒体,提升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艺术修养也就越高,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也就越深刻。这就是说美育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反过来又能促进智育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中新媒体的灵活运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智育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育水平。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专家精选的经典范文。


  2.4借助新媒体,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写作文,一方面是他们对写作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是他们胸中无物可写。新媒体运用于初中作文教学,可以极大地改变这种现状。新媒体可以把周围的人和事真实的记录下来,通过慢放、重放、定格等技术,使学生能够仔细的观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把握重点,从而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进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能够写好作文。如七年级语文的教学就是写简单的记叙文,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人物和景色,让学生细心的观察,同时配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写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使得学生有话可写,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5借助新媒体,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愛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为完成这一目的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综观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向学生展示了丰富多彩内容,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新媒体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和情感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中新媒体的运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新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还只是刚刚开始,尚有许多地方有待研究、发掘。愿我们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使语文教学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作者:支成春

  第4篇:中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


  2005年高中语文新教改,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共五册,教材编写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4个部分,前3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必修内容在不到一个半学年内完成,基本上一学期完成两本,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开始进入选修课学习。选修课教材编排内容有《古代散文诗词阅读与鉴赏》,《小说阅读与鉴赏》,《语言文字梳理与运用》人物传记阅读,写作理论与实践,这些内容的学习选择权由学生自主决定,学习时间是5个月左右,教材编写先横后纵,必修教材涉及到不同文体的文本阅读鉴赏,选修教材侧重于同类文体的阅读,“阅读鉴赏”是这套教科书的主体,我想,编者的初衷是旨在以名家名篇作为范本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使得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量,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选修教材的内容,学以致用,运用必修教材所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完成选修内容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阅读与鉴赏水平,实现量到质的飞跃。编者的愿望是科学的,但教学实践却遇到了瓶颈。


  新教改以来,作为一线教师,我从高一到高三完成了3轮循环,每一轮循环的教学我都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身心俱疲,我的同事与我有相同的感觉,那就是老师感觉教时有限,而教学内容容量大,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容量的教学任务感觉压力很大,名为选修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本不可能做到有选择性的取舍。面面俱到。教师在备课时查阅资料就占据了教师大量的时间,让教师疲于应付,以致几乎没有更多的精力去钻研和深挖文本。另外,新教改对教师也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修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驾驭教材,要求与现状有很大的距离。教师既要扮演学习者的角色,又要扮演研究者的角色。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这个信息纷繁芜杂的社会,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多元的,同时推崇快餐文化和直观的图片文化,很难要求他们静下心来品读经典,更别说系统阅读,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读出现了断档。教师讲得滔滔不绝,眉飛色舞,一厢情愿,而学生听得糊里糊涂,一头雾水,一脸无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成了两条永远无法交织的平行线,一堂课上教师和学生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实质性的互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学生在没有阅读文本的情况下,被老师牵着走,生拉硬拽,阅读鉴赏课变成了纯粹的传授技巧与方法的理论课,没有一定的阅读积累,鉴赏便成了一纸空谈。原本想通过阅读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指导阅读鉴赏,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却因为学生阅读甚少而成了制约的瓶颈。结果是教学进度如期完成,计划得以实施,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师放不开,也不敢放开,必修,选修一把抓,节节课成了难以下咽的夹生饭。我在必修四的教学中,为赶教学进度,一上课就开始喋喋不休的讲解,很少给学生阅读时间,学生下课不读,上课老师又不给时间读,结果是教学进度按计划推行,但教学目标并没有实现。必修四要求背诵的篇目很多,学生背起来很是费力。后来,我尝试着换了一种思路,在学习柳永的《雨霖瀮》这首词时,我尽可能的少讲甚而不讲,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诵读(认读,解读,有感情的诵读,品读等),效果确是出奇的好,学生无师自通,在了解了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风格之后对作品的理解很是透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小试牛刀后意外的收获让我欣喜不已,后来在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时,我有意做了比较,在一个班我只对背景和作者作了简短的介绍,就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由着学生自己自主学习,以读代讲,而在另一个班,我按照自己精心的准备去讲析,以讲代读。两种不同的尝试效果大相径庭。第一种学习,因着教师的放手,学生的自主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潜力,学生对文本的鉴赏达到了审美的高度,相反,第二种讲析法将学生置身于作品之外,没有了学生参与的再创作,审美无从谈起。


  通过以上的尝试,我认识到要想将新教改的理念落到实处,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要放手,大胆放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讲堂变成学生读书的地方,改变教师卖力讲,学生不领情的现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所取舍。从无休止的查阅资料,为备课而备课的窘境中解脱出来,解放自己,专心致志于大量的阅读和钻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新教改。


  作者:丁小兰

  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1.素质教育概述


  所谓素质教育,主要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等,最终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所以,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比分析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模式。首先,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其次,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身上,面向全体学生甚至每一位未来国民,而应试教育将着眼点放在少数成绩较好、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最后,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者积极发挥创造精神,只要对学生有利的教育方式都可以为我所用,应试教育则使教育者跟随考试转,一切以考试重点为教学重点。


  2.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小学语文学科对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有着天生的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根据《大纲》要求,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素养,为小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不仅包括语文字词句篇的积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包括审美情趣、知識视野、人格完善、文化品位、智力水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提高和完善。总结起来,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习惯、品格、情感三大要素。所谓习惯,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语文习惯,包括写字习惯、阅读习惯、倾听习惯、思维习惯等等,良好的习惯的养成能够让人受用一生;所谓品格,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语言文字的修养,小学教育正是促使小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应加强小学生的诚实、守信、真诚、礼貌、守时、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等良好品格的强化培养,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所谓情感,就是培养小学生的健康积极稳定的情感,丰富小学生的内心世界。


  3.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方法


  3.1文化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立足点,素质教育尽管减轻了学生的繁重的负担,但是却提高了对于文化素质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3.2道德素质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德素质甚至比文化素质更为重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十分关注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时时刻刻注意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笔者认为,类似于《中华美德贤文》的文章对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应极力推荐给小学生阅读。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从知、情、行三个层面进行。首先,"知"就是对小学生进行说理教育,使其认识到大家公认的道德准则是什么,只有了解了具体的道德准则,才能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那么做。其次,"情"就是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小学生对好的行为习惯表示出快乐、满意、学习等情绪,而对不好的行为习惯表示出悲愤、不满、厌恶等情绪。最后,"行"就是让小学生付诸行动,有违道德的事坚决不做,有违道德的话坚决不说。


  3.3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


  3.4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事物.只有通过感官去欣赏,通过心灵感受,才会不断提高自我审美鉴赏能力,给生活创造多种乐趣,最终获得美感教育。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培养美感的文章,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的教学本质,学生通过对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朱翠云

  第6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计算机技术在当今时代得到了普及,一些借助于计算机的技术也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日益发展和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当中。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全面普及,它在现代教学当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有效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在这种形势之下,人们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改进,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掌握知识并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自出现以来,就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并且在教学当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经过实践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也总结一些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经验。现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认识,以供大家参考。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激活课堂


  语文是学生从小就接触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让学生在考试当中能够获胜。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主要针对字词进行讲解,对课文进行分析。讓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机械的记忆,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失去其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学生们感到语文学习也变得陌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没有兴趣。


  语文知识丰富多彩、样式众多,本应该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并非如此。在新课改下进行语文教学,教师要力求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形象,对学生充满吸引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当中。


  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语文知识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图片等资料的有效结合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通过观看栩栩如生的画面和视频,欣赏声情并茂的声音等进行文章的品味和体会。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文字的学习获得知识,而且可以通过丰富、形象的教学形式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体会,学生在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过程当中,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由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生动形象性,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更强,语文的学习兴趣更浓,有了学习的动力,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时,教师能够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感受春色的同时,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体味。笔者在教学中制作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在一阵悠扬、悦耳的音乐声中,展示一副优美的春色,同时文章的题目飘入屏幕当中。随后教师展示另一幅画面,同样以春色为背景,文字内容为作者相关的介绍,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接着进行文章的学习。在进行文章学习之前,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提问,同时以图片的形式展示文章中对应的教学内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在进行文章的分析时,教师点击相应的图片,在屏幕上出现相对应的文章段落并配上相应的朗读读音。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感到非常兴奋,不仅很快的掌握了本课的知识,对语文学习也更感兴趣。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只有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把握住教学的重点知识,深刻理解了教学的难点,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不厌其烦的对知识进行讲解;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反复对知识进行重复。但是,这种教学形式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在教师反复的讲解当中,学生甚至会感到厌烦。在多媒体教学技术出现之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恰恰能够有效的解决此问题。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征,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学生能够从感性上对知识进行感受。尤其是多媒体具有调动学生多个感官的优势,更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对知识进行感受,让学生得到刺激,加深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对于重点知识可以通过不同的字体、色彩、动画效果、声音等进行强调;对于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的图画、视频资料等进行介绍。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是,在现代教学中它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做到其它教学技术的合理运用,以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状态。


  作者:娄芳霞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