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为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献计策

2015-12-13 11: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促进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策略: 1.观念先行,树立教师自主发展的理念。2.加强业务进修和知识更新,提升教师自我发展能力。3.加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4.改革教师教育内容和方式。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师 ;专业发展;计策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靠自身接受专业培训,获得教育专业技能,展现专业道德,提升自身从教素养,方能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华丽蜕变。到那时才能真正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依据,为实现社会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保证。
  
1、观念先行,树立教师自主发展的理念
  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创新教育的开展,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并亲身体验新课程所追求的新理念,才能够准确理解新课程,诚心接受新课程,热情投入新课程,有效推动新课程。大量的研究表明,如果没有发自教师内心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态度,一切教育改革和培训努力都将成为形式,并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教师专业的发展不是外力的推动,强制的推动,而是教师自主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在职教育学习教师发展的理论,了解教师自主发展的具体内容,在思想上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可以更科学有效地对照自己的行为,规划自己的发展。只有观念上树立了自主发展的观念,在行动中才有可能实行。

2、加强业务进修和知识更新,提升教师自我发展能力     
  [1]提升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一方面要增强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另一方面要寻找合适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作为新形势下的高中生物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灵活多变的思维和超前的观念,创新不是凭空想象,必须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本训练,实践探索和丰富敏锐的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加强业务进修和知识更新,我们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专著,科技发明,书刊,报纸等。尽可能与一些高校和有关科研部门的专家、教授保持联系,向他们求教解难,商榷探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把自己的追求和希望落在行动上,用自己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创新影响的好老师。这种学习的氛围当然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营造书香校园,提供自主学习、交流经验体会的制度和开展相关活动。其次,在实践中积极从事研究工作,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实践中发展,是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

3、加强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新课程理念要求要建立合作交流的教师文化。这种合作与交流既要求实现一个学校内同一学科和不同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也要实现学校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首先,要加强学校内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师在个体研究课程,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更要强化教研组、备课组教师间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深入交流合作,提升教学技能,提升课程开发和研究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知识结构,促进不同学科间教室师的交流,提升综合素养。特别是同级部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共同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师生合作、互动、交流,因此教师还要师生间的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情感倾向等各个方面,营造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需要加强不同学校之间、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校际之间的交流可以进行听课、评课、合作研讨、资源开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的交流也很重要,只有加强交流,才能博采众长,才能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的有效接轨,也才能让学校和教师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创造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4、改革教师教育内容和方式
  [2]杜威认为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二元对立是“教职的主要恶弊之一”,教师一方面对教育理论盲目崇拜;另一方面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行我素。在教育理论和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因而他们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忽视,他们通常只是一个熟练掌握教学技术的工人。教师的注意力往往固定在外显的教学方法上,只会机械模仿别人的教学,不能批判地接受实践或理论,所以教师是知性自立的缺乏。因此,杜威认为必须运用知性方法将教师的培训方式由学徒式转向实践式,将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由经验水平提高到科学水平,而这种水平转换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教育理念,具有善于探索、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杜威坚持教师要不断反馈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反思性思考水平。
  为此,学校可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改变传统教师培训形式,把原本属于区级师资培训的相关课程全部纳入校本自培范畴,大幅度增加校本培训力度。并且在培训前注意调查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训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本培训的模式也要灵活多样,如对新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师徒结对模式进行,为提升教师整体素养以名师开放课、观摩研讨课模式进行,满足教师发展的理论知识的迫切需要以专题讲座的模式进行,为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以教研组活动模式进行,为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以校本课程开发教研模式进行等;再次是完善校本培训的保障机制,从而保证校本培训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载《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
[2]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