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高校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途径探索

2016-07-16 10: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既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又能凸显高校人格培育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在教育理论及实践探索基础上,对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现状、影响因素等展开研究。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高校人格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传统人格培养实效、现代人格培养失范、理想人格培养失落,加上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和困惑,部分学生人格和心理存在缺陷和不足,塑造和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和工作。

 

  一、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

 

  1.崇尚自由、注重个性。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自我发现的特殊期,崇尚自由、自我独立和求新求变是这一群体主要的心理特征。新媒体满足了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需要,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可选择的机会,大学生可更独立地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彰显自身的个性。

 

  2.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当代大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捷,积极探索人生,渴望挖掘潜能,竞争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创新和创业意识明显增强,成才愿望强烈。

 

  3.实用至上,信念缺失。作为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加上学习、就业等方面的竞争与压力,其思想观念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大的变动,重个人利益,轻信念理想;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重个人发展,轻社会责任等。

 

  4.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由于大多数家庭的“4+2+1”模式、自身的优越感、人生经历过于单一、缺乏社会经验和锻炼等原因,不少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不能冷静思考,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和途径,引发生理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人际适应等问题。

 

  二、大学生人格培育的影响因素

 

  1.社会环境是外因。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具有极大的渗透性和引导性。一方面,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带来多元文化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冲击。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市场经济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唤起人们的利益意识,人们对于利益的认识和取向发生变化。

 

  2.家庭培育是基础。家庭教育对人格塑造具有潜移默化和永久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一代,处于三代人关注的核心。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他们往往自我定位为被关注、呵护的对象,很少体会他人的感受,暴露出种种问题,甚至出现人格不健全的现象。要加强教育引导,适时对孩子进行独立人格的锻炼与培养,教育孩子学会爱心、奉献、分享、担当等。

 高校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途径探索

3.学校培育是关键。学校培育是大学生人格培育的关键,学校是培养大学生人格品质的主阵地。长期以来,高校在大学生人格培养工作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过于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对健康人格的培育重视不够。

 

二是德育工作方式失当。严重偏向单方面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工作开展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忽视大学生心理感受和个体体验,带有强制的他律性,导致大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缺乏有机土壤。

 

  三、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途径和措施

 

  1.以自我教育为基础。内因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根据。塑造大学生人格最重要的是发挥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强化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自我塑造功能。要强化自我教育机制,帮助大学生明确、增强自我意识,在言行的动机和效果方面检查自己、督促自己、反思自己,自觉排除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不良信息的影响,用理智战胜私欲和偏见,用道德感战胜不符合社会与个人利益的个人主义动机,使其自我意识的确立符合社会前进的要求,向着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

 

2.以社会实践活动为途径。健康人格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在实践中树立的,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在实践中建立的,心理防御机制也是在实践中完善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渴望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自身能力、认知社会和个人。

 

从高校教育工作角度,应该突出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以志愿服务、第二校园、实习调研等方式帮助大学生锻炼自身意志,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纠正自己的人格缺陷,培养自己的健康人格。

 

  3.以家庭教育为依托。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作为人生基础的最基本价值与美德,就是在家庭里学习的。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及家庭氛围等会造成子女人格偏离,在大学生人格塑造工作中要密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积极搭建学校——家庭交流平台,对学生的家庭环境予以积极的关注,保持长期、有效的沟通。在家庭中感受到归属感、认同感、支持感和责任感,大学生有效地应对问题和挫折,人格更健康和完善。

 

4.以校园文化为主导。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知识、能力等成熟的关键时期,校园文化氛围在大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大学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形成、定型影响深远。

 

将课堂教学工作与人格教育相结合,要把人格教育寓于高校日常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之中,通过课外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满足大学生归属和交往的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学生形成心灵的感应和精神的升华。

 

  作者:仇腾飞 来源:考试周刊 20165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