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研究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国内对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已取得了极大进展:在研究内容上,已经从对日语学习动机本体的研究扩展到动机对学习效果等的影响,并提出日语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研究方法上,运用调查问卷的定量研究法及SPSS统计软件,具有科学性。但仍存在以下问题:研究内容上,对动机内部结构的研究较少,缺乏对日语学习负动机这一视角的研究,同时与认知科学等跨学科的结合不够紧密;研究对象上,没有形成区域性或全国性规模,且均集中在大学本科生;研究方法多单独采用定量研究及调查问卷法,不够丰富。
今后日语学习动机的展望,在研究内容上,日语学习动机研究与社会环境、学习情境及不同学科,尤其与认知科学的结合更加紧密;研究方法上,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将更为普遍;研究意义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对日语学习动机在教学中的实际意义进行探索。
一、引言
(一)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
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Gardner和Lambert(1972)最先将外语学习动机划分为“融合型”和“工具型”,1985年又提出社会教育模式,被称为“经典模式”。自D?rnyei(1994)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构成成分三层次模式,向经典动机模式补充了“学习情景”的动机要素开始,很多学者对其做出了补充,被称为经典动机模式的“扩展模式”。
还有一部分人从研究学习者失去外语学习动机的原因入手,提出提高动机的措施。Chambers(1993)的研究最先结合了教育传播学,得出了造成学生产生外语学习负动机①的十种原因,其中学生们更多地将产生外语学习负动机的原因归咎于教师对他们的态度。这些学者对负动机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外语学习动机理论。
(二)外语动机研究的趋势
如今,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统计学等科学的发展,动机研究越来越倾向于结合多种学科多种要素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目前的外语学习动机研究整体上具有越来越与认知要素、学习环境相结合,及对外语学习动机内在结构的分析越来越全面的趋势。由于日语具有一门语言的特殊性,在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之下,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国内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
二、中国学者对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
中国国内对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日语学习动机研究方面,在中国知网(CNKI)中,在篇名检索栏中以“日语学习动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出共47篇论文。发表时间从2001年到2016年;研究对象从高中生、中职生、高职生、理工科院校大学生、非日语专业大学生到日语专业大学生均有涉猎,但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动机类型、动机类型的影响因素、动机对学习成绩、自我评价、焦虑等方面的影响均有涉猎;现状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存,调查方法多为调查问卷法、跟踪调查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多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较为复杂的统计分析。
为了更能代表中国国内日语学习动机,本文在以上47篇论文中筛选出刊登在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上的日语学习动机相关论文,共5篇,详见表1。
调查问卷 提出了8种学习动机;除专业学生与非专业学生共通的对异文化异语言憧憬动机外,强迫型动机为专业学生特有的动机,日语语言志向动机和成就型动机为非专业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对日语教学现状提出若干问题。
调查问卷 自尊较低时,较高的日语文化兴趣可抑制学习焦虑;考试、交流和娱乐动机较高时,低自尊更易产生学习焦虑。通过调控自尊及学习动机,可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
中国学者在日语学习动机方面的代表性研究在发表时间上从2003年到2014年;在研究对象上5篇代表性研究中有3篇以日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1篇以二外是日语的大学生(即非日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1篇以日语专业和非日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对两类大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进行对比,均属于大学本科生,其中也包括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样本数从46人到404人,均在500人之下,且分布在一个城市(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一所学校)之内;在研究内容上探讨了专业日语大学生与非专业日语大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类型及学习效果、日语学习动机类型和动机强度与动机是否变化的相关性、日语学习动机与焦虑的相关性、自尊及学习动机对学习焦虑的影响,并提出了教育学意义的建议;在研究方法上均采用了定量研究、发放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分析过程中除了彭晶和王婉莹(2003)之外,都在论文行文中明确说明采用了SPSS统计软件。
三、问题与思考
随着中国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从最初介绍国外先进动机理论发展到基于本国背景下的实证研究,日语学习动机研究在总体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上一节中我们已经对中国国内在日语学习动机方面的主流研究进行了发表时间、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的分析,由此可以得出目前国内日语学习动机研究取得了以下进展:
第一,在研究内容上,已经从对日语学习动机本体的研究扩展到日语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对焦虑等现象的影响,对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逐渐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研究内容越来越结合教育学的多种不同方面,并提出日语教育学方面的建议,研究越来越具有实用价值。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运用调查问卷的定量研究法,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有科学性和说服力,研究样式逐渐正规,研究思路和手段逐渐严谨。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第一,研究内容上深度不够,对动机内部结构的研究较少,与认知心理学、管理学等跨学科的结合也不够紧密,同时缺乏对日语学习负动机这一视角的研究。在研究结果上,也大多验证了Gardner和Lambert的经典动机模式及其扩展模式,缺乏对动机要素的创新发现。
第二,研究对象上,样本较小,没有形成区域性或全国性规模,且受中国的日语教育多从大学开始以及大学教师通常拥有更丰富方便的研究资源的影响,代表性的中国日语学习动机研究的研究对象均集中在大学本科生。而调查对象的多样性有利于更精准地把握每个阶段的日语学习者的特点,因材施教。
第三,研究方法不够丰富,多单独采用定量研究,缺少定性研究的论文从纵向追踪动机变化的角度补充日语学习动机理论。在定量研究下,多采用调查问卷法,没有结合其他研究手段,如结合期末考试成绩等。而调查问卷的科学性有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验。
作为今后日语学习动机研究的重点,本研究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在研究内容上,日语学习动机研究与社会环境、学习情境及不同学科,尤其与认知科学的结合将更加紧密。这是由于人的情绪和意志对行为的影响得到了研究者们的普遍认同,而对这种影响的探析需要认知科学的力量,这将成为日语学习动机研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趋势。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将更为普遍。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运用统计和数学分析而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研究的精确化程度,然而也有其局限性。
如,我们无法排除被调查者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受到社会赞许性效应②影响的可能性,并且无法对具体的被调查者所带有的复杂背景进行深度调查。然而如果单纯使用定性研究,则容易陷入主观性的泥潭。由此可见,单独使用定性或定量研究方法无法回答日语学习动机方面的所有问题。因此本研究认为未来日语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为定性、定量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同时,在定量研究下,将与时俱进地对研究方法进行创新,在日语学习动机研究领域灵活运用实验法或提出新的研究方法,与调查问卷法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第三,在研究意义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对在教学中的实际意义进行探索。目前的日语学习动机研究除了在理论方面验证或补充了外语学习动机理论,在实际方面也提出了日语教学方面的建议。本研究认为,今后,随着日语学习者人数越来越多,社会对日语方面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日语学习动机研究向实际教学及大纲和教材设计提出建议的趋势还会加强。
作者:高荣聪 来源:亚太教育 2016年20期
更多论文请到千里马论文发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