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提高,PLC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而PLC课程恰是中职学校电子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随着PLC应用越来越广泛,采取一定教学策略,不仅能提高中职学校的PLC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为社会输出大量优秀人才,本文就PLC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提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PLC教学;有效性;策略
PLC称为可编程控制器,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的重要组成,它被广泛应用在电力、石油、化工及钢铁等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中职学校作为向企业输出技术人才的主要教育机构,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PLC教学中,运用有效策略来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一、把握良好开端,培养学生兴趣
人们常说,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也不例外,良好的开端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在开始PLC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好PLC教学的第一节课,让学生在刚接触它的时候,就能激起学习兴趣。人们一般对不了解的事物往往会具有一定好奇心,老师要紧抓这个机会,让学生在开始了解PLC技术的同时,就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这需要老师在教材及教法上下足功夫,尽量搜集与PLC课程有关的教学资源,针对中职生的兴趣、心理及可接受能力进行分析考虑,筛选可用资料。例如开课前,老师要搜集PLC控制技术在工业、交通、汽车制造及现实生活方面的应用例子及图片资料。PLC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在工业方面如煤矿企业、机械行业、化工行业、轻工业等领域;在实际生活中如市政工程里的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酒店消防自动给水系统、楼宇电梯控制系统、中央空调的制冷系统等等都有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把这些方面应用的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接受,且乐于接受。中职学校通常会有大量的实训设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去现场参观,让学生和机器设备零距离的接触PLC设备。
二、多种教学方法策略运用,提高PLC教学有效性
PLC教学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如果仅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晦涩难懂,这样是无法达到教学有效性的。但理论教学又是PLC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PLC的重要基础,如何有效地提高PLC教学效果,我认为应做好下几点:
一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法。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教师要经常带着学生到实验室或者生产第一线对PLC硬件结构进行认知,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讲解。一般情况下,仅靠课堂上的那点资料、图片及课件是不能有效地表达知识点的,相比而言,实验教学能够有效让学生理解并掌握PLC构成、原理、功能及特点。如在讲解PLC指令的时候,就应让学生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践操作,容易使当课所授知识内容被学生消化吸收,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三菱PLC中文版等教学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此软件可提供各种控制要求,而且能够仿真运行各控制程序,运用3D的虚拟空间设计,能够模拟各真实的场景。如:电动机的正反转、升降机的控制及餐馆点餐等等控制过程,都能在软件里进行仿真和模拟。该软件通常分为6个单元,主要运用的是B、C单元,其中,B单元为基本程序学习,介绍了程序输入、标准程序及输入状态读取等。每个单元学习要列出详细工作步骤,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图形编制,并实施仿真运行,让学生对基本的程序编程具有一个概括性的初步认识;而C单元一般是轻松练习单元,详细介绍了有关计数器及定时器编程的要点,通过这两种编程实例让学生了解PLC指令及简单编程。在这一过程中,对掌握较差的学生,可运用专家指导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帮助。通过理论及实际操作结合,让学生了解PLC编程特点,为以后实际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项目教学法。在PLC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有效性,还可运用项目式教学。当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编程技术后,可把所学的应用在实践生活中。依照市场经济人才需要作为导向,注重技术应用,实施项目教学。让学生运用课余时间的技术实习来完成PLC应用调查报告,或者通过小型的工业项目加强PLC程序了解及其技术深化理解,运用层层推进之法,加强学生团队协作力及知识能力培养。
三是任务导向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活动要和问题或者任务相结合起来,通过问题探究来激发及维持学生学习PLC的兴趣及动机。老师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个或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任务当中,在课堂讲授、实验实训及教材组织等过程里均要围绕任务来实施。打破教材原有章节划分,将与此任务相关知识点及内容进行讲授,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实施探究性学习,把任务完成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会对任务进行分析及探讨,明确所涉及的知识、分析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通过团结合作、自主探索来完成任务。
三、完善评价机制
由于我国教学长期的思维惯性,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学生教育评价机制一直是以理论教学、理论考核为主。即使在很多中职学校,也是较为重视理论教学和理论考核。有的是因为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有的可能是受到实训条件的制约。这种教学评价机制的后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可实际操作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却不高。特别是,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高质素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多数中职学校已经认识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性。以技能为核心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同时,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的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此,我认为就应该进行评价机制的改革,具体策略应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一是淡化理论知识方面的考核。依据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应该降低PLC理论知识考核难度及比例。如:PLC结构及工作原理等,要适当增加与生产实际有关的知识点,如:实际应用里的元件检测及各种传感器等内容。也可以把实践考核内容加到综合考核之中。一般理论考核比例会占据到70%左右,可适当降低理论知识考核比例,让教师及学生有更多注意力转移到实践教学及日常学习当中;
二是提高实践考核比例。PLC教学是门实践操作很强的课程,实施实践操作能力考核,能够有效衡量学生PLC综合实践操作能力
。如:步进电机的实践考核,不仅能够反映学生有关的思维能力、编程能力及维护能力,还能反映出学生PLC控制的步进电机认知的程度和PLC系统综合的调试能力。
三是强调过程性的考核。应把学生参与实训的过程,完成任务的过程纳入评价体系,要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和完成任务的过程,让学生能享受完成一个任务、一个项目、一个作品的那种成就感和快乐感,让学生形成要继续完成下一个任务的良性循环。这种评价机制改革,能够让学校更为注重学生整体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样,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是理论和动手能力都很肤浅的学生,而将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人才。
结束语:
随着自动化技术提高,PLC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了钢铁、冶炼、化工及煤矿等工业领域。PLC课程是中职学校重要的电气专业课,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中职学校的PLC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林华杰.精讲多练 提高中职PLC课程教学效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2]王小祥.PLC教学改革措施分析[J].科技风,2010(08)
[3]王树喜.浅谈PLC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J].职业,2011(21)
[4]苏海峰.关于中职PLC教学改革和实践的一点体会[J].职业技术,2010(07)
[5]赖永镇.如何在中职PLC教学中构思设计课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9(02)