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

2015-12-13 11: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语文教学是文化教学,“文化互动教学观”指的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特定场景和语文教学的特定学科,通过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标志的教学形式,开展面向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倡导运用启发、讨论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成自觉的民主的开放的文化意识形态,达成师生的文化自觉行为。“文化”是一种意志追求,“互动”是一种表现形式。“文化”是互动的指向,在人们的交流中继承、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教改,语文,教学
  一、感悟文化
  从“文化互动”中领悟到语文教学的意义。
  语文的本质首先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字,情节与细节,匠心与技巧,风格与精神,无不透露出语文的文化意蕴。语文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又是文化的载体,在汉语言文学里记载着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语文教学应站在“文化”的背景下,既要传授一般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要把文学、艺术、生活、科学等融合在一起,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文化互动教学”是基于课堂,基于文化的教学。在课堂教学情境中,让学生接受文化——语文本质文化,民族传统文化,自然生活文化,人际交往文化的熏陶与培育,享受到“语言与思维”、“精神与思想”同等的智慧与意义。
  从“文化互动”中感悟到语文教学的魅力。
  语文教学是文化教学,“文化互动教学观”指的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特定场景和语文教学的特定学科,通过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标志的教学形式,开展面向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倡导运用启发、讨论教学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成自觉的民主的开放的文化意识形态,达成师生的文化自觉行为。“文化”是一种意志追求,“互动”是一种表现形式。“文化”是互动的指向,在人们的交流中继承、发展与创新;“互动”是文化的生命,通过互动的学习共享人类的文化。如何在文本学习中增长学生的语文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启蒙学生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个“文化互动教学”的命题。
  在实施文化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议事研究和课例研究为方法,经常地开展研讨,积累故事,引领学生读解文句,读通文脉,读懂文风,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对话教学,实现三者之间在教学与本质上的合作与交流创造师生之间心灵融通的交流场,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内驱力,生产出一堂堂生动而又互动的文化课。
  近年来,我先后从素质教育和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容上进行领题研究,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变革陈规旧式,我一直去告诫自己要做一个反思型学习者,做一个实践型反思者,在课堂教学的天地里拓展语文教学的视野,维护心灵对话的圣洁,攀升文化互动的境界,用教育的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和人生的价值。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知识、科学、文化和孜孜不倦的劳动光辉照亮了个人点滴的禀赋、天才、爱好、才干的时候,后者才会闪耀出光彩来。”我也在试着这样想,也在试着这样做。
  
  二、合作学习和个别学习两种组织形式并用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是从学习组织形式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相对于个别学习。语文教学中引进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掌握、积累合作与交往的技能、经验,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有效地实现学生从外部活动向内部智力活动的转化,促进语文能力的形成。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合作学习并不能代替个别学习。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它需要个体直面阅读材料,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解读文本,需要阅读个体把全部的心智和情感融入文本,从而独立地、有创意地理解课文内容。由此可见,阅读活动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或个体性,不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能替代的,同样,也不是任何形式的合作学习所能替代的。阅读活动如此,学生的作文过程也同样如此。作文是“我手写我心”的智力操作活动,作文教学要培养的是学生个性鲜明的言语表达能力。这种独特个性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主要依靠学习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来完成,而更多的是要靠学生个体的思维活动,要在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中来完成。
  新课改之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目标之一,习作教学更应把这个目标放在首位,使孩子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做人再做学问。孩子们在生活在感悟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体会到鲜明的民族精神,但光有理论是不够的,因为他们面对大千世界仍然茫然不知所措,生活给予他们的太多,可他们感悟的太少。这时作为孩子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就应引导他们到生活实践中去自主学习,懂得优秀的习作题材来源于生活实践。生活表象的丰富程度是提取习作素材的前提,写作素材贫乏,关键对生活体验不够。为此我鼓励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用自己的头脑去体验别人没有体验到的美。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但走进生活,不等于有所发现。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想,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得自己没有获得的感受,只要用心去观察,总会有新的发现。例如,今年的桃花比去年开得早,李强从不迟到今天却迟到了,居民小区购建了健身器材……勤于观察,对周围事物总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敏锐的感觉,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必定会不断地有所发现。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体验到的,就是对生活的积累,就是习作的材料。不断发现,不断积累,作文就有写不完的内容。要使学生争做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人,做留心周围事物的有心人,培养他们自主感受,体悟生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