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素质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理论界多年来的研究热点,在素质教育理论的研究和素质教育的实践上均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教育理论界在素质教育的原则、特征上的共识越来越多,在素质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特征上达成了基本一致,对素质教育实质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有广泛影响和得到教育理论界及教学机构支持的成果不断涌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期盼目标之一。除上述的巨大成绩外,我国在素质教育的研究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国家和各地进行的素质教育实验并没有取得令人振奋的突破性的成果;用应试教育的标准衡量素质教育改革效果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所谓的素质教育改革措施,其实质不过是提高知识灌输效率的改良的应试教学方法;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研究,特别是素质教育实践中出现了扭曲素质教育原旨的倾向。简言之,我国素质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既有理论上的又有实践方面的问题,既有教育系统内的又有教育系统外的问题。
1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困境
1.1素质教育的概念难以确定
自提出素质教育概念约20年来,虽然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的原则、特征、实质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有广泛影响和得到教育理论界及教学机构支持的成果不断涌现,但始终没有给出能得到一致认可的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质没有明确的令各方信服的界定。厘清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实质是促进素质教育研究全面突破的基础,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先导作用,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质的不确定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进展。这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多年无法取得实质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1.2素质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实践的搏弈
教育界在首先完善素质教育理论还是首先进行素质教育实践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因为教育结果影响之大、之深、之广使得教育改革明显不同与其他方面的改革,它要求任何教育改革措施都必须是正确的。我们制定正确的教育改革措施要些理解不少教育界专家坚持素质教育改革必须素质教育理论先行的观点。正确的素质教育理论又从那里得来呢?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认为正确的理论只能来自实践,又必然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就是说,科学的素质教育理论必然是来自实践,又受到实践检验的理论,基于这些理解容易得出素质教育改革要实践先行,逐步完善理论的结论。有关素质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实践谁先行的争执直接影响了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这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研究多年来一直裹足不前的重要的直接原因之一。
2素质教育实践的主要困境
2.1教育评价手段的简单化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教育评价是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教育评价手段的单一性和简单化是我国目前应试教育运转的强大内驱力量,其实质是社会对教育功能教育内容认识简单化的产物,是社会广泛存在的通过教育和考试选取人才观念的直接结果,更是简单化的粗暴管理方式的必然要求。教育评价手段的单一性和简单化主要有以下特征:评价内容和形式的标准化,评价内容指向的固定性,评价内容的外在化,评价结果的简单可比性。标准化考试是教育评价手段单一性和简单化的最突出特征,也是我国教育滑入应试教育轨道的开端与标志。如果说考试内容指向的外在化和固定性是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的内在因素,以标准化为主要设计思想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就是我国应试教育的直接的外在激励因素,简单粗暴和行政化、功利化的教育管理生态是应试教育的存在的客观环境,三者共同构成了驱动应试教育运转的完整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教育评价手段的单一性和简单化,还是以标准化为主要设计思想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他们形成的共同基础是教育功能的异化与教育管理观念和评价体制的僵化,都是对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否定。打破目前教育管理与评价方式需要克服的困难有教育实践上的,因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2.2素质教育实践的推进和评价体系的完善要克服大量困难
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和评价体系是相互作用的矛盾统一体,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素质教育的实践决定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应该而且只能随素质教育的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又推动素质教育实践的发展。总之,素质教育的改革必须是素质教育实践和评价标准双管齐下的改革,任何单方面的改革措施都不会取得根本的成功。
在素质教育的概念尚未统一的条件下推进素质教育和制定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将面临众多的挑战,首先,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还要克服应试教育惯性产生的不良影响;其次,要创造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管理和教育思想条件;再次,要培养合格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又次,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以全新的学科知识传授体系和课程体系为基础。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具体的条件。
3社会条件是制约素质教育改革的根本因素
3.1对素质教育改革的系统性、社会性认识不足
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是教育本原功能的回归与重新确立,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积极培育和发掘学生的特质、潜质,并使之成为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取得成功的比较优势。素质教育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课程的规划与设计、知识的传授和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只能被视为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手段或途径。实际上素质教育是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和活动中的体现。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系统的革命,它首先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全面影响社会各方面对“人”的理解,要求革新社会管理方式。合适的社会管理思想和制度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必须的条件,更多的和根本的则是观念与管理体制上的,这些社会条件准备的程度从根本上制约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度。社会系统论告诉我们,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从根本上制约于社会大系统,应试教育的存在必然有其适合社会条件的理由,也必然是社会为应试教育提供了存在的土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有社会提供适合素质教育存在的条件,这是我国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改革的系统性、社会性条件的认识似有不足。
3.2推进素质教育要建立社会对教育公平的信心
素质教育的推进必然要求改革目前建立在应试教育体系基础上的招生考试制度,如何逐步消除人们对改革现行招考制度后能否保证考生升学机会的公平的顾虑是教育部门,更是全社会必须攻克的课题。从我国教改实验区中招改革情况看,改革遇到的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新的招考制度如何保证考生入学机会的公平和教育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对教育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教育机会公平性的担心正影响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进程,甚至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完善的条件下,人们有理由对此产生疑虑。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不能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因为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公平的教育,不能实现教育公平的教育是从根本上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肯定不是完全的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因此从某种角度讲,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也是社会变革的过程。
作者:赵讽岳(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河南郑州45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