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抗大党性教育的历史经验,对于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6年是抗大成立80周年。1936年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成立了“西北抗日红军大学”,随后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以下简称抗大)。
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抗大实际上只存在9年时间,但期间培训了8期学员,创办了12所分校、6所中学,为党和军队培养了超过10万名的各级干部,为抗战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抗大的建设成效与其办校期间注重探索具有抗大特色的党性教育教学模式和干部培训规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今天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干部党性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一、正确认识党性教育及在党校培训中的地位
党性教育之“党性”不仅是指政党之党性,更是指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党性。一般意义上的政党党性是指政党所固有的本质属性,如同马克思所说的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精英所组成,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是为争取、维护和实现特定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最早阐述有关共产党员党性的是列宁,“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作任何估计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1]刘少奇认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2]。
“为了党的、无产阶级的、民族解放和人类解放的事业,能够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党性’或‘党的观念’、‘组织观念’的一种表现。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原则性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意识纯洁的最高表现。” [3]党性教育历史与党史同寿,于有形和无形之中不断地影响着每一位党员。今天我们讲党校做好党性教育,就是要在学员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学员提升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法纪修养、作风修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4]。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先进性,根本任务是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它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来自于人民的力量源泉等等。这些都是非马克思主义政党无可比拟的。政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体现出来,而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并不是先天具有的,需要在党性教育中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和加强党性锻炼而逐渐形成。所以党性教育作为党员干部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是确保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举措。
当前中国共产党有8 000多万党员,党的干部队伍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有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了种种令党和人民不满意甚至是痛心的事情。正如党的十八大所指出的,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党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身边的每一个党员,尤其是各级干部。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到自身形象,更影响到了党的整体先进性。干部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说到底还是党性修养不够造成的。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必须在党校的教学中做重点部署。另外,从当前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和经济、政治、军事以及意识形态的竞争来看,要求党员干部要有世界眼光,要对国家利益有清醒认识。中国发展进入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面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克难期,各种思潮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地想影响舆论导向,要顺利推进民族复兴的伟业,最根本的是需要党员干部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在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局势下经得住实践的检验。
党性教育历来是党校培训学员重中之重的内容。在延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充分利用党校这一阵地和熔炉培育造就了大批有着深厚党性修养的领导干部。1977年中共中央党校复校后,全国各级党校也逐渐得以恢复,两年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结合十年“文革”教训,特别强调党校教学要紧紧围绕着党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展开,要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进行有重点地学习,强调学员在理论联系实践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增强党性。
1983年《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指出,为党培训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党性强、作风好,又有现代建设知识的领导骨干是各级党校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四大之后,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岗位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新老干部交替,一批新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缺乏对党史和党的优良传统的了解,缺乏党内生活的洗涤和群众工作的锻炼。为此,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校工作的意见》提出,“党校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学员的思想实际,使学习和掌握理论同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要通过教学使学员做到,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清正廉洁,拒腐防变,有较强的全局观念和组织性、纪律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三大作风。”
[5]2000年中共中央在《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中强调党校作为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干部的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布局上要抓好党性修养,“即在教学全过程贯穿增强党性的要求,同时专门进行党史、党建教学,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6]。2008年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要增强党校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与党性锻炼相结合,将客观世界的改造与主观世界的改造相结合,进一步坚定学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提高学员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更是把党校姓党作为根本原则,把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摆在党校课堂的主课地位,要求各级党校所有主体班次都要开设党性教育单元,而且要确保党性教育课占总课时量不低于20%。党性教育随着党校教育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的不断挖掘愈发重要。
二、延安时期抗大开展党性教育的做法
延安时期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势相对稳定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边区各类干部教育机构逐步建立和运转,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热血青年们响应党的号召,蜂拥奔向革命圣地。这一时期的干部教育理论研究日趋成熟,在干部教育培训上比较著名的有三大机构,即中共中央党校、陕北公学和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以培养师级以上的党员干部为主,在学习内容上以党的战略和政策为主,形式上以整风运动为主。陕北公学带有统一战线性质,其党性教育以隐形教育为主,通过潜移默化实现党性的培养。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员占延安学员人数一半以上,学员身份复杂,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阶层,思想认识参差不齐,在政治倾向上左右摇摆,在抗日方针、策略、前途认识上有着巨大分歧。在这一背景下,党中央非常重视对抗大干部进行党性教育,以造就忠于党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一)统筹教学布局,确保党性教育效果
一是开展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抗大通过开展马列主义理论教学,培养学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提出没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可能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深刻地理解,也就不可能树立起终生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远大理想。正如毛泽东同志说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7]。马列主义作为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抗大得以普遍推广。
二是开展党的政策和策略教育。政策和策略是关系到一个政党的成功与失败的大问题,能否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政策与策略,并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衡量一个干部党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抗战的艰难时期,不少学员从阶级性角度出发,不懂统一战线的策略问题,出现了错误认识,这也迫使抗大在教学布局中将党的政策和策略纳入教育计划,并作为党性教育考察的重要标准。三是开展党内民主生活教育。
尽管在抗战的严酷环境中为了形成统一的意志,强调了必要的集中。但是,这一时期的党性教育还是通过将党内民主生活纳入培训,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员懂得了民主生活,民主和集中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等。四是开展宗旨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党性教育的核心内容。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8]党的宗旨教育在抗大得到很好地贯彻,也培养了大批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干部。
(二)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党性教育内涵
理论联系实际是抗大的办学方针之一。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坚持以中国革命运动史等理论课程为党性教育的基本内容,以思想道德的实践养成为党性教育的重要途径,以党的时事政策教育为党性教育的重要补充的教学思路。如在马列主义专门理论教学中,通过《社会发展史》的教学让工农出身的学员懂得了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剥削,明白了穷人不是命中注定的;让知识分子学员了解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改变了轻视劳动、轻视工农的思想。抗大学员入学后还要在实践中经受系统的锻炼,经常性地参加后方建设工作,组织开展访贫问苦活动,动员学员回忆家庭苦难史,启发他们自觉地站在劳动人民这一边。抗大教师在上课前会深入到学员当中开展座谈,收集整理战争资料,经常以自己的实战经历作为教学素材,开展党性教育。
(三)因时因地制宜,创新党性教育方法
处在战争环境中的抗大,因战时的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摸索出了很多党性教育的教学典范。一是自学启发法。毛泽东在抗大不仅做大型报告,还承担多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毛泽东在回忆自己在教学中使用的方法时说过:“我只讲三十分钟,让学员自己去研究,然后提出问题,教员解答”[9]。毛泽东采取的自学启发式教学,既有传统教学的影子,但更注重对学员进行启发式地引导,以更大程度地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文化陶冶法。抗大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教育方针,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风,严把校规校纪,坚持民主治校,营造了抗大特有的校园文化环境,而这样的校园文化又熏陶和推动着学员的党性教育。
如抗日救亡室是当时抗大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群众自治组织,它由学员自行组织和管理,直接领导了校园的所有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又养成了学员自觉自治的革命人格。三是研讨交流法。
抗大的学员有工农群众、知识青年,也有抗战一线的战士和根据地的基层干部,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学习经历,尤其是革命群众和基层干部,多数经历过武装斗争的考验和革命工作的实际锻炼,研讨交流法就显得非常有效和必要。在研讨之前先由教员组织召开学期班长会议,提出讨论的主题和要求;研讨过程中学员的表现随着次数的增多要求也随之提高,出现争论时就要进行系统性的发言等;研讨结束后学习副班长要作结论。四是实习调查法。抗大在教学方式上非常注重实习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学员要举行定期的实地考察,以深化和进一步补充课堂教学。结合课堂上的质疑、辩论,鼓励学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了解实践情况以掌握时局的变化。
(四)严格校纪校规,注重党性教育细节
在抗日战争的特殊时期,抗大的校规校纪非常严格。抗大1938年颁布的校规规定:“我们要严肃政治纪律、军事纪律、生活纪律。”如来自部队的学员,有不少都是有一定级别的干部,在进入抗大后他们的身份已经转化为学员,但不少人已习惯了干部的作风,依然带警卫员和马匹到校学习。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对陪同而来的警卫员和马匹当场收归学校统一管理,组成抗大运输队,服务于学校的基础建设,在学业完成之后再归还给学员。抗大对教学工作的检查工作也非常到位,颁布了《抗大政治工作检查大纲》《抗大组织条令》《抗大工作的检查总结与今后方针》《抗大政治工作及其经验》等多部规定,对政治工作、组织工作等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做到及时的监督检查。
(五)丰富师资队伍,提升党性教育水平
毛泽东在抗大的演讲中强调:“一个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校长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10]抗大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按照五湖四海、专兼结合的原则形成了较好的师资体系,在校教员包括机关部队干部、后方来的教授、留校任教的学员等。抗大在开创之初还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的方式指定专兼职教员,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地的领导这些党内最优秀、最有影响力的人都在抗大当过兼职教员,主讲理论课程或政治报告,举全党之力来抓党性教育。党政军的领导阅历丰富、个性鲜明,他们的讲课内容与实际结合紧密,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此外,抗大在前两期的学员中选留了一批来自部队的师团干部,第三期开始每期都要选择一些优秀学员充实到教员队伍中。正是有了优秀的教师队伍,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员掌握了党性教育的精髓,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抗大加强党性教育的现实启示
历史实践证明,在干部教育中突出党性教育的中心地位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要手段,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保障。抗大之所以能在民族解放战争中“越抗越大”,其在艰苦的环境中始终重视党性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给我们带来诸多思考。
(一)加强党性教育需要突出政治方向
抗大的党性教育始终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党性只有与党的政治目标一致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一是党性教育要肩负起新时期的政治使命。党性要求是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抗大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历史时刻发展起来的,她的党性教育就是要服务于抗战的胜利、民族的解放这一中心任务,并将党性教育贯穿于建党、治军、理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当前,我国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同时又步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党自身还面临着“四大危险”“四大考验”,需要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宗旨观念、有大局意识、有责任意识的优秀党员干部来自觉地提高执政能力,增强统筹发展的本领,这是我们今天党性教育所服务的使命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
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不断把领导干部集中到党校来学习培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大家向党中央看齐。二是从政治理论上增强党员干部党性自信。抗战时期党员干部整体理论水平和知识认知均处于较低程度,对马列主义缺少认识,但通过系统的党史、社会发展史、辩证法唯物论等课程的讲解,打牢了学员思想基础,使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有了深刻了解,对革命胜利更加坚信不疑,从理论认识上强化了党性。同时抗大十分注意对学员开展党的政策教育、时事政治教育,使学员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同盟军、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有了清晰认识,对抗日持久战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今天党校学员知识广、学历高、领导经验丰富,加上党校开设的能力和素质提升方面的课程,以及从高校培训途径获得的前沿知识,使学员整体素质有了质的飞跃。
但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对严格的党内生活和群众工作的锻炼,对理想信念上的理论逻辑支撑还有很多不足。党校在教学中要通过对理论教育的系统布局,更加坚定学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更加增强他们对自身党性修养的信心,进一步提升他们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加强党性教育需要紧密联系实际
党性教育需要讲道理,以理服人,但不能就理论谈理论,就道理讲道理,应当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与当前、当地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与学员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避免“高大空”。抗大的党性教育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抗日战争三个阶段的分析讲解就深刻地结合了学员的思想实际和中日国情、国际形势、战争性质等现实问题。又如抗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不同对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工作策略,有专门针对知识青年的、有专门针对工农分子的,还有专门针对特定情况下如大转移、敌后“大扫荡”的具体安排。今天我们的党性教育工作也要紧紧抓住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方针,提升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加强“亲历者”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地方党政领导、部门负责人、基层干部、相关项目管理者、相关领域专家、老干部老革命,甚至是普通民众来给学员讲学,让他们更深刻地领悟和感受不同历史时期形势的需求、群众的诉求、组织的要求、岗位的责任,更清楚地认清现实情况,更真切地走进人民群众,而且这样了解实际的师资队伍也会让党性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更能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二是鼓励学员解决现实问题。问题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是时代的呐喊,不仅仅要通过教师的经历经验来认识实践,更要突出学员直面现实问题,寻找解决路径。在党性教育中,要适时引导学员开展对策研究,通过组织一段时间与群众的“三同”生活或调查研究,结合所学所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群众中来挖掘问题的原点,提升到政策层面后再到群众中去。通过问题导向、群众利益导向,深刻树立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观和从法理上、利益上、情感上密切党群关系的群众观。
(三)加强党性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方式
党性教育说到底是对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育和塑造,不仅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具备科学性、逻辑性,也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抗大在党性教学上积极开展自学启发、研讨交流、现场情境等教学方式,在特殊的年代创造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教学效果。今天我们开展党性教育,不仅要在理念上树立起将党性教育贯彻始终的思想,抓好入学教育、专题教学、主题活动、党性分析、党性锻炼、党性考核等各环节,更要突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一是体验式教学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式教学能够让领导干部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真正实现活学活用。为什么诸如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吃红米饭,喝南瓜汤,走红军路,唱红军歌”,延安干部学院的“宝塔山、杨家岭、南泥湾”,临沂市委党校的“沂蒙红嫂”,红旗渠干部学院的“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等都能给学员带来巨大的思想震撼和党性提升。通过对历史现场的切身体验和对历史事件的重新演绎,能使学员打开心灵、主动质疑,凭直观感受再认识、再发现,实现自主条件下的感知、学习、理解和提高,这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体验式教学方法中的淋漓尽致地表现。
由此看来,领导干部培训理应呼唤自主体验的回归。二是党性分析法。通过现场教学的配合,对照党章党规党纪要求,结合入党以来特别是担任领导干部以来,在理想信念、作风建设、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六结合六侧重”的反思:全面回顾和重点回顾相结合,侧重于重点回顾;联系工作实际和联系思想实际相结合,侧重于联系思想实际;总结经验和总结教训相结合,侧重于总结教训;查找主观原因和查找客观原因相结合,侧重于查找主观原因;分析过程中的叙事和论理相结合,侧重于论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侧重于自我批评。组织员和联络员要认真审阅学员的党性分析材料,并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评议和党支部总结。
(四)加强党性教育需要培育校园文化
党性教育是一种思想和行为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动态教育,它具有持久性、复杂性等特点。党性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既要有从严治校、从严管理的办学方针,也需要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贯穿于党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发挥校园文化对党性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抗大在党性教育中提倡以良好的学风推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建设,在战争的环境中对组织纪律性的要求格外突出,同时又通过救亡室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党性寓于先进文化中教育人、陶冶人。
今天我们的党性教育也应该强抓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的校风,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制度建设上从严把握,在文化建设上注重熏陶。一是严格组织管理制度。将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进一步细化,如在学员进班学习前签订“学习合同”,规范在校期间行为,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定期抽查学员的课堂出勤率和食堂就餐率,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严格控制吃请和请吃。严把请销假关,认真履行报批手续,逐级把关,凡可批可不批的请假一律不批。严肃考试考核纪律,敢于处理考场违纪行为,把党性考核量化,对学员实行差别化的党性评判。还可开展专题党日活动,由学员党支部检查学员在校期间廉洁自律情况,并由组织员填写“学员在校表现考查登录表”。二是搭好学员交流平台。如开展从政经验交流活动,通过学员之间从政经验和工作方法交流,相互启发借鉴,共享执政心得,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鼓励学员开展社会调研,采取“结组、定题、定点、回避”的方式,鼓励学员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问题复杂的地方去。搭建学员自治组织进行跨党支部的交流,学员通过组织学术论坛、热点话题交流活跃校园学习氛围,以良好的学风,将学员的心思吸引到学习、交流、研究、思考中来。
作者:郑智成 来源:宁夏党校学报 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