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创新实践活动依托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6-06-23 11: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本文分析了高校现有教育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创新实践活动依托下的教学模式,包括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交流机制的建设和课堂学习与创新实践活动结合方式,并且针对这些模式采用了相应的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法。

 

由于高校大学生人数众多且师资力量的限制,新的模式显得异常的重要。我们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不断总结和解决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际的效果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都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而高等院校在青年人才的培养方面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如何培养出大批的优秀学生,则一直是高校追求的目标,教学是高校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学生快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

 

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建立长效的培养机制[1-3],对全方位推动大学的创新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依托高校,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地开展创新学习、创新研讨、创新实践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人才的全面、激发青年学生创作的热情、营造一个良好的高校学术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产生的科技成果可以直接用于生产中,并产生经济利益。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创新活动竞赛、讲座等多种校园科技创新活动,一方面发掘了学生的创作潜力,一方面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科技创新实质上是一种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属于一项教学活动,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推动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活动,做到学习理论与科技实践并行,并且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成才观。

 

  一、现状分析

 

学生快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有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但课堂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的感受,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和感到疲倦。课外实践比如创新实践活动等则巩固课堂学习的良好途径,但需要一个可靠的创新平台,否则就会达到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创新平台主要体现在硬件软件的建设上。其中硬件包括如何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更有利于发挥他们创新能力的硬件平台。由于受校园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创新活动缺乏浓郁的学术氛围。

 

当今大学校园中,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参与活动的选择余地日益宽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创新活动参与度[4]。许多学生缺乏科技创新意识和概念,创新思维能力弱,参加竞赛一般突击的成果比较多,并没有心思长期致力于某项研究,缺乏科学的热忱和执着,导致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较差,因此良好的硬件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自主性。而软件建设则包括一些教师、团队之间交流机制[56]和采用一些新型的方式引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本研究主要是解决创新平台建设中的软、硬件建设、师生间的交流机制以及如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问题,以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二、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难题

 

  由于高校本科学生人数众多加上师资力量上的限制,常规的方法难以使得本科学生在学习上有所突破,最终影响了学生的进步。引入创新实践活动来研究如何提高对学生的教学效果,并通过这种创新平台来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上快速进步。我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以下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实践活动依托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如何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更有利于发挥他们创新能力的硬件平台。硬件平台建设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自主性。

 

  2.教师、创新团队之间交流机制的建设。交流机制的建设有利于各个学生创新团队之间解决某些知识储备不足和学科交叉的一些关键问题,更有利于吸取双方的长处。

 

  3.课程融合探索。如何使学生在创新平台的引导下,将所学的课程与其他相关的课程知识串联起来,并且能够达到熟练的应用,是研究的一个关键的内容。学生如果能够从中获益,将更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教学改革方法探索与实践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各方面学习上有所突破,我们引入创新实践方式来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这些新型的创新实践方法来探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些较好途径。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方法和技巧上的有效指导,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上有所创新。主要的途径有:

 

1.指导平台建设。教师指导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教师在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负有重要使命,是许多具体计划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其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和任务的落实程度。教师需要对科技创新各个环节进行把关,避免了学生的盲目性也避免了项目资金的浪费,保证了项目的可行性,引导学生正确的投入科技创新。

 

大量的实例证明,在学生获得奖励(包括校级、省级、国家级)的项目中,有近90%的项目在科研过程中得到了专业课教师的指导,尤其是获得高级别奖励(省级、国家级)的项目,几乎100%得到过专业课教师的详细辅导甚至是教师的科研课题资助。因此指导平台的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和任务的落实程度关键。指导平台包括硬件软件硬件不仅指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一个的制作硬件平台,也包括各种实践活动。而软件则是创新活动的运作机制。借助于创新平台,一方面发掘了学生的创作潜力,一方面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创新交流机制的建设。在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活动中,如果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很难使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获得较大的提升,其表现常常是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某些关键问题陷入死结。由于老师之间的见解、学生之间知识面以及解决问题方法上的一些巨大差异,交流机制的建设有利于各个学生创新团队之间解决某些知识储备不足和学科交叉的一些关键问题,更有利于吸取双方的长处。为此我们建立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三种交流机制,其中以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为主,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辅。

 

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以解决创新活动中的主要实际问题,而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则主要是如何在某些方面或关键问题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与教师之间主要是交流学生之间的存在的共同问题与应对方面等。实践证明这些交流机制的建设对学生的创新活动尤其可靠和有效。

 

3.课堂学习与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常规的学习方法难以使不同兴趣的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创新实践活动则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创作潜力。实际上创新平台给了学生自主发挥自己能力的一个最佳的环境。为此在课程融合教学模式上,一方面通过创新实践活动的引导,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相关的课程的知识贯穿起来,比如像《DSP控制器原理》课程,可以根据方向,通过一些综合性制作依靠平台指导学生,而该门综合性制作练习需要C/C++、计算机控制和信号与控制等多个课程做支撑,因此在创新平台实现了多课程的巩固。

 

另一方面在实验阶段,指导学生采用积木式的实验方案,即对需要验证的实验根据由繁化简、由粗化细的方式将其拆分成许多最简方案,最后用已有的实验方法重新叠加,最终实现自己的创新。在课堂学习与课后巩固的结合上,我们借助于创新平台通过典型的制作练习,以及学生练习的演示和课堂讨论来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特别注意的难点,以保证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高校本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难以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创新,而课外实践学习有助于吸收和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因而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入创新实践活动模式,并在此依托下的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交流机制的建设和课堂学习与创新实践活动结合方式,为高校本科学生在学习上取得创新性成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由于高校大学生人数众多且师资力量的限制,新的模式显得异常的重要。我们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不断总结和解决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作者:郭炳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2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