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自闭症语言学研究价值

2016-07-12 14: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语言障碍是自闭症主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两个方面。自闭症患者的语言研究揭示汉语自闭症儿童语言的特异性,探讨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机制及神经基础;自闭症的语言研究为我国自闭症语言障碍评估提供语言学依据,从而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地干预,为他们融入社会提供语言方面的服务。

 

  一、引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根据最新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 )孤独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包括持续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沟通障碍,以及局限、重复的行为、兴趣和活动。

 

  2012美国调查发现,孤独症患病率已达到了1.13%,每88名孩子中就有一位孤独症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4.671。我国自闭症患病率约为1%,但近年来呈急剧上升趋势。据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我国自闭症患者可能超过1000万,0-14岁儿童患病者可能超过200(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 2014),许多家庭深受其害。

 

  二、自闭症表现

 

  自闭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通常在5岁以内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及怪异行为方式。

 

  ()社会交往障碍

 

  自闭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学龄期后,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

 

  ()交流障碍

 

  1.非言语交流障碍。自闭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即使有表情,但显得漠然,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言语交流障碍。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包括: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也有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的现象;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存在异常;言语运用能力受损: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及怪异行为方式

 

  患儿兴趣范围狭窄,甚至怪癖。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患儿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他们常会出现刻板重复、奇特怪异的行为。

 

自闭症语言学研究价值


  三、自闭症患者的语言特征

 

  自闭症患者语言表现多样,有的终身沉默不语或使用有限的语言,有的言语非常流利但有沟通障碍;也因性别、年龄、智力及自闭干预程度差异而不同言语发育迟缓或缺损。

 

  语音方面,自闭症儿童的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异常。患儿语调常比较平淡,缺少抑扬顿挫,不能运用语调、语气的变化来辅助交流,常存在语速和节律的问题。语音的音值、音调和音量方面的异常。嗓音高低不当,语流不畅,机械无味。说话时出现音素的替代、歪曲、遗漏和添加的言语异常;无意义地重复过去听到的词或短语。词汇方面,自闭症儿童的词汇量及词汇种类低于其他儿童,没有形成词汇概念,并未真正掌握词汇;创造新词等。句法方面,由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局限,句中词序颠倒,句子结构和功能性词语缺省,像幼儿的电报词语, 缺乏句法功能;常用简单句表意,对较长的较复杂的句子理解和表达都存在困难;自闭症儿童多使用陈述句,较少使用感叹句和疑问句。语义方面,能理解只有一个意义的词,理解多义词、同义词或短语困难。另外,理解抽象词语和比喻性语言困难重重。

 

  自闭症儿童所有的言语或语言问题最终都表现为语用问题。患儿主动言语少,多不会用已经学到的言语清楚表达自己需求和意见,他人也无法理解他们的言语,部分患儿会用特定的自创短语来表达固定的含义。上述研究的结论告诉我们,自闭症儿童存在着交流障碍和刻板重复古怪行为。

 

  非言语交流障碍,儿童孤独症患儿常拉着别人的手伸向他想要的物品,但是其他用于沟通和交流的表情、动作及姿势却很少。他们多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手势、动作表达想法,与人交往时表情常缺少变化。

 

  四、自闭症语言研究学必要性及其价值

 

  ()自闭症语言学研究的必要性

 

  首先,汉语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化特点,国外文献对自闭症儿童语障特征的描述恐不能全面客观反映汉语自闭症儿童语言特点。大量研究表明,汉语认知有不同于拼音文字的脑神经激活模式[4]。国内自闭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成因、康复治疗及教育教学等方面,缺少系统的语言学研究。

 

  其次,以往涉及自闭症患者语言多是根据量表进行描述,而且样本少。小样本的发现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代表性稍弱,需要大数据的验证和补充。

 

  第三,自闭症确诊后,我们需要汉语语言学专家根据我国自闭症儿童语言特征来制定相应的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表,训练的汉字、词语、句子等标准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这些无疑亟需大量实证研究来揭示和整合语言各个范畴的特征。

 

  最后,人际交流中的信息传递是多种模态的。手势、身势位置、距离、面部表情等副语言不仅有沟通交际作用,而且有认知作用,其产出与言语在时间上具有协同性。副语言可以帮助理解自闭症儿童的真正语意及其思维。自闭症患者的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等对语言发展及康复治疗也有重要作用,所以语言和非语言研究不可分离,需要研究他们的协同性及互补作用。

 

  ()自闭症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研究汉语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及其副语言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一,描述自闭症儿童语言不同范畴所呈现的特征,检验或修改、补充以往自闭症语言的研究结论,揭示汉语自闭症儿童语言的特异性。第二,以自闭症儿童语言及副语言为窗口,管窥人类神奇的认知结构、加工方式和神经构造,对其共性特点、程度差异、认知矛盾和可能的促发因素进行多元记录和分析,有助于揭示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机制及神经基础,丰富和发展语言学理论及习得理论。第三,课题为我国自闭症语言障碍进行临床鉴定及其评估量表的制定提供必要的语言学依据,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从而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第四,该研究为自闭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融入常规学校接受教育,融入社会,提供语言方面的服务,如针对自闭症患者语言康复的教材开发、教学方法设计等。

 

  作者:何旭良 来源:黑河教育 201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