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医学院校在新生教育周构建人文素质教育

2016-07-19 17: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本文以同济大学医学院在新生教育周利用隐性课程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为例,分析了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隐性课程是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同济大学医学院在新生教育周构建实施的四种人文素质教育隐性课程。

 

对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我们从来就不缺少关注和实践。特别是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医患冲突越来越频繁的当下,我们已然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生的隐秘守护神。如果医学生在校就具备了一名医生所应具备的人文素养,那行医时就能很好地避免和缓解一些危机。

 

医学人文素养是要通过某些载体传授的,而医学生本身课业负担较重,在教学计划内增设显性人文课程是难以实现的。在新生教育周阶段,通过隐性课程的方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既符合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也符合刚入校新生的隐性需求。

 

  一、医学院校在新生教育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医学人文本质的需要。医学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它服务研究的对象是人,人具有生物学特性的同时,还具有社会属性。医学与人的心理、社会特征、文化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可以说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医学承载的对象是人的生命和健康。在治病救人,揭示生命、健康和疾病奥秘的同时,医学必然包含着对生命的认识,对患者的情感,对人类命运的责任等至关重要的人文态度。”[1]热爱生命是医学人文素质的核心,救死扶伤是医学人道主义的目的,关爱生命和维护生命的健康是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人道主义的体现。在医学新生的教育中,培养他们关爱生命、关心病人苦难、关注现实的医学人文精神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2.提高医学新生人文素养的需要。大学生在高中阶段课程紧凑,学业负担较重,时间精力多放在追求分数上,对人文知识涉猎不足。并且我国高中阶段文理分科较早,导致理科生的人文素质训练缺乏,由此造成了大学新生人文素养的先天不足。

 

  大学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新生教育周是一个关键过渡期,也是学生接受专业思想以及树立人文精神理念的有利时期。这时加以适当的引导,效果最佳。而作为医学生,人文素养是医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良好的医德医风就要从医学生入校抓起,从源头上提供连续不断的养分。

 

3.医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自从现代医学领导世界医学潮流以来,医学技术的冷峻和客观取代原本与医学融为一体的亲情和仁爱趋势渐盛[2],这对医疗环境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根据一项专业调查表明,医学生口语表达、心理干预、协调沟通等能力层面相较于综合性学科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反映到医疗中,出现只见病情不见人、不能有效胜任工作需要和要求的现象。

 

[3]这些现象和趋势给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未来的医者能否承担起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树立生活信念、营造健康人生的崇高职责,不仅取决于他们在校间储备掌握的大量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主要取决于医学生在校间确立起的人文关怀精神理念和价值取向。

 

而这种伴随他们终身职业的道德精神,有赖于医学院校以高尚的医德作为人文素质教育核心的培养目标。医学生只有尽早对自身职业有了清晰的认知和感知,尽早领悟和学习到人文精神的真谛,才能在走上社会后自觉弘扬高尚的医风医德,以医患和谐为荣、以救死扶伤为荣,进而促进其自身发展乃至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二、隐性课程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力载体

 

  人文素质教育与一般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不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养成教育,主要依靠医学生的感悟和体会。隐性课程便是一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无意识地习得知识的课程。在新生教育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隐性课程,就是通过有意识的构建让学生无意识中获得人文素质的教育和熏陶。

 

  1.隐性课程的传授方式适合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仅仅通过纯粹显性课程教学是很难触及学生灵魂的。首先,显性课程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在固定的场合里展开学术性知识的传授,实施目标明确且可以量化”[4]。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是难以量化和直接传授的,它最好通过间接的方式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发展。而隐性课程便是以一种相对灵活和隐性的方式——暗示、感染、模仿和认同等对学生施加影响,并且在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实践能力、社会适应等多方面让学生获得发展[5]

 

2.新生教育周隐性课程的内容补充了专业学习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有研究表明:广州地区医学院校普遍意识到医学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性并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医学生人文意识依旧较为薄弱,对人文关怀的认知依然不足。究其原因,虽然高校广泛开展了相关人文课程,但参与度仅为62.6%,重视程度不足;其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基础医学课程的融合不足,约48.7%的医学生认为教师没有或者很少介绍与课程相关的医学人文关怀的内容[6]

 

这种现状和问题在我国各地区医学院校屡见不鲜。因此,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不是通过独立的几门相关课程便能实现,而是需要建构与医学专业知识相融合,并具有系统性的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在医学生步入医学殿堂的第一课,通过隐性课程教育的方式在全体医学新生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显得尤为必要,它很好地补充了专业学习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

 

  3.隐性课程的实施是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系统整合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医学院校在传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长期偏重于显性课程,而对人文素质教育隐性课程开发处于滞后状态。显性课程教育带给学生更多的是知识和技能,而在主动性、创造性、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形成方面则需要隐性课程的潜移默化作用来完成。从人文素质教育系统的整体性来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同等重要,不能偏颇。所以说隐性课程的实施是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系统整合的有益探索。隐性课程教育通过暗示、同化、激励与心理协调改变大学生的情感、行为和生活方式,它可以使大学教育由知识本位能力本位转为人格本位。学生的性格会升华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他们会具有更多优秀的品质——助人为乐、奉献社会、有远大理想。

 医学院校在新生教育周构建人文素质教育

  三、同济大学医学院新生教育周人文素质教育隐性课程的实践

 

  同济大学医学院在新生教育周构建实施的隐性课程包含四部分:物质形态的隐性课程、精神形态的隐性课程、制度形态的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中隐含的隐性课程。

 

1.物质形态隐性课程的实施。(1)参观附属医院。同济大学医学院一直提倡学生早接触、早临床、早实践。在新生入学一周内安排学生参观各家附属医院,使学生对专业和职业有一个主观直接的认识和感受,为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和正式从事医学活动做好全方位准备。安排学生观看手术直播,让学生走进急诊室、走进病房观察带教老师与病患的实际接触,切身感受病患之痛、体验病患所急、了解病患所想。这些接触和直观的目睹有利于医学新生从一开始就不断鞭策自己着眼于而非疾病,思考如何给予病人更多的人文关怀,并将其注入自己的灵魂深处。

 

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再把人文精神价值实践在自己行医过程中。(2)参观解剖学实验室。医学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是每一位从事医疗工作者必修的一门课程。而面对遗体进行的实践操作是医学生必经的培养环节。

 

因此,安排医学新生参观解剖学实验室是让学生尽早接触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人体标本。参观的同时配有专业老师的讲解和学长学姐的解答,在参观互动过程中让医学生懂得尊重逝者。这是提高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患者与以人为本的医疗工作意识的重要基础。

 

2.精神形态隐性课程的实施。(1)卓越医学生事迹报告会。卓越医学生事迹报告会通常会邀请在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出国交流、创新创业等某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长学姐与医学新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卓越医学生的分享不会局限于自己成功的结果,他们还会给予新生过程、方法、思想理念乃至做人交友方面的具体指导。因为卓越医学生与新生的年龄和经历相仿,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优异成绩更容易得到新生的认同和信任。新生从他们的交流分享中不仅能获得努力的方向、可借鉴的操作路径和清晰的目标,更能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卓越医学生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人文关怀。可以说这种朋辈榜样式的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人文教育途径。

 

(2)院史院情教育。医学院院史对医学新生有着非凡的意义,它能够带给人不同的心灵感受和启发。医学院悠久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现了办院之路的曲折与艰辛,彰显了办学精神;展示了传承者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创造辉煌的足迹,凸显了人文精神。从而激励广大医学生继承和发扬同心同德,济人济事的优良传统,满怀感恩之情,满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更加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用实际行动担负起对医学院、对社会的责任,为医学院创造更多精彩和感动,为医学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3)授予白大衣仪式。对于医学生来说,白大衣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是一种职业、一种使命的象征。举行白大衣授予仪式是医学生郑重选择医学的开端,是医学生完成医学身份转换的象征。通常白大衣授予仪式包括导师授予白大衣、导师领读宣誓医学誓言和导师寄语等环节。医学生誓言引用自希波克拉底誓词,内容包含从医者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伦理道德和行为要求,誓言表达了医学生献身医学的价值观和事业信念。当医学新生身着白大衣庄严宣读医学生誓言时,仪式感会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一种神圣感和庄严感,对于增强医学新生对医生这一职业的认同感有很大帮助。让医学生从穿上白大衣起,就牢记自身肩负的重任和使命,坚守救死扶伤的信念。

 

(4)新生晚会。人文素质实质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文化素质包括文、史、哲和艺术等内容。而新生晚会就是一台由全体医学新生自导自演,体现学生文化艺术涵养的盛会。医学新生通过晚会的平台展示个人才艺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分享入学感受和对医学专业、医生职业的认识。同时,他们还会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手段塑造医者形象,反映社会现实,展现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这种健康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为学生们所热爱,他们会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中获得启发,潜移默化地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3.制度形态隐性课程的实施——专业培养方案等介绍。制度形态包括各种管理制度、管理方式、规章守则、保障措施、奖惩制度等。学生只有在了解学习了学校管理培养制度基础上,才能根据制度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在良好的校园制度环境中养成优良品德。

 

  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医学职业素养,具有扎实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临床专业技能,适应国家卫生发展和人民群众医学卫生需要,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科学创新发展需要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繁重的课程学习内容,医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奖惩方式等会在新生教育周介绍给医学新生。学生通过对相关制度的学习,让其将客观的制度约束内化为自我约束,向成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操守的医者的目标努力。

 

  4.显性课程中隐含的隐性课程——新生教授研讨课。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固然,许多事情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的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

 

教师的道德品质、理想信念、思维方式、思想见解、人格榜样都会对医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的新生研讨课邀请的是在各自专业有建树且有良好道德风范的一线专家前来为新生叩开医学各领域的大门。他们良好的性格修养、渊博的知识积累和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由此产生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的教育效果。他们的授课方式和内容不同,看待分析问题的视角也不尽相同。

 

有的以学生感兴趣的医学科学常识为切入点,有的从自身学医行医经历出发,有的以临床科研中遇到的伦理和人性等问题或是时事热点话题为切入点。他们教会学生从医学、道德、科学、政治等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他们有一致的教育目标:使学生不仅理解疾病和生命,而且理解生命的重要、医生的价值,真正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会医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新生教育周通过构建隐性课程的方式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同济大学医学院近年来的育人实践。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观察,这一实践对学生产生了持续有益的影响。

 

  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的,它会随着教育和环境熏陶的加强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隐性课程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只有经历反映选择整合内化的复杂的认识过程,才能真正掌握隐性课程所传递的人文信号,才能充分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在新生教育周构建人文素质教育隐性课程只是一个开端,如何让学生更快更有效更大量地接收到人文信号并内化为人文精神还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作者:汪斐娅 曾盈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3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