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对人的要求。综合素质包括个人修养中的道德、文化、体魄、审美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特殊群体,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音乐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美育是用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包括音乐、美术。音乐不同于文学,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和美术也不同,不是靠视觉,而是通过音响来塑造听觉形象,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音乐可以用它的旋律来表达不同的情感,高昂急促的旋律使人精神振奋,充满活力,像我国的民乐《步步高》、《紫竹调》,总能给人精神焕发之感。
如果在喧闹的环境下,突然来一曲《二泉映月》,或者《江河水》,也会使人的情感一下从高昂转入到悲凉的情绪中,这些都是音乐带来的特殊魅力。
音乐就是通过旋律来感染人,让人产生不同的感情。人们看影视剧,常常被剧情感动得泪水涟涟,主要也是画面上将人物动作、语言配上了不同的音乐,才能打动人心的。音乐能够对人产生影响,和文字、画面不同。文字和画面需要用时间去欣赏,一个人在工作中是不会被画面感动的,但却能被音乐感染,因为音乐随时都能进入到人的耳中。
就因为音乐有这样的功能,自古以来,人们就将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利用。我国在西周时,贵族子弟接受教育要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乐”就是指音乐教育。我国教育家孔子本人喜欢音乐,也深谙乐律。他听完周朝大夫苌弘演奏的《韶》乐之后,深受感动,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
我国古代教育中有音乐,才产生了古典诗歌和词这样的文学形式。诗词不仅用文字表达感情,还将音乐韵律用到诗词中,诗词中的平仄韵,对仗都和音乐有关。我国古代的很多诗人,不仅会写诗,也会弹古琴,甚至有的还是古琴作曲家,像嵇康、李白、柳宗元都有自己的古琴曲。
白居易也是个音乐家,他擅长用诗歌将音乐表现出来,在《筝》这首诗中,他形象地将演奏手法和表达的音乐情感联系在一起;而在《琵琶行》中,他用了大量篇幅来描摹琵琶的音响效果。像白居易这样的诗人还有李贺、韩愈,他们将音乐融进了自己的诗歌中,使诗歌具有音乐的美。我国古代诗人和音乐密不可分,可见音乐具有促进个人素质发展的作用。
二、音乐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音乐对于个人素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对审美教育的作用,对智力的影响以及对身心健康的作用。
(一)音乐与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音乐主要是利用乐器声音来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帮助人们认识大自然,体会大自然之美。音乐不仅用来模仿大自然声音,还可以用和谐的旋律来象征、暗示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各种情感。
人们通过音乐旋律来想象一种景色,一种情感,然后进入到特殊的意境中,像琵琶曲《春江花月夜》,就是先模拟春江夜晚的露珠声,将人带到一种宁静的意境中,然后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想象月出照在宁静的江面上,江水和月色交织,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而《十面埋伏》通过琵琶对金戈声、战马嘶鸣的描摹,刻画了楚汉相争中的战斗场面,给人的感觉既悲怆又激烈。
音乐就是这样通过听觉带来美好想象,来激发人们的情感,从中感受美的教育。
(二)音乐与智力开发。智力开发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音乐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声音、旋律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音乐教育除了懂得欣赏之外,还要学会演奏、演唱,只有参与到音乐之中,才会使智力得到更好的开发。
学习音乐有演奏乐器和演唱歌曲两种,在演奏乐曲时,需要演奏者用头脑记住技法,眼睛看着曲谱,手随着曲谱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有写吹奏乐器,还需要不断吸气吐气。这样一来,就达到了脑动、眼动、心动、手动、口动,不仅精神高度集中,还锻炼了头脑和手指,以及呼吸器官。
长此以往,就会使加深记忆力,而手指越灵活,对左右大脑的开发也有利,这就是音乐和智力开发的关系。因此,在音乐教育中鼓励学生学会一种乐器,要比歌唱更加有利。
(三)音乐和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劳动强度不大,但容易造成心理疲惫。而音乐可以使人精神放松。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听一首舒缓的轻音乐,或者自己高歌一曲,演奏一曲,都会使疲惫一扫而光,这样的心理调节,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的音乐教育
音乐对大学生的素质提高有多方面作用,因此,在高等院校开展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素质,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也有帮助。
在大学开展音乐教育,首先要给大学生补充乐理知识。我国自上世纪末实行的都是应试教育,对于美育忽视了,很多学生连简谱都不认识,因此要从基础补起,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这样对于学习音乐和欣赏音乐都有帮助。
要定时举办关于音乐的讲座,教会学生欣赏中外古典音乐,而不是简单地将音乐和流行歌曲划等号。鼓励学生学会一种器乐,学习器乐不一定要学会钢琴,那样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国的一些民族乐器具有轻便易学的特点,像竹笛、洞箫、葫芦丝、二胡这些乐器,只要懂得简单的乐理,照着教材也可以自己学会。这样不仅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音乐中,也可以将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除了开展音乐课程之外,在校园文化中也要将音乐和素质教育联系起来,鼓励学生组建小乐队,在学校范围内举办小型音乐会等等。
四、结语
音乐教育和道德教育一样,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耳渲目染才能植入到学生的心灵中,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
作者:周舟 来源:亚太教育 2016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