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在小语种本科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具体

2016-07-08 09: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面对全国小语种学习的火热形势和小语种教学的现实窘境,本文运用研究性学习理论来改革小语种本科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从在小语种本科理论课程教育教学中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原因、办法和意义三方面来探讨小语种教学改革的出路。

 

本文讨论的小语种主要指西欧国家语言(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这些在国内被定义为小语种的语言,其学科设立相较英语要稍晚一些,因此,教学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这些小语种国家事实上有着极其前沿的理论,语言学、文体学、翻译学等方面的理论对于外语专业学生对语言本质规律的把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理论课程在教与学上的难度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困惑,也使这样一门本应该效果十分明显的课程落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这里,结合笔者以及其他几位小语种教师的教学经验,我们集中探讨通过研究性学习在小语种教学中的构建,来实现小语种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在小语种本科理论课程教学中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原因

 

  关于研究性学习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虽然能在国内已经较为广泛的开展,但其深入性和延伸性并为达到理想的程度。目前国内对于研究性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构建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英语专业,虽然这对于小语种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并不完全适用,所以专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出于学科特点的原因。由于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国家的语言理论十分丰富,所以这些语种的理论课程应该较好开展,但实际情况是由于这些语种的设立较晚,从课程设置到教材编写都尚不成熟。而研究性学习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较好地解决小语种理论课程的这些不足。

 

由于小语种理论课程大都为选修课程,所以课程设置并没有统一明确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做出明确的教学目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研究课题的提出者,可以在逐一提出课题的过程中,列出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

 

理论课程研究的大都是开放性问题,而开放性问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这就丰富了小语种理论课程教材单一的缺陷。

 

  其次,基于学生基础的原因。与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同,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大都为零起点。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时可以更多地用英语直接理解所学内容,而小语种学生在习得过程中是首先通过汉语理解、再结合语言实例来理解,学习难度较大,所以理解程和度兴奋度都较差。而研究性学习的自主学习特点可以极大地改善小语种学生的困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由于满足感的提升自信心和兴奋度也可以极大地提高。

 研究性学习在小语种本科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具体构建

  二、在小语种本科理论课程教学中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办法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本人在《小语种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向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转向》一文中已有过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研究性学习由于其理论的丰富性,使其在具体应用中有多种形式,例如:课程式研究性学习,这种模式以课程规定的学科课文为学习研究对象,以培养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态度和创新能力。交叉综合式研究性学习,这种模式是课程式与课题式的一种整合,它把学生课上学得的学科知识与课题式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知识转化为学力——一种实践创新性学力。

 

对于小语种这一以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的学科来说,交叉综合式研究性学习无疑更加适合小语种理论课程。目前,这种研究性学习已经在法语理论课程中实施,并以论文形式加以评估研究,现将该研究性学习推广至其他西欧小语种教学中。其具体实施过程有以下五步:

 

  第一步,确立研究主题。小语种理论课程由于理论内容丰富但教材稀缺、内容单一,需要教师为一门课程分步骤制定多个主题。每个主题确立多个研究方面,在课堂讲解后,合理分配给每个小组。

 

  第二步,构建研究计划。各个小组结合自己的兴趣程度选择教师制定的主题,围绕该主题制定行之有效的研究计划,包括小组成员的分工。注意在计划制定时要结合教师意见,以免影响整个研究的进程。

 

  第三步,完成研究计划。由于小语种理论教材和教参并不丰富,在学生实施研究计划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补充研究资料,为学生提供收集资料的途径,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探索。同时监督学生是否按照分工积极完成,已作为期末评价参考。

 

  第四步,展现研究结果。由于小语种学生语言锻炼机会有限,采取PPT展示加口语介绍的形式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口头展现的机会。学生需要熟悉整个研究过程,并且详细流畅的介绍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并完成教师和同学提问。

 

  第五步,建立研究评价。完整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一定包含精确的评价体系,尤其是交叉综合式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需要每位成员的通力合作,评价无疑是最好的督促。整个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定和同学互评。

 

  三、在小语种本科理论课程教学中构建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在小语种理论课程中的实施对于各语种理论课程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从规定知识习得、教学目标完成、师生兴奋度体验三个方面考察研究性学习为小语种理论课程改革起到的重要作用。理论课程的学习主要是提升学生对于该门语言的内在认识,通过分组研究的具体实践,学生意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学习语言的推动作用的领会。

 

教师也可以通过理论内容由浅入深的逐一分类,确定各个主题,在具体研究实践中完成自己的教学目的,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学生通过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向,教师由空泛讲解向实践引导转向,在解决问题、完成研究的过程中师生可以共同体会到教与学的兴奋感和成就感。

 

  作者:谷若峥 来源:亚太教育 20162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